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是你咬牙试了试,拍视频、写文案、蹭热点,熬到半夜,终于有一天,账户弹出一条通知:今日收益53.6元。
失业了,工作不好找,简历石沉大海,面试屡屡碰壁。
有人劝你:“不如做自媒体吧,时间自由,还能赚钱。”
于是你咬牙试了试,拍视频、写文案、蹭热点,熬到半夜,终于有一天,账户弹出一条通知:今日收益53.6元。
你看着这数字,心里五味杂陈——这到底是翻身的起点,还是另一种形式的“精神安慰剂”?
每天50到60元,听起来像一杯奶茶钱,但对一个失业的人来说,它承载了太多期待:
是尊严的证明,是“我没躺平”的证据,是向家人解释“我在努力”的底气。
可问题是,这份“努力”真的值得吗?
这份收入,真能撑起生活吗?
先说点实在的:日入50块,不是失败,而是大多数自媒体新人的真实起点。
别被网上那些“月入十万”“三天爆粉百万”的故事骗了。
那都是幸存者偏差,是算法筛选出的“成功学样板”。
真实情况是,90%的自媒体人,收入连最低工资都达不到。
你看到的“爆款”,背后是几百条没人看的废片;
你羡慕的“自由职业”,可能是每天16小时的自我压榨。
更扎心的是,这50块钱,往往是以牺牲健康、时间、情绪为代价换来的。
你得追热点、搞标题党、迎合算法,今天扮可怜,明天装励志,后天又要“揭秘行业内幕”。
你不再是你,而是一个“内容生产机器”。
点赞比工资重要,播放量比睡眠重要。
久而久之,你开始怀疑:我到底是想表达,还是在讨好流量?
可话说回来,这50块,也不是毫无意义。
它像一盏微弱的灯,告诉你:
你还能创造价值,你还没被社会完全抛弃。
它让你保持输出的习惯,积累经验,试错、调整、再出发。
很多人正是从这“一杯奶茶钱”开始,慢慢摸索出自己的方向,甚至转型成功。
但关键在于:你得清醒,别把“开始”当成“成功”。 日入50块,不是终点,也不是稳定收入,它更像是一张“入场券”,让你进入一个新赛道。如果你把它当“救命稻草”,指望靠它还房贷、养孩子,那注定失望。可如果你把它当“过渡工具”,用来缓冲失业空窗期,同时不断学习、提升技能、拓展渠道,那它就有价值。
更现实的问题是:自媒体的红利期早已过去。 早几年,随便拍点日常都能涨粉,现在呢?平台饱和、内容同质化、算法越来越严。你发十条,可能一条都推不出去。没有团队、没有资源、没有专业设备,单打独斗,想靠内容突围,难度堪比中彩票。
所以,别被“自由职业”的光环迷惑。真正的自由,是财务自由,不是时间自由。 如果你没有稳定的变现路径,没有多元的收入来源,那所谓的“自由”,不过是“不稳定”的另一种说法。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做自媒体,不是为了成长,而是为了逃避。逃避求职的压力,逃避人际交往,逃避现实的责任。他们躲在镜头后面,用“我在搞副业”来安慰自己,可实际上,收入连基本开销都覆盖不了。这种“自我感动式努力”,比躺平更危险。
对此,怎么看?跟往常一样,谈谈我的个人两点看法:
第一,日入50块可以接受,但不能满足。 它可以是起点,但必须是“有目标的起点”。你要问自己:三个月后我能赚多少?半年后有没有可能突破?有没有计划提升内容质量、拓展变现方式?如果只是每天机械地产出,那不如去送外卖,至少收入更稳定。
第二,自媒体不是“避难所”,而是“竞技场”。 别指望它能轻松赚钱,它比上班更考验综合能力——内容力、运营力、抗压力、学习力。如果你真想靠它翻身,就得拿出创业的态度,而不是“试试看”的心态。否则,这50块,只会让你在虚假希望里越陷越深。
失业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低效努力”中失去方向。自媒体可以是出路,但前提是:你得清醒,得拼命,得不断进化。否则,那每天50块,不过是现实给你的一记温柔耳光。
共勉!
来源:洪生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