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邕的帝王心术:晋阳分宝励军、邺城敬忠诛叛,北周一步步吞并北齐的谋略智慧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23:44 1

摘要: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我四哥宇文邕,在晋阳城,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箱仪式”。

1.亡国之君的预言与帝王级的PUA

我叫宇文宪,字毗(pí)贺突。

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我四哥宇文邕,在晋阳城,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箱仪式”。

他下令,将晋阳宫中,所有高家积攒了数十年的珍宝华服古玩,全部搬出来,堆在广场上,金光闪闪,差点亮瞎了将士们的眼。

还有从齐国后宫里解放出来的两千名宫女,一个个花容月貌,站在一旁。

北周武帝宇文邕

我四哥站在高台上,意气风发道:

“将士们!这些,都是你们用命换来的!

今天,朕,就把它们,全部分给你们!”

一声令下,全军欢腾。

金银财宝,论功行赏。

美女宫娥,赐给有功的将士。

官职爵位,更是毫不吝啬(lìn sè)。

这一手,玩得比高纬那“空头支票”高明了不知道多少倍。

什么叫领导力?

这就叫领导力!

画饼,谁都会。

但能把饼烙(lào)熟了,还亲手分到每个人嘴里的,那才是真大哥。

分赃大会结束后,我四哥单独召见了一个人——刚刚当了两天皇帝就被我们活捉的,安德王高延宗。

高延宗被带上来的时候,虽然成了阶下囚,但身上那股枭雄的气度,丝毫未减。

我四哥屏(bǐng)退了左右,只留下了我,然后亲自走下台阶,想要去拉高延宗的手,以示亲近。

高延宗窘迫了一阵,还是不情不愿地从了。

然后,四哥进入了正题。

“延宗啊,如今并州已定,朕下一步,准备直取邺城。

你久在齐国,对邺城的情况,比我熟悉。

你觉得,朕这一仗,该怎么打?”

让一个亡国之君,为敌国谋划如何攻取自己的首都。

这问题,问得有点诛心了。

高延宗低着头,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

“陛下,这不是一个亡国之臣,应该谈论的话题。”

我四哥笑了笑,似乎早就料到他会这么说。

“但说无妨。

就当是我们两个,做一次沙盘推演。”

他步步紧逼,非要高延宗给个答案。

高延宗被逼得没办法,抬起头,看了我四哥一眼,那眼神,复杂无比。

对北齐现状知根知底的降将高延宗

最终,他叹了口气,说出了一句,足以载入史册的精准预言:

“如果,现在守在邺城的,是我的叔叔,任城王高湝。

那么,胜负之数,臣,不敢说。”

“但如果,现在守城的,是高纬……”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极度轻蔑的弧度。

“那么,陛下您的大军,恐怕连刀刃上,都不用沾血,就能攻占邺城。”

兵不血刃!

好一个兵不血刃!

这是对自己那个堂弟,多大的鄙视和绝望,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我四哥听完,和我对视了一眼,彼此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了一丝掩饰不住的狂喜。

看来,我们这次东征,最大的功臣,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对面的总指挥——高纬。

十二月二十九日,在得到高延宗这个“内部人士”的权威认证后,我四哥再无犹豫。

大军正式从晋阳出发,目标,直指北齐国都邺城!

我,齐王宇文宪,再次被任命为先锋主将,率领精锐,为大军开路。

我四哥则任命了另一位宗室大将,上柱国、陈王宇文纯,担任并州总管,负责镇守我们打下来的后方根据地。

大军出征,旌(jīng)旗蔽日。

我骑在马上,回头望了一眼晋阳城,又看了看远处的天际线。

邺城,我们来了。

高纬,你的末日,也来了。

2.最后的挣扎:人质计划与禅让大戏

当我们的大军,如同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插北齐心脏地带的时候,邺城里的高纬,终于感受到了死亡的寒意。

他又一次,把朝中的公卿贵族们,召集到了朱雀门,赐下酒食,搞了一场“最后的晚餐”。

饭桌上,他再次问出了那个他已经问了无数遍的问题:

“诸位爱卿,周军马上就要打过来了,我们该怎么办啊?”

结果,可想而知。

饭桌上,人人各执一词,吵得比菜市场还热闹。

有的说,应该坚壁清野,死守城池。

有的说,应该主动出击,背水一战。

还有的说,不如……我们投降吧?

