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灰指甲,医学上称为甲癣,是由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感染甲板和甲下组织引起的疾病。其传染方式主要是接触传播,具体可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且传染的发生往往与个体免疫力、指甲状态等因素相关。
灰指甲,医学上称为甲癣,是由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感染甲板和甲下组织引起的疾病。其传染方式主要是接触传播,具体可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且传染的发生往往与个体免疫力、指甲状态等因素相关。
皮肤癣菌是导致灰指甲的元凶,这类真菌喜好温暖、潮湿的环境,常附着在患病部位、污染物表面,通过以下两种接触方式侵入健康指甲:
真菌可以在潮湿的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并附着在被污染的物品表面。健康人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物品后,若皮肤或指甲存在破损,真菌就可能趁机侵入。常见的传播场景包括:
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如共用拖鞋、袜子、毛巾、浴巾、指甲刀、修脚工具、洗手盆、洗脚盆等。这些物品若被患者使用过,容易残留真菌,且潮湿环境会加速真菌繁殖。接触公共环境物品:在公共浴室、游泳池、健身房、桑拿房等潮湿的公共场所,地面、拖鞋、储物柜表面等可能附着大量真菌。赤脚行走、共用公共拖鞋等行为,会增加接触真菌的风险。职业相关接触:长期从事园艺、渔业、餐饮等需要频繁接触水或潮湿环境的工作,或经常接触土壤、植物的人,指甲长期处于潮湿状态,且可能频繁接触到真菌污染的物质,感染风险更高。并非接触真菌就一定会患上灰指甲,真菌能否成功感染,还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会降低指甲的抵抗力,让真菌更容易侵入:
指甲本身有损伤:指甲受到外伤(如砸伤、挤压伤、划伤)、修剪过短、美甲时打磨过度等,会导致甲板或甲周皮肤出现微小破损,真菌可通过这些 “缺口” 直接侵入甲下组织,引发感染。指甲状态不佳:老年人指甲老化、变脆、生长缓慢,甲板的防御能力下降;患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营养不良(如缺乏维生素 A、B 族维生素)等疾病,会影响身体免疫力和指甲的健康状态,增加感染风险。环境因素: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中(如经常穿不透气的鞋子、袜子),会使脚部或手部皮肤温度升高、湿度增加,为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加速感染进程。免疫力低下:婴幼儿、孕妇、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如肾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对真菌的抵抗力不足,更容易被传染。因此,预防灰指甲的关键在于:① 积极治疗自身已有的手癣、足癣等癣病,避免自身蔓延;② 不与他人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在公共场所注意防护(如穿自己的拖鞋、赤脚接触地面后及时清洁);③ 保护指甲免受损伤,保持指甲干燥清洁。
如果怀疑自己患上灰指甲,建议及时就医,早期治疗可有效防止病情加重和传染扩散。
来源:中医科马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