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碗保卫战打响,大厂狂砸十亿教AI上班,打工人要被机器淘汰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9:05 1

摘要:有公司CEO坦言,未来1至5年,AI有可能会导致几乎一半的入门级白领岗位消失,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失业率有可能攀升至10% - 20%。

今年上半年,AI领域动静不小,许多AI大厂动作频频,一场围绕白领饭碗的“保卫战”已悄然打响。

有公司CEO坦言,未来1至5年,AI有可能会导致几乎一半的入门级白领岗位消失,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失业率有可能攀升至10% - 20%。

这消息让不少打工人心头一紧,毕竟谁也不想被机器抢了工作。更值得关注的是,为让AI学会处理白领工作,大厂们出手阔绰,每年竟投10亿美元专门教AI干活,OpenAI甚至预测2030年这投入会涨到80亿。

一边是AI加速学习职场技能,一边是打工人面临岗位替代风险,这场人与AI的职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AI圈最近可不太平,许多AI大厂动作十分频繁,甚至有人说未来“整个经济”都可能变成一台“机器”。

这事儿最让人担心的就是白领工作,AI会不会真把白领的饭碗端走?

有一家公司的CEO在今年5月就放话了:未来1到5年,AI有可能干掉一半的入门级白领岗位,到时候美国失业率可能会涨到10%到20%。

这可不是小数字,一场史无前例的岗位替代潮好像要来了,网友们也炸开了锅。

有网友觉得,再过3年,白领职业可能就大规模消失了,还有人说,不光是底层或入门级岗位,连管理岗都躲不过AI的冲击。

想想也挺合理,现在AI连复杂任务都在学,要是真学会了处理公司管理里的流程性工作,管理岗的压力确实不小。

不过大家也别光慌,AI要真接管白领工作,还得先过“学习”这一关,而教AI干活的成本,那可不是一般的高。

为了让AI像人类一样处理白领工作,许多AI大厂可是下了血本,据说它们每年要投入10亿美元的“专项资金”,专门用来教AI干活。

这笔钱具体该如何花销?有一家AI公司计划在未来的一年时间中,向“克隆版企业应用”,就是要在强化学习环境投入10亿资金,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与创新。

OpenAI今年在数据相关方面,包括给人类专家发报酬、搞RL环境,也准备花10亿,还预测到2030年这数能涨到80亿。

而且这“教育费”还在涨,可见大厂对这事儿多上心。

为啥这么舍得砸钱?一方面是想突破现在AI训练的瓶颈,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找新的赚钱路子,比如卖职场软件、搞能代人类操作应用的AI智能体,或者开发新的企业应用。

Anthropic的首席执行官将这类产品称作“虚拟协作伙伴”,宣称它们能与人类协同工作,使用的软件与人无异,愿景十分的美妙,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却难若登天。

就拿教AI处理客户关系管理来说,Turing的项目负责人就提到,不光要教AI在Salesforce上搜潜在客户、发跟进邮件约见面,还得教它用一系列的软件,并且一步都不能少。

为了确保AI不出错,还得把任务拆成一个一个小步骤,定一套评估标准来进行衡量。

现在这事儿还在早期阶段,在后训练阶段的预算里,给RL环境的占比还不到10%,但有投资人说,照现在这趋势,最早明年这占比就能提上去,毕竟雇人类专家的成本越来越高了。

给这些公司提供专家服务的Labelbox,7月份就说过,大概20%的专家合同工时薪超90美元。

想让AI真正学会专业活儿,光有RL环境还不够,还得让AI“偷师”人类专家,而且现在找的专家,可不是随便找的学生,都是在细分领域有多年经验的在职人士。

就说最近的雇佣清单吧,里面有NASA的数据科学家、给能源部项目干活的化学家、放射科住院医师,还有私募股权领域的副总裁。

这些专家的活儿也简单,就是用特定软件做真实工作,让AI在旁边“观摩学习”。

安舒尔・巴吉举过个例子:要是某家AI公司想教模型知道,Excel里税率假设变了,会怎么影响折现现金流分析,第一步就是让合同工先把这道DCF题解出来。

得出一个能核对准确性的答案,比如一个股价,然后让AI反复做这道题,几十次里挑出和人类专家答案一样的例子。

用这些正确例子来训练AI,这样模型开发者就能快速拿到更多训练素材,现在这些顶尖AI公司,正在从医学、法律等各行各业收集这种例子。

OpenAI有个高管私下就说,他们预计未来“整个经济”,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变成一台“RL机器”AI可能会根据记录,学习各领域专家平时怎么在设备上干活。

等AI学会了专业知识,又会用职场软件,下一步说不定就真的逐步接管人类的岗位了。

不过说到底,AI再厉害也是人类教出来的,现在虽然看着势头猛,但到底能不能真的大面积替代白领,还得看后续训练的效果。

只是对于白领来说,提前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总归不是坏事儿。

从AI圈的动作不断,到白领岗位面临的替代风险,再到大厂砸重金、邀专家教AI干活,这场人与AI的职场博弈已渐入视野。

虽目前AI训练还处早期,RL环境投入占比不高,但投入增长与专家成本攀升的趋势明显,未来AI接管部分白领工作并非不可能。

不过,AI终究是人类培育的“工具”,其能力取决于训练效果,对白领而言,与其焦虑恐慌,不如趁现在提升核心竞争力,毕竟那些需要创造力、情感交流与深度思考的工作,仍是人类的优势领域。

这场饭碗保卫战,最终拼的还是人类自身的不可替代性。

来源:小盒说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