高纬听得一个头两个大,选择困难症再次发作,完全不知道该听谁的。

荒唐误国的北齐皇帝高纬

而此时的邺城,人心惶惶,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那些所谓的朝廷大员,根本无心恋战。

他们白天还在朝堂上高喊着“与国家共存亡”,晚上就偷偷打包好金银细软,带着家人,连夜跑到我们这边来投降。

投降的人,络绎(luò yì)不绝,跟赶集似的。

我军营地里,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拨齐国来的投诚义士。

我手下的书记官,光是登记这些人的名字和官职,手都快写断了。

就在这片绝望的氛围中,那个之前想砍了死太监苟子溢的硬汉,高劢(mài),又一次站了出来。

他看着这群毫无斗志的同僚,和那个一脸茫然的皇帝,痛心疾首地提出了一个堪称“魔鬼级”的方案。

“陛下!”他大声疾呼,“如今投降叛变的,大多是那些身居高位的贵人!

他们家大业大,怕死得很!

但是,底下的普通士兵,对朝廷,还是有感情的,他们的家属,也都在邺城!”

“臣有一个办法!”

他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

“请陛下下令,将城中所有五品以上官员的家属,全部集中起来,安置在铜雀三台之上!

然后,我们胁迫这些官员,让他们去跟周军死战!”

“告诉他们,如果打不赢,我们就一把火,把三台给烧了,让他们全家一起陪葬!”

“这些家伙,为了保住自己的老婆孩子,必然会拼死一战!

“我们之前屡战屡败,周军已经轻视我们了。

现在,我们背城一战,出其不意,一定能打败他们!”

我听到这个计划的时候,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想法,真令人胆寒!

用人质来威胁自己的官员将领,逼他们去打仗。

这招,实在是太狠了,也太有效了。

如果高纬真的采纳了,我们攻城,必然会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然而,高纬,毕竟是高纬。

他听完这个计划,摇了摇头。

他觉得,这招太不仁慈了,有损他“仁君”的形象。

再说了,那些官员的家属里,有不少是他的皇亲国戚,他怎么下得去手?

于是,这个唯一可能挽救北齐命运的毒计,被他毫不犹豫地否决了。

就在此时,一个更具戏剧性的转折,发生了。

宫里的一个望气者,也就是古代的天气预报员兼星座占卜大师,突然跑来报告:

“陛下,臣夜观天象,发现紫微星黯(àn)淡,帝星将移。

这……这是要有改朝换代的征兆啊!”

这话,正中高纬下怀。

他早就想撂(liào)挑子不干了,现在连老天爷都发话了,那还等什么?

他立刻把尚书令高元海等人找来,煞有介事地商议。

“爱卿啊,天意如此,非人力所能违抗啊。

朕想,不如效仿当年的天统皇帝(高纬他爹高湛),禅位给太子,如何?”

大臣们都听傻了。

大哥,现在是火烧眉毛的时候,你不想着怎么救火,居然想着怎么甩锅?

把皇位传给一个八岁的小屁孩,这跟直接把江山送人,有什么区别?

但高纬,心意已决。

建德六年,也就是公元577年的元旦,正月初一。

在一个本该是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北齐王朝,举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极速禅让大典。

年仅八岁的皇太子高恒,被推上了皇位,稀里糊涂地当上了新皇帝。

年号,也改成了承光,希望能承接一点光芒,照亮这黑暗的末日。

高纬,如释重负地,当上了太上皇。

他妈胡氏,成了太皇太后。

他老婆穆皇后,成了太上皇后。

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升了一级。

我收到这份情报的时候,正在部署攻城的具体方案。

我看着这份荒唐的“晋升”名单,哭笑不得。

“传令下去,告诉将士们,不用着急了。

对面的总指挥,刚刚辞职了。

现在接手的是一个八岁的小朋友。

大家可以先吃顿好的,睡个好觉。”

高纬这波操作,实在是太秀了。

他以为,把皇位这个烫手的山芋扔出去,自己就能置身事外,拍拍屁股走人。

但他没想到,他亲手导演的这出禅让闹剧,才刚刚拉开序幕。

更精彩的,还在后头。

3.未遂的政变与惊弓之鸟

高纬禅位给八岁的儿子,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

这一操作,彻底引爆了朝中最后一批有血性的人的怒火。

司徒莫多娄敬显,就是之前在晋阳城下,跟我四哥打巷战,差点把我四哥给包了饺子的那位猛将。

他逃回邺城后,眼看着高纬一步步把国家带向深渊,心急如焚。

还有领军大将军尉相愿,也是一位忠心耿耿的老将。

这两人一合计,觉得不能再这么坐以待毙了。

他们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广宁王高孝珩(héng)身上。

就是那个之前提出三路出击妙计,结果被高纬猜忌的倒霉蛋。

高孝珩不仅有能力,而且在军中威望很高。

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暗中酝酿。

他们决定,在千秋门设下伏兵,等那个天天在高纬耳边吹风,怂恿(sǒng yǒng)他跑路的头号奸臣——高阿那肱(gōng)上朝的时候,一举将其斩杀!

