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 月 21 日晚,济南一位母亲坐在育英中学门口的车里,对着手机镜头泣不成声。这段带着轻生言语的视频刚发出,就引爆了短视频平台 —— 她 12 岁的儿子小林,据称在初一开学仅 10 天里,被班主任田老师多次扇耳光、逼得趴在地上捡桌牌,而她维权多日却连完整监控都
9 月 21 日晚,济南一位母亲坐在育英中学门口的车里,对着手机镜头泣不成声。这段带着轻生言语的视频刚发出,就引爆了短视频平台 —— 她 12 岁的儿子小林,据称在初一开学仅 10 天里,被班主任田老师多次扇耳光、逼得趴在地上捡桌牌,而她维权多日却连完整监控都看不上。
就在全网一边倒地骂老师 “不配为人师表”,心疼这对母子时,9 月 26 日济南市联合调查组的通报突然来了个大反转。364 小时监控、71 人的走访记录,把这场闹得人尽皆知的 “体罚事件” 扒得明明白白,可真相却让吵了半个月的网友彻底懵了。
从 “绝望轻生” 到 “真相大白”,15 天反转太揪心
事情得从 9 月初说起。8 月 31 日才刚到育英中学报到的小林,9 月 12 日就突然不肯去学校了。妈妈付女士追问半天,孩子才支支吾吾说出实情:班主任田老师总罚他,还动手打人。
作为拥有 20 多万粉丝的博主,付女士当即把情况发到网上。她放出的几段监控片段里,田老师确实有扔书本、拽孩子胳膊的动作,再配上 “扇耳光”、“趴地捡桌牌” 的描述,瞬间点燃了公众怒火。网友们顺着线索扒出田老师的照片和姓名,骂声铺天盖地而来,“必须开除”“追究刑事责任” 的呼声越来越高。
可让付女士崩溃的是,维权路上处处碰壁。她找学校要完整监控,校方迟迟不给;联系律师想走法律程序,律师后来竟 “联系不上了”。
9 月 21 日晚上,看着网上有人骂自己 “小题大做”,甚至攻击孩子,她彻底扛不住了。在车里喝下安眠药前,她给记者发消息:“我大概率看不到结果了,只求大家别再骂孩子”。
幸好记者发现及时,立刻报警又打 120。急救车赶到时,付女士已经意识模糊,被连夜送进齐鲁医院洗胃。第二天早上脱离危险后,她虚弱地拉着丈夫的手说:“他们还是不给我看监控……” 这话听得人心头发酸,当时几乎没人怀疑她的说法,都觉得是学校在 “捂盖子”。
转折发生在 9 月 23 日。在媒体和律师的介入下,警方终于同意让付女士的丈夫和律师查看完整监控。紧接着 3 天后,联合调查组的通报砸向舆论场,364 小时的监控录像,把那些 “惊心动魄” 的细节全都还原了。
监控里的真相:没有扇耳光,更没有趴地捡牌
通报里的每一个字,都在颠覆之前的传言。先说说最让人愤怒的 “扇耳光” 和 “趴地捡桌牌”—— 这两个最刺痛公众神经的细节,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9 月 2 日午休时,小林不停说话、起身,田老师确实发了火。监控显示 13 点 27 分,田老师拿着小林的纸质桌牌敲桌子,气头上把桌牌扔了好几次,让小林捡起来。但小林全程坐在椅子上,弯腰捡了 4 次,田老师自己还捡了 2 次,哪儿有什么 “趴在地上” 的画面?更不存在 “反复摔打强迫捡拾” 的说法。
至于 “扇耳光”,364 小时监控翻来覆去看了个遍,只发现当天 13 点 27 分 58 秒,田老师情绪激动时右手拍了下小林的左上臂,又抓着他的左臂挥了一下。既不是打在脸上,更没有 “多次扇耳光”,其他时间里也没出现过类似动作。之前家长说的 “次次监控都是扇耳光”,压根没在完整录像里找到证据。
不过通报也没替田老师洗白。调查确认,开学 10 天里,田老师确实批评了小林 16 次,罚站 7 次。其中 9 月 8 日课间操,她把小林拉出队伍罚站;9 月 10 日因为小林听课翻书,直接把书本扔在地上;9 月 11 日两次上课罚站,时间还超出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规定。对其他调皮学生,她也有过类似的批评罚站。
说白了,田老师确实管得太严,方法也不当,构成了体罚和行为失当,但远没到 “暴力虐待” 的程度。调查组还明确说了,她是出于教育惩戒的目的,没有伤害孩子的故意,达不到刑事立案标准,连治安违法都算不上。
处分早有定论,网友吵成两派
其实早在 9 月 18 日,市中区教体局就已经给了处理结果:田老师记过处分,调离工作岗位;学校党委书记黎某被诫勉,还得向家长道歉。现在联合调查组复核后,也说这个处分 “事实清楚、处分适当”。
可这结果出来,两边都不满意。付女士看完通报两小时就发了驳斥视频,说监控被 “八倍慢速播放”,虽然承认 “看不清手到底打在哪”,但还是坚持 “打在脸上了”。不过这段视频没挂多久就没了踪影,有人说是她自己删的,也有人猜是平台下架了。但她明确表示,会保留继续追责的权利。
另一边,田老师的遭遇也让不少人觉得冤。事件发酵时,她的个人信息被扒得一干二净,网上全是骂她 “恶魔”“不配当老师” 的评论,家人也跟着受牵连。现在真相出来了,虽然确实有不当行为,但职业生涯算是毁了。有网友感慨:“二十年前家长都跟老师说‘不听话就打’,现在管严点就身败名裂,以后谁还敢管学生?”
评论区里早就吵翻了天。支持家长的人说:“不管打在哪,老师动手就是不对,孩子心理创伤是真的”;站老师这边的反驳:“10 天违反多少次纪律?换谁不气?家长也太情绪化了”;还有中间派觉得,这就是场 “双输”:老师被处分,孩子没了班主任,家校之间的信任也碎了。
现在当地部门已经在给小林做心理疏导和课业辅导,也在安抚家长情绪。但这事留下的讨论还没停。有人翻出美国的案例,说那边老师体罚学生直接解雇还刑事调查,处罚更严;也有人说不能学外国,得找到适合咱们的教育惩戒边界。
结语:监控能还原画面,却难弥合信任裂痕
364 小时的监控,清清楚楚还原了每个动作,却没能彻底平息这场争议。田老师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代价,调离了奋斗多年的岗位;付女士虽然没拿到想要的 “刑事追责” 结果,但至少等到了真相的澄清;最无辜的还是小林,刚上初中就经历这些,还得花时间修复心理创伤。
其实从一开始,这场风波就藏着太多情绪的裹挟。
流量时代,反转反转再反转的事情还少吗?不随意挥动手中“正义的刀”,也是一种善良。
来源:特别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