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刷到不少新能源车企老总的采访,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不管是蔚来李斌说 “家里没充电桩也能买电动车”,还是理想李想聊 “燃油车智能化就是落后”,这些大佬总爱拿燃油车 “开涮”。有人说这是个人喜好,有人觉得是故意炒作,但深扒下来才发现,这背后全是精心算计的商业套
最近刷到不少新能源车企老总的采访,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不管是蔚来李斌说 “家里没充电桩也能买电动车”,还是理想李想聊 “燃油车智能化就是落后”,这些大佬总爱拿燃油车 “开涮”。有人说这是个人喜好,有人觉得是故意炒作,但深扒下来才发现,这背后全是精心算计的商业套路,连他们日常开的车,都藏着生意经。
一、为啥新能源老总总贬低燃油车?不是任性,是战略刚需
千万别以为这些身家百亿的老板闲得慌,天天跟燃油车 “过不去”。他们的每一句 “吐槽”,都是瞄准市场痛点的精准出击,核心就三个目的:
1. 先树 “对立面”,才能让自己站在新风口
你想啊,燃油车统治市场百十年,消费者买车第一反应就是 “加油方便、故障率低”,电动车要想抢市场,就得先打破这个固有认知。怎么破?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燃油车贴上 “旧时代标签”。
比如他们会说 “燃油车开三年就跟不上智能时代了,我们的车能像手机一样升级”,或者 “冬天开燃油车光预热就得 5 分钟,电动车上车就能开暖风”。看似是在说燃油车的缺点,实则是把自己放在 “新时代、高科技” 的阵营里。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刚出来时,厂家都爱说 “功能机只能打电话”,本质上都是通过 “新旧对立”,让消费者快速记住新事物。
而且这种对比特别管用。我身边有个朋友本来纠结买燃油车还是电动车,刷到比亚迪王传福说 “燃油车未来就是‘老古董’”,再加上销售给他算 “一公里电费 5 分钱,油费要 6 毛钱”,直接就订了电动车。这就是老总们 “贬低” 燃油车的真正目的:改变消费者的购车标准,让大家用 “电动车的尺子” 选车。
2. 不是真 “骂”,是在给市场 上课
很多人觉得 “老总们太极端,燃油车明明还有很多优点”,但其实他们的 “吐槽” 很有分寸 —— 从不说燃油车 “不安全”“不耐用”,只盯着 “智能化”“使用成本”“驾乘体验” 这些电动车的优势领域说。
这背后藏着一个关键问题:消费者对电动车的信任感还不够。我邻居大叔就总说 “电动车充电麻烦,跑长途慌”,这种想法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的。而老总们的公开言论,就是最有影响力的 “科普课”。
比如李斌亲自开着蔚来 ET7 跑了趟 “北京到上海” 的长途,全程直播充电过程,告诉大家 “现在高速充电桩很密集,根本不用慌”;马斯克也总晒自己开 Cybertruck 的视频,打破 “电动车不结实” 的偏见。这些操作不仅能消除消费者的顾虑,还能推动整个行业进步 —— 比如更多资本愿意投充电桩建设,更多供应商愿意研发电动车技术,最终加速电动化转型。
3. 对比才是最好的广告词
说句实在的,光说自己的车好没用,得让消费者有直观感受。而对比燃油车,就是最直接的方式。
比如宣传电动车 “安静”,直接说 “我们的车行驶时噪音只有 50 分贝”,消费者可能没概念,但加上一句 “燃油车发动机噪音得有 70 分贝,开久了耳朵累”,大家一下子就懂了;说 “智能化”,一句 “燃油车导航还得手动更新,我们的车能实时同步路况,还能语音控制空调、车窗”,优势立马就凸显出来了。
这种对比式话术,比干巴巴的参数介绍管用多了。而且随着电动车市占率越来越高,老总们的 “吐槽” 也在变软 —— 从早期的 “燃油车落后”,慢慢变成 “电动车更适合城市通勤”,这其实是行业成熟的信号。
二、新能源老总都开啥车?答案几乎一致:自家旗舰款
如果你以为这些老总平时开的是劳斯莱斯、宾利,那就错了。不管身家多少,他们的日常座驾,基本都是自家公司的最新款或旗舰车,背后的逻辑也很简单:
1. 自己都不用,消费者凭啥信?
这是最基本的道理:如果老总都开燃油车,却说 “电动车好”,谁会信?所以他们必须做 “自家品牌的第一代言人”,用行动证明 “我信任自己的产品”。
李想就是个典型例子,他不止一次在社交平台晒自己开理想 L9 的日常 —— 带孩子去露营、全家自驾游,还分享 “后排屏幕能放动画片,孩子坐车不闹了” 的细节,这种真实的使用体验,比任何广告都管用;雷军更直接,小米 SU7 发布后,他公开说 “以后就开 SU7 了,开特斯拉不合适”,还晒出自己开 SU7 上下班的照片,一下子就拉近了和消费者的距离。
还有王传福,不管是出席活动还是日常出行,坐的都是比亚迪 —— 早期是比亚迪 F3,后来是唐,现在是 “仰望 U8”,这种 “从一而终” 的选择,让消费者觉得 “老板都用,质量肯定靠谱”。
2. 开自家车,才能发现真问题
别以为老总们开车只是 “装样子”,他们其实是自家产品的 “首席体验官”,很多产品改进的灵感,都来自他们的日常使用。
比如李想开理想 L9 时,发现 “后排座椅靠背角度调节不够方便”,立马让团队优化;马斯克开 Model S 时,觉得 “中控屏操作不够流畅”,后续就推动了系统升级。要知道,消费者反馈的问题可能不够精准,但老总们作为 “深度用户”,能发现很多工程师没注意到的细节 —— 比如 “方向盘握感有点滑”“空调出风口角度不好调”,这些小问题看似不起眼,却能影响用户体验,而亲自用车,就是发现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
3. 开自家车,是给团队打气给投资者定心丸
对员工来说,看到老总开自家车,会觉得 “老板都认可我们的产品,我们得好好干”;对投资者来说,老总开自家车,是一种 “战略表态”—— 证明公司坚定走电动化路线,不会半途而废。
比如小米刚做汽车时,很多人质疑 “雷军不懂造车,就是玩票”,但当雷军天天开着 SU7 上下班,还带团队一起测试时,不仅员工更有干劲,投资者也更有信心了。这种 “与公司绑定” 的姿态,比任何演讲都能传递决心。
三、总结:老总的言行一致,都是为了一个目标
说到底,老总们 “贬低” 燃油车,不是真的讨厌燃油车,而是为了打破市场固有认知,让更多人接受电动车;他们开自家车,也不是 “没条件开豪车”,而是为了做品牌代言、发现产品问题、传递战略决心。
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围绕着同一个核心:让更多人买新能源汽车,尤其是自家品牌的车。这不是 “套路”,而是商业竞争中最真实的逻辑 —— 毕竟,在新能源赛道上,只有赢得消费者,才能赢得未来。
来源:张三李四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