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子酱、鹅肝、黑松露降价了!西方百年天价神话,被中国“打崩”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7 17:33 1

摘要:这鹅肝、鱼子酱、黑松露,当年可是米其林餐厅用银质餐具装的“天价”货,咋就突然走下神坛了?

话说现在逛电商直播间,半夜都能抢打折的速食鹅肝。

商场烤鸭店菜单上有黑松露酱,就连街边炸鸡店都能奢侈加份鱼子酱。

这鹅肝、鱼子酱、黑松露,当年可是米其林餐厅用银质餐具装的“天价”货,咋就突然走下神坛了?

先说鹅肝,路易十五那叫一个爱吃鹅肝,三天两头往凡尔赛宫的宴席上摆,路易十六更是觉得这玩意儿好吃到头掉。

法国贵族追捧它,除了味道确实不错,还因为这东西不好弄。

养鹅得挑朗德鹅品种,填喂得靠经验丰富的技术员,连处理血管都得老师傅上手。

法国还把鹅肝写进法律,搞了一堆“受保护地理标志”认证,明摆着告诉你,只有我们这儿的才正宗,其他地方的都不行。

鱼子酱的套路也差不多,鲟鱼长得那叫一个慢,雌性鲟鱼得七八年甚至十几年才能产卵,而且取鱼子就得把鱼杀了。

沙俄沙皇米哈伊尔一世直接搞了鱼子酱专营,只有官方授权才能卖,这稀缺性一下子就上去了。

后来俄国革命,贵族跑到巴黎,又把鱼子酱带到了全球富人圈。

黑松露就更神乎其神了,这玩意儿是真菌,对生长环境贼挑剔,得跟特定树木根部共生,土壤酸碱值、水分、阳光都有严格要求。

古希腊罗马人觉得它是宙斯闪电击中大地生的,还说有催情功效。

找松露得靠猎犬或猪的嗅觉,整个过程充满神秘感,所以被叫做“黑色钻石”。

你看,这三样东西贵就贵在两方面,本身确实有点稀缺,再加上贵族文化一顿包装,价格就被推到天上去了。

转折点出现在中国入局之后,这些天价美食一个个都“打崩”了。

先说鹅肝,上世纪80年代,山东临朐有个国营企业,听说法国鹅肝能卖大价钱,就从法国弄来朗德鹅苗,还请了法国专家来教农户。

这模式火了之后,安徽霍邱直接搞起全产业链,从养鹅到加工一条龙,每年能产5000吨以上鹅肝,占了全球45%的供应量。

鱼子酱这边,2006年国际上对鲟鱼贸易下了禁令,中国的水产公司抓住了机会。

其实咱从50年代就开始研究人工养鲟鱼了,几十年的科研积累派上了用场。

浙江千岛湖、四川雅安,用高科技养鱼,现在中国成了全球最大的鱼子酱生产国,产量占了六成左右。

欧洲人自己都从中国进口鱼子酱,放到头等舱和米其林餐厅里。

黑松露的故事更有意思,云南、四川的村民以前把这东西叫“猪拱菌”,有时候直接拿来喂猪。

90年代欧洲商人来收购,大家才知道这玩意儿这么值钱。

中国西南山区其实是中华黑松露的大产地,虽然味道和欧洲的有点不一样,但作为“平替”完全没问题,现在产量占了全球80%以上。

中国成了供应大户,结果就是价格直线下降。

以前吃鹅肝得提前数周预订顶级法餐厅,现在电商平台上即食鹅肝到处都是,还有红酒蓝莓味、冰淇淋味,甚至鹅肝水饺。

鱼子酱在美国的进口价格,从2014年的约每公斤440美元降到了2020年的约240美元,现在炸鸡、薯条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黑松露就更便宜了,价格不到欧洲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连薯片、饼干里都能尝到它的味道。

说实话,以前这些东西卖天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贵族把它们当成身份象征,跟味道本身关系不大。

就像纪录片里说的,有些富豪吃这些东西,图的是独一无二的体验,并不是真觉得有多好吃。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用规模化生产和科技突破,打破了欧洲那套“讲故事”的定价体系。

食物本来就不该有高低贵贱之分,好吃才是硬道理。

当鹅肝、鱼子酱、黑松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普通人都能享受到的美味时,它们才真正找回了作为食物的尊严。

你看,这就是中国产业链的厉害之处,不仅让咱自己吃得起,还让全球人都能享受到这些美食。

不得不说,这波操作,绝!

来源:有风来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