然后,再拥立广宁王高孝珩为帝,主持大局,跟我们周军决一死战!

这个计划,如果成功了,北齐的局面,或许真的能被盘活。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在跟这些悲剧英雄们,开着恶意的玩笑。

政变当天,莫多娄敬显和尉相愿,带着伏兵,早早地埋伏在了千秋门。

他们手心冒汗,心跳如鼓,就等着高阿那肱那熟悉的身影出现。

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人来。

他们不知道,那天高阿那肱,恰好因为拉肚子,没走千秋门这条常规路线,而是抄了条小路,从别的门进宫了。

一场精心策划的,旨在挽救国家的政变,就这样,因为一泡屎,而宣告失败。

这简直比小说还离奇。

计划败露后,高孝珩知道,自己再也待不下去了。

忠诚有才的北齐宗室高孝珩

他索性豁出去了,直接找到高阿那肱和另一位宠臣韩长鸾(luán),当面摊牌。

他指着这两个人的鼻子,怒斥道:

“朝廷现在都火烧眉毛了,还不派兵去抵抗周军!

你们是不是怕我高孝珩带兵出去,会造反啊?”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里带着悲愤的颤音。

“我告诉你们!

如果我高孝珩,能带兵打败宇文邕,一路打到长安城,就算我真的反了,那也跟你们这个即将灭亡的国家,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都到今天这个地步了,你们还在猜忌我!还在搞内斗!”

这番话,说得是何等的悲壮,何等的绝望。

然而,对于高阿那肱和韩长鸾这种小人来说,他们听不懂什么叫家国大义,他们只听到了“造反”两个字。

他们吓坏了,生怕高孝珩真的在邺城搞出什么乱子。

于是,他们立刻跑到高纬那里,添油加醋地告了一状。

结果就是,高孝珩被剥夺了兵权,一脚踢出了邺城,被贬为沧州刺史。

临走前,那位一同策划政变的尉相愿将军,满心绝望。

他拔出腰间的佩刀,狠狠地砍在宫殿的柱子上,仰天长叹:

“大事去矣,夫复何言!”

“完犊子了!没救了!我还能说什么呢!”

看着这些忠臣良将,一个个被排挤,被逼走,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高纬,你不仅是运输大队长,你还是个专业的“逆淘汰人才筛选器”。

有本事的,你一个都不要。

没本事的,你当个宝。

你不亡国,天理难容。

送走了高孝珩这个心腹大患,高纬的逃跑计划,再无阻碍。

但他还是不放心,总觉得我们的大军,下一秒就会出现在他床头。

于是,他派了一个叫尉世辩的王爷,带领一千多骑兵,去滏(fǔ)口方向,侦察我们的动向。

这位尉世辩王爷,也是个奇葩(pā)。

他带着一千多人,磨磨蹭蹭地来到滏(fǔ)口,爬上一个高坡,向西边眺望。

他什么也没看见,只看到远处的天边,有一大群乌鸦,“嘎嘎”叫着飞了起来。

正常人看到这一幕,可能会想:“哦,一群鸟。”

但这位王爷,想象力极其丰富。

他当场就吓得魂飞魄散,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不是乌鸦!那是周军的旗帜!

黑压压的一片,肯定是他们的大部队来了!”

他连滚带爬地从高坡上冲下来,跳上马,头也不回地就往邺城狂奔。

一边跑,还一边喊:“周军来了!周军来了!”

他那一千多人的侦察部队,被他搞得莫名其妙,也跟着一起,玩儿命地往回跑。

等他一口气跑到紫陌桥的时候,他甚至连回头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周军追上来了吗?不知道!反正跑就对了!”

就这样,一个因为一群乌鸦而引发的“紧急军情”,传回了邺城。

高纬一听,更是吓得三魂不见了七魄。

“什么?已经到紫陌桥了?

那离邺城,不就一步之遥了吗?”

他再也坐不住了。

跑!必须马上跑!

4.行为艺术家的终极巡演

高纬被那群倒霉的乌鸦吓破了胆,彻底坚定了跑路的决心。

这时候,他身边的一群文人墨客,发挥了最后的“参谋”作用。

黄门侍郎颜之推,就是后来写了著名的《颜氏家训》的那位大学问家;

还有中书侍郎薛道衡,侍中陈德信等人,他们凑在一起,给高纬规划了最后的逃亡路线。

他们的建议是:

“上皇(高纬现在是太上皇了),邺城是守不住了。

您不如先渡过黄河,到河北地区去招募兵马,再图大计。

如果实在不行,咱们就一路向南,投奔陈国。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

高纬一听,觉得有道理。

去陈国当个富家翁,总比被我们抓去当阶下囚强。

“准了!就这么办!”

