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芯片第一股长江存储IPO加速,其参股企业和核心概念股梳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00:56 1

摘要:近期,国内半导体圈的热议焦点里,必有“存储芯片第一股”长江存储的身影,它的IPO进程正在提速。作为国内存储芯片领域的标杆企业,它的每一步动向,不仅牵动着行业资本的目光,更和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节奏紧紧绑在一起。本文结合2024年最新公开信息,聊聊长江存储IP

近期,国内半导体圈的热议焦点里,必有“存储芯片第一股”长江存储的身影,它的IPO进程正在提速。作为国内存储芯片领域的标杆企业,它的每一步动向,不仅牵动着行业资本的目光,更和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节奏紧紧绑在一起。本文结合2024年最新公开信息,聊聊长江存储IPO的行业影响,再捋捋它的参股股东和产业链上的核心关联企业,给关注这事儿的读者做个参考。

长江存储IPO受关注,核心逻辑是什么?

要明白大家为啥盯着长江存储IPO,得先看清它在行业里的特殊位置。存储芯片可是半导体产业的“基石组件”,手机的运行内存、电脑的固态硬盘、数据中心的存储服务器,全得靠它撑着。过去这么多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基本被三星、美光、SK海力士三家海外企业攥着,国内市场的核心需求大多依赖进口,不管是技术还是产能,咱们都在后面追。

长江存储的关键突破,就在3D NAND闪存技术上(现在消费电子和数据存储领域的主流方案)。靠自主研发,它不光把这项技术在国内落地了,产能也慢慢做起来了:2023年武汉生产基地的产能稳步提升,128层3D NAND产品已经进了华为、小米这些国内头部电子厂商的供应链,多少降低了咱们对进口存储芯片的依赖,也填补了国产高端存储领域的一些空白。

这次IPO提速,对企业自己和整个行业,主要有两方面影响:

对企业来说:IPO募集的资金,主要会用在两方面,一是研发128层以上的先进技术(比如192层3D NAND),二是建新建生产基地、扩产能,帮着缩小和国际巨头在技术代差、产能规模上的差距;

对产业链来说:长江存储发展起来,会直接拉动上游设备、材料,还有下游封装测试这些环节的需求。比如它扩产,就得买更多刻蚀机、抛光液,下游封测企业的订单也会跟着涨,相当于给国内存储芯片产业链立了个“核心增长极”,推着全链条一起往前跑。

长江存储参股阵营:主要股东与投资方构成

从公开的股权结构看,长江存储的股东里,国资背景的投资平台和产业资本占了大头。这些参股方不只是给钱,还在产业链资源整合、政策对接这些事上帮着协同。结合2024年5月披露的公开信息,核心参股主体主要有这几家: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作为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国家级投资平台,大基金是长江存储的重要战略投资方,持股比例靠前。它的思路很明确,就是支持国内芯片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建规模化产能,给长江存储的研发和基地建设提供了核心资金支持;

湖北国芯产业投资基金:这是湖北省内专门投半导体的地方性基金,靠着当地的产业政策和资源优势,帮长江存储武汉基地落地,还带动了设备维修、原材料供应这些配套企业在本地聚集,提供了不少实实在在的支持;

长江存储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作为长江存储的直接控股主体,手里握着企业大部分股权,负责制定整体战略,比如选什么技术路线、什么时候扩产能、和哪些企业合作,核心决策都由它来定;

行业关联产业资本:还有一些国内半导体领域的企业(比如芯片设计、制造配套公司)也通过投资参与进来,想通过股权关联和长江存储实现产业链协同,具体持股比例得等它IPO招股书正式披露才知道。

这里得特别说明:上面这些参股主体的股权比例和结构细节,最终要以长江存储提交的IPO招股书为准,本文梳理的都是当前公开信息,不代表最终的股权架构。

产业链关联企业梳理:哪些方向值得关注?

