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抖音已深度融入中国社会,据观察,包括普通大众、父辈群体、同学朋友在内,全国至少有8亿人每日沉浸其中。
近日,知名企业家周鸿祎谈论到关于短视频的发展,之言表示,很多人除了刷视频啥也干不了。
这究竟是他的个人偏见,还是对当下互联网普及后,对短视频时代的认知困境发表的看法呢?
如今,抖音已深度融入中国社会,据观察,包括普通大众、父辈群体、同学朋友在内,全国至少有8亿人每日沉浸其中。
短视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往往让人接触一次便难以自拔,长期沉浸甚至会改变人的认知习惯。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有8亿网民天天都沉浸在刷视频中,似乎把这当成了“精神鸦片”一般。
许多人逐渐失去对长内容的耐心,除了短视频,难以专注阅读其他形式的信息,即便观看电影这样的娱乐活动,也常常无法完整投入。
针对这个发展情形,1月11日,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以运河商学导师身份,为运河商学院企业家学员开展面对面授课。
围绕“企业家要不要做IP”的主题发表演讲,深入探讨企业家打造个人IP的必要性与实践路径。
随着时间推移,2024年开始就有越来越多企业家涉足直播、短视频或者短剧领域,希望通过打造个人IP提升品牌影响力。
对此,周鸿祎提出,在时代变革背景下,企业家需积极构建个人IP,以适配短视频时代的传播特性。
他认为,个人IP不仅是企业家自身影响力的外在体现,更是企业品牌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
“企业家始终在进行IP建设,只是方式随时代发生了变化”,周鸿祎举例指出,马斯克、张朝阳、董明珠、俞敏洪、雷军等知名企业家,都在不同阶段通过不同方式打造个人IP。
如今,传播环境已从“中心化媒体”时代过渡到人人可参与的“短视频时代”,企业家必须适应新的传播模式,才能有效触达目标受众。
在他看来,传统公关手段在当下效果有限,企业家需重新规划发声渠道,“8亿人主要通过短视频获取信息,若想触达这一群体,就必须掌握短视频创作能力。”
以自身及360集团的实践为例,周鸿祎总结出IP打造的三个阶段。
从依赖传统公关与市场手段,逐步转向内容创作,最终聚焦企业家IP建设,通过短视频与直播形式直接与用户沟通互动。
尽管高度重视流量价值,周鸿祎却不认同“做IP等同于做网红”的观点。
他强调,企业家打造IP的核心目的并非成为网红,而是为企业与产品代言,与用户建立深度连接,“流量的最终归宿并非直播带货”。
在周鸿祎看来,企业家主动拥抱流量、打造IP,本质上是企业家精神的实践,才能实现三重目标。
需要掌握市场话语权,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为企业产品与业务提供宣传支撑,推动市场拓展。
也要履行社会责任,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他举例说明,自己参与短视频创作及短剧拍摄后,为360推出的纳米AI搜索产品带来了显著的推广效果。
关于企业家IP的打造方法,周鸿祎着重强调,IP建设首先是“一把手工程”,企业家必须主动参与,“亲自投身其中”,而不是将员工推到前台。
如果要亲自打造IP,需突破“面子、身段”的束缚。
放不下身段、过度在意面子的企业家,难以做好个人IP。
他解释,用户与观众并非企业员工,沟通时需像日常聊天般自然亲切,避免自吹自擂、居高临下的姿态。
摒弃“爹味儿”的说教式表达,“该自嘲时自嘲,该自黑时自黑”,以真实姿态拉近与用户的距离。
同时,周鸿祎反复提及,“真实”是打造IP的核心流量密码,无需按照固定脚本表演,也不必刻意制造情绪冲突。
企业家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与深厚的行业积淀,只需真实表达自我观点与想法,便能吸引目标受众。
他以自己此前参与车展、尝试卖车的经历为例。
说明这些事件中的关键节点均非刻意策划,而是“保持真实状态,顺应事态发展,灵活应对突发情况,快速做出反应”的自然结果。
针对“企业家做IP是不务正业”的质疑,周鸿祎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在短视频领域创作“泛内容”,可避免因内容单一导致流量下滑。
同时,不必羞于“蹭流量”,因为流量本身并无高低之分。
面对外界的嘲笑与争议,也无需过度敏感,需具备承受不同声音的心理准备。
此外,周鸿祎特别强调“喜悦感”的重要性,他认为,打造IP应源于对分享的热爱,而非单纯追求商业利益。
在方法上,需坚持简单化、低成本原则,才能保证内容持续产出,维持IP的长期活力。
周鸿祎表示,企业家可以保持独特的个人风格,但在IP建设过程中,还需站在用户视角思考,提供有价值的内容,适配粉丝的阅读与观看习惯。
“回归企业家IP的本质,我们进行IP建设,践行利他理念、分享经验见解,最终都是为企业产品宣传服务。”
不过,作为常涉足各类风口的企业家,周鸿祎的观点可信度仍需客观审视。
他往往仅提出预测,却未详细阐述背后的逻辑与依据。
关于 AI 的应用边界,周鸿祎提出了一个独特观点:“机器人做保安是一个伪命题”。
他给出的理由与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相关,核心顾虑是避免 AI 机器人出现失控风险。
他认为,从能力对比来看,人类在体力和反应速度等方面无法与机器人抗衡,因此不能赋予机器人过多能力。
尤其是在涉及安全保卫这类可能对人类造成直接影响的领域,必须保持谨慎。
此外,周鸿祎在中国企业家论坛的最新发言中,再次强调了短视频对大众认知的影响。
他表示,如今很多人的思维方式已经被短视频和直播 “格式化”,国内可能有 10 亿人每天的主要信息获取和娱乐方式就是刷短视频。
从而放弃了看书、阅读文字等传统的深度阅读方式。
最后,周鸿祎还对网红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网红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但目前很多人对这方面的理解存在局限,将其狭义地等同于直播带货。
他明确反对这种观点,强调直播带货只是网红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并非唯一路径。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他以哈尔滨为例。
哈尔滨并未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而是借助网络经济的传播效应,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旅游,这便是网红经济与旅游商业模式成功结合的典型案例。
因此,他认为,作为企业家,必须深入研究网红经济的本质,探索其与不同行业结合的可能性。
同时,他也对年轻人提出建议,在关注网红经济、短视频和直播领域时,不应将目光局限于直播打赏或直播带货,而应开拓思路。
探索更多元、更有价值的发展方向,在这一新兴领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更有意义的发展机会。
来源:娱妮啵啵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