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英雄城 见我文明行】西湖区奏响城市文明交通协奏曲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7 18:42 1

摘要:秋日晨光中,南昌市西湖区的街头巷尾,悄然浸润着一种新的节奏:斑马线前,车辆缓缓停驻,静候行人通过;行人则加快脚步,报以微笑。这份“车让人、人快行”的默契,与“有序停车、规范通行”的自觉,交织成一首和谐的城市文明协奏曲,成为英雄城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秋日晨光中,南昌市西湖区的街头巷尾,悄然浸润着一种新的节奏:斑马线前,车辆缓缓停驻,静候行人通过;行人则加快脚步,报以微笑。这份“车让人、人快行”的默契,与“有序停车、规范通行”的自觉,交织成一首和谐的城市文明协奏曲,成为英雄城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通过构建精细化、智能化、长效化的交通管理新格局,西湖区的交通秩序持续向好,市民的文明意识如春风化雨般提升,自“爱我英雄城 见我文明行”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以来,一股文明出行的新风正滋养着西湖区的每一条街道。

精准调度,织就路口“顺畅网”

早高峰的北京西路与丁公路交会处,车流如织。对讲机里传来指令:“北京西路丁公路口车流量大,请附近警力支援!”“收到,马上到!”正在网格内巡逻的西湖交警大队四中队负责人孙闰辉立即响应,迅速协调周边警力向路口集结。增援力量的有效投入,如同为拥堵的血管注入了润滑剂,路口通行效率显著提升,秩序很快恢复井然。

交通秩序的优化,源于对关键节点的精准把握。西湖区将管理力量科学投放在早晚高峰这一“关键时段”,依托13个网格化管理单元,采取“固定岗+机动巡”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对全区所有灯控路口的有效覆盖。警力跟着流量走,岗位随着问题设,真正将“走动式、轮动式”的勤务要求落到实处,确保重点路口始终管控有力、通行有序。

联动共治,破解秩序“老难题”

面对万寿宫、绳金塔等景区周边以及学校、医院、商圈等重点区域节假日期间的车流人流压力,单一部门的管理往往力有不逮,西湖区创新破解路径,强化部门联动,整合交警、城管、街道等多方力量,持续开展“平安西湖 文明出行”“一盔一带”等专项整治行动。

治理带来的变化清晰可见。如今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飞檐翘角下人流如织,却秩序井然。这里每逢周末假日,游客络绎不绝,部分时段也出现了车辆停放不规范、行人穿行随意等现象。而今,一场多部门联动的文明出行治理行动,已让街区的交通面貌焕然一新。

以“疏导+引导”取代简单管制,治理行动小组见招拆招、刚柔并济。面对共享单车偶尔出现的停放乱象,队员一边动手整理,一边温和讲解,将指定停车区的位置耐心指给游客。没有生硬的训诫,只有真诚的沟通;不唯处罚,更重教育。一次次弯腰扶车、一句句温馨提示,如春风化雨,让文明停放的意识渐入人心。

如今来到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周边,但见车归其位、人守其序,街景清朗、通行顺畅。这片承载着南昌记忆的历史街区,不仅留住了袅袅烟火、古韵新声,更以一张张文明出行的笑脸,迎接着八方来客,传递着英雄城的温度与风度。

寓教于乐,播撒安全“金种子”

西湖区将交通安全教育的触角深入全区51所中小学、幼儿园,“小手引路 大手护航”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进贤门小学,一堂别开生面的交通安全课深深吸引了孩子们。西湖交警大队六中队指导员刘文志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互动,将复杂的交通规则化为易懂的知识。播放警示片、发放《致学生和家长的一封信》、开展主题班会……多种形式的活动,让“知危险、会避险”的理念扎根童心。

创新不止于此。日前,站前路小学门口的一场“答对题送头盔”活动,更是充满了趣味性。民警设置临时宣教点,邀请未佩戴头盔的学生参与趣味问答。“一盔一带”“步行安全”等知识成了通关密码,答对的孩子不仅能获得符合安全标准的儿童头盔,还能得到民警现场指导正确佩戴方法。这种“拦截—问答—奖励”的互动模式,将安全意识在欢声笑语中深植。下一步,这种“家校警”联动的宣教模式还将在西湖区更多学校推广,推动安全从“校园认知”向“家庭实践”长效转化。

西湖交警大队大队长张思军表示:“文明出行是城市形象的窗口,更是市民幸福感的体现。我们将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紧跟一步行,让文明交通成为英雄城最亮丽的名片,让城市的每一处都洋溢文明新风。”

来 源:南昌日报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