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贝这事儿闹到现在,我说实话是真没想到能闹这么久,毕竟中间还有始祖鸟炸山、追觅要造车、小行星......
西贝这事儿闹到现在,我说实话是真没想到能闹这么久,毕竟中间还有始祖鸟炸山、追觅要造车、小行星......
但是看了这几周就觉得还是得再聊聊西贝,因为它身上完美的展示了部分中年老板们的思维困境。
一般餐厅,菜好吃,大家聊菜;菜难吃,大家也聊菜。
西贝不一样,现在大家聊西贝,都不聊菜了,聊的是他家那些神神叨叨的故事。
一会儿是“7岁的毛毛哭着闹着非要吃西贝”,一会儿又是“1岁宝宝在西贝学会了自己吃饭”,最离奇是不止任正非在西贝服务员的微笑里感受到力量,还有个北京大爷要给服务员送房。
这些消息一半是官方发的,一半是官方曾经盖章的,说这都是真事甚至是好几年前的宣传。
结果评论区全是“又来了?”“编,你接着编”,“不能吃西贝了,容易发癫”。
一个企业活生生把自己闹成了笑话。
据说有些门店的生意直接掉了一半。
一个年收入几十亿的大公司,怎么就把公关做成了大型社死现场?
其实这事儿,比预制菜的争议本身要复杂。
问题的根子,出在老板和公关团队的角色,完全搞拧巴了。
倒回几年,那会儿的西贝还是个好学生。开放式厨房,红白格子桌布,一句“I♥莜”,简单又讨喜。
那时候的西贝,自己就是最好的故事,说啥都有人夸,因为确实国内中央厨房这块真的他家确实拿的出手。
后来风向就变了,环境也变了。
这次面对罗永浩的差评,西贝没想着在菜品上下功夫,反倒是老板亲自下场。
罗永浩吐槽预制菜,创始人贾国龙的回应不是解释,是要“起诉到底”,甚至把人家的消费记录都给公开了,还直接贴标签说是黑社会,一句顾客虐我千百遍真的是把最后一点观众缘给造没了。
本来一个可以沟通的产品问题,硬生生让他升级成了一场私人恩怨。
从那一刻开始,大家心里那杆秤就变了,搞得罗老师都懵逼了,怎么这次这么多人支持他,不科学啊。
因为C端都是消费者,你让消费者去共情一个企业的经营者,这明显不可能也不存在但是代入下自己就都动了。
消费者一代入发现是“我”花几百块买了一桌预制菜,觉得不好吃吐个槽,结果老板骂我黑社会还要告我。
这,谁受得了?
再加上一家公司,要是开始疯狂讲自己有多好,那八成是大家已经开始怀疑它到底好不好了。
企业好不好是C端消费者来说的,自己说的那叫王婆卖瓜。
后台有大佬问我说这盘棋,西贝具体错在哪了?我看有三点。
第一,角色乱了。
公司就像一台机器。老板是总设计师,管方向、管产品。公关部是安全气囊,车一晃就得弹出来保护大家。西贝呢?总设计师跑去跟人打拳击,安全气囊在旁边写诗讲故事夸呢。
问题是你也没赢啊?
企业经营者亲自下场跟人对喷,这事儿成本太高了。因为合适他把自己的形象跟品牌绑得死死的,赢了还好,输了真的是惨,因为消费者会把失败全算在品牌头上,因为你企业经营者就是代表的品牌啊。
而公关呢,大家想听的是“我们错了,我们改”,想看的是后厨直播、是成本明细。
结果西贝公关给了个什么?“你看我们多有爱,孩子都在我们这学会吃饭了”“毛毛因为吃不到西贝都哭了“。这就好比你家着火了,消防员跑过来说:“别急,我先给你唱首歌吧。”而且这也属于挑衅当下消费者的认知,好像再跟消费者说你们不吃 你们抵制,不好意思,有的是人吃,你看他们都哭了。
第二,公关到底服务谁。
西贝发的那些故事,什么“大爷送房”、“孩子吃饭”,到底是在讲给谁听?
不是我们消费者,是讲给他们自己管理层,甚至是贾国龙本人听的。
像是在做内部汇报,证明“看,我们的品牌还是有温度的,还是有人爱的”。
老板你是最棒的。
但咱们普通人关心的是什么?是安全感,是这钱花得值不值,你这盘值不值我付的钱。
大家怀疑预制菜,要的是知情权。大家觉得贵,要的是物有所值。西贝的故事会,完美地错开了所有人的真实需求。
属于我跟你谈物质你跟我谈意识,把品牌放在天上造阁楼呢。
消费者要的是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客服,不是一个只会给老板讲童话故事的妈。
第三,时代变了。
过去这些年,消费者其实是很吃那种“教父型”的企业家,说话冲,个性强,能力优秀、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感觉,老板本人就是活招牌。
贾国龙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但现在不一样了。
年轻人不信权威了,大家更信自己的判断和体验。
老板那种强势的态度,现在看来不叫光环,叫傲慢。大家会觉得:“老登,你这么厉害啊,是不是看不起我?”
所以贾国龙下场硬刚,他不是在跟一个网红吵架,他是在跟这个时代的情绪过不去。
说白了,西贝的公关,一直在对老板汇报,而不是在对公众沟通。
他们写的每一个故事,潜台词都是“老板你看,我们努力了”、“老板,你看有这么多人爱我们”,而不是“用户你看,我们改了”。
这种心态,导致他们做的所有事,在外人看来都特别假。因为你哄的是老板,不是消费者,也没有解决消费者最真实的需求;
公关控制不住老板,也无法理解消费者,真没啥做的必要了。(养家糊口除外)
西贝这个事儿,其实挺有建设意义的,我是建议公关老师们多跟老板聊聊,多让他们看看,管不住自己嘴的老板到底能闯多大的祸的。
反正我是觉得未来公关和老板之间的关系有这么几个趋势:
1.老板会越来越少地站在台前骂人。他们主要的公关任务,会变成在出事的时候,站出来诚恳地道歉。
2.公关会从“写作文”变成“开直播”。与其养个故事团队,不如把钱花在后厨的摄像头上。尤其是涉及到供应链的、把成本,都亮出来给大家看。事实比一万篇小作文都有用。
3.“真诚的笨拙”会干掉“精致的套路”。想想老乡鸡董事长那个有点土的发布会,人家老总是真每天微博咯咯哒。想想胖东来那种“我有什么都给你看”的实在劲儿。以后,真诚才是唯一的必杀技。
说到底消费者每一次消费,每一次吐槽,都是在投票,投出我们想要什么样的公司。
消费者不需要一个高高在上的老师,也不需要一个自说自话的演员,就要一个能蹲下来,好好听我们说话的品牌。
希望西贝们,好好想想吧。
来源:曹小灵比比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