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1年的长江三峡库区,彼时正处于蓄水前的紧张筹备阶段,中科院武汉植物所的一众专家们就正巧赶在这个时候进行植物调查。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01年的长江三峡库区,彼时正处于蓄水前的紧张筹备阶段,中科院武汉植物所的一众专家们就正巧赶在这个时候进行植物调查。
他们来到库区水位淹没线以下的河谷地带寻找着各种植物,走着走着就来到了重庆丰都县名山镇的凤尾坝。
在这个地方,他们发现了一种非常面生的植物:它们的叶片呈披针形,边缘带着不规则裂齿,淡黄色的穗状花序在风中微微摇曳。
经过细致采集标本与形态鉴定,专家们确认这是一个从未被记录过的新物种。
因为一开始发现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所以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他们沿着长江两岸继续搜寻,又在两个长江江心岛上发现了它们。
经过逐一清点,专家们发现三个江心岛屿上的总数仅为290棵。
然而,随着三峡水库蓄水工程的推进,这三个江心岛将全部被淹没在水下,这就意味着,这种植物很可能在蓄水之后消失。
所以一行人紧锣密鼓地开始移栽这些植物,最终总算是赶在这个地方被蓄水淹没之前,将290棵植物全部移植进了中科院植物园。
因为这种植物的首次发现地位于丰都县,所以它被正式命名为“丰都车前”。
但很快专家们就发现不对劲了。
最初的几个月里,丰都车前的长势看似良好,叶片逐渐舒展,科研人员们还以为这场抢救行动取得了初步成功。
但很快它们就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先是几株植株的下部叶片开始发黄,随后整株枯萎;紧接着,更多植株出现类似症状,即便是想了很多办法,也无济于事。
最终,到了2006年的时候,原本仅有290棵的丰都车前死了260多棵,仅剩下有不到30棵还活着。
原来,丰都车前就生长在长江的消落区里面,夏天的时候会被长江水浸泡,冬天水落下去之后就会出水生长繁育。
一旦人工创造的环境和这种环境不同,就会引起植株死亡。
后来专家们赶紧将丰都车前植株的一些DNA进行冷冻保存,然后在2021年的时候将它的种子送上了太空进行育种。
2023年4月的一天,宜宾学院的老师带着学生进行野外调查的时候,竟然又发现了一些丰都车前,这为后续的研究又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那么丰都车前是什么样的植物呢?
«——【·珍贵的植物·】——»
丰都车前是车前科车前属的独特成员,其植株为多年生草本,全株高度通常在10-30厘米之间,基部形成紧密的莲座状丛生结构。
这一形态能帮助它在枯水期充分接收光照,同时在汛期减少水流对根系的冲击。
根系统是丰都车前适应江边环境的关键器官,它拥有多数纤细的纤维状根,如同细密的网丝深入沙土中,既便于吸收表层土壤的水分和养分,又能牢牢固定植株,抵御江水冲刷。
这种根系结构与常见的车前有明显区别 —— 普通车前的根多为圆锥形主根,而丰都车前的须根系统更适应疏松的沙质土壤。
叶片是丰都车前最显著的外观标志,呈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纸质或薄纸质的质地使其显得轻盈通透。
花期到来时,丰都车前会抽出直立的花序梗,表面光滑无毛,顶端着生狭圆筒状的穗状花序,内含 9-32 朵小花。
花序上部的花朵排列紧密,花冠呈淡黄色,无毛,裂片为狭三角形,先端渐尖,雄蕊贴生于花冠筒近基部,花药椭圆形或卵球形,黄色且明显外露,这一特征便于花粉传播。
果实为纺锤形椭球体,成熟后会在中部以下周裂,露出2或3粒种子。
种子呈椭圆形或卵球形,有时带有棱角,颜色为黑色或棕色,腹面上有明显的浅槽。
在温度适应方面,丰都车前形成了喜暖畏寒的特性,适宜生长温度为 20-32℃,主要分布于冬季暖和、无霜期长的长江流域地带。
作为典型的阳生植物,它必须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才能正常生长,这也是其为何仅分布于江心岛开阔石滩地的原因。
土壤偏好上,丰都车前对通气性要求极高,仅生长于溪沟、江河边的夹沙土和沙土中。
这类土壤颗粒粗大、透气性好,即使在汛期被江水浸泡,也能保证根系获得一定的氧气,避免腐烂。
此外,长江江心岛的土壤富含矿物质,经江水长期冲刷后肥力适中,恰好满足丰都车前的生长需求。
最令人称奇的是丰都车前对水位变化的精准适应。
每年6月至10月的汛期,江水上涨将其完全淹没,此时地上部分会主动枯萎腐烂,减少水分阻力对根系的冲击,而地下根系则进入休眠状态,依靠皮层内的木栓层和扩张细胞抵御水淹胁迫。
10月末水位下降后,根系从休眠中苏醒,迅速萌生新芽,利用枯水期的宝贵时间完成生长、开花和结果。
这种“夏眠冬长”的策略,使其在其他植物难以生存的消落带占据了独特的生态位。
丰都车前对于维护长江区域的生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消落带是水库蓄水形成的特殊区域,因水位周期性涨落,土壤侵蚀严重,植被难以生长,成为生态脆弱带。
而丰都车前的根系能深入沙土形成网络,有效固定土壤,减少汛期水流对河岸的冲刷。
它与疏花水柏枝等消落带植物形成的群落,能逐步改善区域微环境,为其他植物的定居创造条件,推动消落带生态系统的恢复。
而且它还是典型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所以在2021年,该物种被正式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保护级别与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相当。
更值得注意的是,丰都车前是中国特有的物种,仅分布于长江上游狭窄区域,一旦消失,将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永久损失。
丰都车前的故事,是长江生态保护的一个生动注脚,它让我们看到,人类与自然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
只有尊重自然规律、守护生态环境,才能让更多珍稀物种在长江岸边繁衍生息,让这条母亲河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四川发现丰都车前》2023-4-13
来源:牧子说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