于是,一场堪称史上最磨蹭、最讲究排场的逃亡,开始了。

正月初三,太皇太后胡氏和太上皇后穆氏,也就是他妈和他老婆,带着大批的金银细软和宫女太监,先行出发,前往济州。

这叫“家属先撤”。

正月初九,那个刚刚当了九天皇帝的八岁幼主高恒,也在一帮大臣的护送下,离开邺城,向东而去。

这叫“领导转移”。

高纬自己,则还留在邺城,美其名曰“坐镇指挥”,实际上,他就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再表演一次金蝉脱壳。

正月十五,元宵节。

我们的大军,终于抵达了高纬那个倒霉侦察兵望鸟兴叹的地方——紫陌桥。

这一下,是真的兵临城下了。

正月十八日,我四哥宇文邕亲率大军,抵达邺城城下。

黑云压城城欲摧。

我们完成了对邺城的四面合围。

正月十九日,总攻开始。

威震三军的北周齐王宇文宪

我四哥大概是想速战速决,直接下令,放火烧了邺城的西门。

城内的齐军,象征性地出来打了一下。

结果,被我们憋了一肚子火的将士们,一个冲锋,就给打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

眼看城破在即,太上皇高纬,终于开始了他的终极巡演。

他带着一百多个亲信骑兵,从东门溜了出去,一路狂奔。

临走前,他还任命了一个叫慕容三藏的武卫大将军,负责留守邺城皇宫。

这操作,就跟公司老板自己卷款跑路了,还给保安队长发个“优秀员工”奖状,让他继续看门一样,充满了黑色幽默。

我们的大军,潮水般涌入邺城。

齐国的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几乎没做任何抵抗,就排着队,出来投降了。

那场面,与其说是攻城,不如说是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

但总有那么几个,是真正的硬骨头。

那个被高纬留下看门的慕容三藏,是名将慕容绍宗的儿子。

他骨子里,有他爹的血性。

他带着手下仅有的一点兵力,还在皇宫里,做着最后的抵抗。

我四哥听闻后,没有下令强攻,而是派人去传话,让他出来见一面。

慕容三藏被带到我四哥面前,依旧是满脸不屈。

我四哥非但没有杀他,反而亲自为他倒了杯酒,以礼相待,当场就封他为仪同大将军。

我四哥说:“良将,就应该得到尊重,哪怕是敌人。”

另一位,是领军大将军,渔阳人鲜于世荣。

这位老将军,是跟着齐神武帝高欢一起打天下的旧部,对高家忠心耿耿。

我四哥入城前,曾派人送了一只精美的玛瑙酒杯给他,意图招降。

鲜于世荣拿到酒杯,看都没看,直接当着使者的面,把酒杯摔了个粉碎。

宁与玉碎,不为瓦全的态度,不言而喻。

我们入城后,这位老将军,没有逃跑,也没有投降。

他独自一人,站在铜雀三台前,拼命地擂响战鼓。

那“咚咚咚”的鼓声,在已经归于沉寂的邺城上空,回荡不休。

那是北齐王朝,最后的,也是最悲壮的呐喊。

我们的士兵,将他团团围住。

他依旧在擂鼓,直到力竭被擒。

被抓之后,他昂首挺胸,宁死不降。

最终,我们成全了他的忠义,将他斩杀。

临刑前,他面朝北方,那是高欢起家的地方,三拜九叩,这是在向审配致敬啊。

还有一个,就是那个在晋阳城下,差点干掉我四哥的猛将,莫多娄敬显。

他也被我们抓住了。

我四哥亲自审问他,当着所有降将的面,列数了他的三大罪状:

“莫多娄敬显!你有死罪三条!”

“第一,你从晋阳逃回邺城,为了方便逃跑,居然带着小妾,抛弃了你的老母亲!此为不孝!”

“第二,你表面上为齐国卖命,暗地里,却偷偷派人送信给朕,想要投降!此为不忠!”

“第三,你送信来投降之后,又首鼠两端,想着两头下注,看哪边赢了投哪边!此为不信!”

“像你这样不忠不孝不信之人,不死,还等什么!”

说完,大手一挥:“斩了!”

莫多娄敬显人头落地的那一刻,所有齐国降将,都吓得面如土色。

我四哥这一手“杀鸡儆猴”,玩得实在是太漂亮了。

他用慕容三藏和鲜于世荣的例子,告诉天下人:忠臣,我敬重。

又用莫多娄敬显的例子,警告那些三心二意的小人:叛徒,我必杀!

处理完这些,我四哥立刻派出了手下最得力的追击部队,由将军尉迟勤率领,对我那还在进行“行为艺术巡演”的对手——高纬,展开了最后的追捕。

来源:崔浩畅谈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