长江存储IPO提速,产业链上下游和它有关联的企业,自然受市场关注。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设备、材料、封测、应用设计四大核心环节,具体可以分成这几类:

1. 半导体设备领域:芯片生产的“核心工具供应商”

存储芯片制造对设备的精度、稳定性要求极高,长江存储要迭代技术、扩产能,肯定得买更多相关设备。重点关联企业有:

北方华创:国内半导体设备的综合服务商,它的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PVD/CVD)已经通过长江存储的验证,用在128层3D NAND芯片的生产线上,算是核心设备供应商之一;

中微公司:专门做刻蚀设备的,它自主研发的等离子体刻蚀机,能适配3D NAND芯片的多层堆叠工艺,和长江存储一直保持着稳定合作;

长川科技:主打半导体测试设备,它的晶圆测试机、成品分选机,已经用在长江存储芯片的质量检测环节,从晶圆到成品的全测试流程都覆盖到了。

2. 半导体材料领域:芯片性能的“基础保障者”

存储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全靠生产时用的特种材料撑着。核心关联材料企业包括:

安集科技:它的核心产品化学机械抛光液(CMP抛光液),已经适配长江存储128层3D NAND芯片的抛光工艺,是这个环节的主要供应商;

南大光电:在电子特气领域布局了很多年,它生产的磷烷、砷烷这些电子特气,已经进入长江存储的离子注入工艺供应链;

江丰电子:专注做高纯溅射靶材,它的铝靶、铜靶能满足3D NAND芯片的镀膜工艺需求,已经批量供应长江存储的生产线。

3. 封装测试领域:芯片落地的“最后一道工序”

存储芯片生产出来后,得先封装(给芯片加个“保护壳”、引出引脚),再测试(检查性能达不达标),才能真正用起来。相关关联企业有:

长电科技:国内封测行业的龙头,能给长江存储提供3D NAND芯片的堆叠封装服务,目前已经接了它部分产品的封测订单;

通富微电:在存储芯片封测领域有不少技术积累,尤其在固态硬盘(SSD)封装上有成熟方案,和长江存储大概率有合作潜力(具体细节得看企业自己的公告)。

4. 应用设计领域:存储芯片的“下游延伸环节”

除了生产端,存储芯片应用端的设计企业,也会借着国内存储产业发展的东风受益。相关关联企业包括:

兆易创新:国内NOR闪存芯片设计的龙头,虽然它的产品(NOR闪存)和长江存储的NAND闪存不一样,但都属于存储芯片赛道。长江存储带起来的行业关注度,也会间接让更多人关注国内存储设计领域;

北京君正:主要做存储和处理器芯片设计,它的存储产品能用到车载电子、工业控制这些领域,和长江存储在车载存储等细分场景可能形成互补。

企业具体的合作规模、业务占比这些细节,得看公司的官方公告。股市有风险,投资得理性,别盲目跟风。

长江存储IPO,与普通人有哪些关联?

对普通消费者和职场人来说,长江存储IPO不是遥不可及的行业大事,其实和日常生活、职业发展都挺相关:

从消费端看,国内存储芯片的产能和技术上去了,未来手机、电脑、固态硬盘这些电子产品的存储成本可能会更稳定。比如前几年进口存储芯片一涨价,手机内存扩容的费用也跟着涨,国产企业发展起来后,这种大起大落的情况可能会少一些,咱们买电子产品说不定能更划算;

从就业端看,长江存储扩产能、带产业链,会创造更多半导体相关的岗位,不管是研发芯片的工程师,还是生产线上的技术人员,甚至设备维护、供应链管理这些配套岗位,都可能变多,给职场人更多就业选择。

当然,也得客观看待:存储芯片行业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竞争特别激烈。就算长江存储成功IPO,后面要做的事还很多,比如技术上要追上三星的238层3D NAND,产能上要提高利用率,还要慢慢打开全球市场。你觉得长江存储IPO后,会给国内存储芯片行业格局带来哪些改变?除了它,你还关注哪些国产半导体企业的发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来源:优雅铅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