内娱10位不火但“超美”的小糊花,她们有颜有实力,但没流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01:45 1

摘要:半年前她还只是《春夜》翻拍里“有点眼熟”的女主,现在直接跳进正午阳光的盘子,豆瓣8.2的余热还没散,下一部饼已经热到烫手。

“怎么又是她?

”——昨晚刷到《生命树》官宣,万鹏的名字和黄轩并排,我愣了足足三秒。

半年前她还只是《春夜》翻拍里“有点眼熟”的女主,现在直接跳进正午阳光的盘子,豆瓣8.2的余热还没散,下一部饼已经热到烫手。

这爬坡速度,让同期还在古偶里打转的小花们怎么睡?

我把她最近三条热搜按时间捋了一遍。12月《我知道我爱你》收官,网友一边骂翻拍毁经典,一边把“万鹏哭戏”送上热一;1月某品牌直播,主持人让她用“承诺”造句,她脱口而出“我承诺不演流水线傻白甜”,当场圈了二十万活粉;再到昨天正午阳光官宣,评论区最高赞是“这姐终于不用捡别人剩下的剧本”。

三段拼一起,像看一部爽文短剧,节奏快到不给人喘息。

可真正让她翻盘的,不是演技炸裂,是“选片眼光”突然开窍。

翻完她去年拒掉的三本剧本:一部平台S级仙侠,人设是“活了三千年的恋爱脑”;一部甜宠,男主是选秀塌房咖;还有一部职场剧,挂名“女性成长”,实际给男一抬轿。

她把时间空出来,去拍小成本文艺片《我知道我爱你》,片酬只有S级的三分之一,结果豆瓣8.2,口碑直接变现成正午的门票。

同组演员透露,她拍戏空隙就蹲监视器后面“偷师”,把黄轩的走位画成小格子贴在剧本空白处,像做一本秘密账本。

另一边,卢洋洋的打法更野。1月官宣加盟韩国CJ恋综,弹幕一水“内娱混不下去才去国外”,她倒好,首期就用韩语把韩国男嘉宾怼到结巴,微博热搜挂了一整天“卢洋洋 嘴替”。

播放量3亿的《我的韩国oppa》只是敲门砖,真正让韩媒闭嘴的是DIOR早春大秀那张亚洲唯一邀请函——韩国记者拍到的生图里,她站在秀场合影最边缘,却硬把同框的韩一线比成伴舞。

后台采访她甩出一句:“我不是去镀金的,是去结账的。

”一句话,把国产剧女演员在海外市场长期当“背景板”的憋屈撕开了口子。

郑湫泓的路子又不一样。11月EP上线那天,她先在微博发了一张自己剪母带的照片,指甲缝里全是胶水渍,配文“没钱做宣发,只能自己上”。

粉丝以为卖惨,结果《糖衣卫星》靠零宣传冲上网易云飙升榜前三。

她拿这笔意外收入,包了家乡一个小剧场,连演十五场《深夜食堂》音乐剧,票价定在99,学生半价。

有观众看完发帖:原来她唱歌不修音也稳得可怕。

现在悬疑剧《第十三个秘密》放出片花,她演杀人犯,三秒微笑把弹幕吓成“童年阴影”。

别人转型靠大制作,她靠“把副业干成主业”。

再看张雅钦,春晚联排被拍到凌晨三点出来,羽绒服里还套着《唐宫夜宴》的十斤头饰;梁洁拿完首尔喜剧奖,回国第一件事是冲进《我可能遇到了救星》剧本围读,说“怕笑料过期”;苏晓彤在《御赐小仵作2》直接挂制片人,开机红包里塞的不是巧克力,是分账合同;刘令姿被王家卫挑去演《繁花》青年版,训练课上王导让她重复一句上海话台词37遍,录音笔都烫手;加奈那进组《利剑玫瑰》,给迪丽热巴当“特别出演”,戏份不多,却提前三个月去警队跟班,理由是“不想被当成花瓶背景”。

我把她们最近的商务报价表拉出来,发现一个反常识:万鹏、张雅钦的季度身价翻了两倍,不是接了大牌代言,是“分账剧+短剧”把利润摊薄,平台开始抢“性价比演员”。

简单说,观众看腻了流量面瘫,制作方发现:同样三百万预算,请一个会演戏的小咖,比请一个面瘫流量多赚两倍。

于是“待爆指数”成了新货币,谁有口碑谁就能提前套现。

业内朋友一句话点破:以前是小花抢平台,现在是平台抢小花,风向彻底调了个。

所以别再问“她凭什么”。

当流水线傻白甜还在抠图,她们已经学会把每一部小成本当成最后一场仗打。

万鹏用拒片换口碑,卢洋洋用外语抢地盘,郑湫泓用EP撬剧场,张雅钦用春晚换国民脸……她们没背景、没天降大饼,只有一条铁律:把每一次出镜当成最后一次机会,把每一次机会攒成下一次选择权。

内娱最残酷的不是没戏拍,是有人终于学会对自己下狠手。

来源:海堤乐观观沧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