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广富林文化遗址的三厅广场,现场一番热闹景象。有趣的竹马戏偶表演吸引了从青浦赶来的上海父子,绣有金钱纹的“财源滚滚”吊坠、生肖蛇造型的草编篮子等小物件也令不少人驻足。除了欣赏外,更多人带着“采购”的目的。
走进广富林文化遗址的三厅广场,现场一番热闹景象。有趣的竹马戏偶表演吸引了从青浦赶来的上海父子,绣有金钱纹的“财源滚滚”吊坠、生肖蛇造型的草编篮子等小物件也令不少人驻足。除了欣赏外,更多人带着“采购”的目的。
欣赏竹马戏偶表演的上海父子
9月27日至28日,“文汇云间 潮动新城”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采购大会(以下简称“文采会”)在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举行。来自长三角及全国的近1600家单位、近万项产品参与线上及线下的展演展示。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吴鹏宏说:“本次文采会旨在打造长三角文旅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样本,深化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建覆盖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创新型文旅公共服务优质产品展示平台。”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采购需求
“明年的区级配送采购预算接近250万元,我们对特色活动的需求量最大,计划配送390场。”在文采会现场,普陀区文化馆副馆长居益萍告诉记者,围绕苏州河美丽的河岸线,普陀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主题活动,有“苏河之夜”户外音乐季、“苏河灯会”华服市集等”,区配送中心根据沿岸不同空间场地的大小、功能特点和周边人群的需求,动态匹配、精准配送高品质文化活动。她想从现场的优质活动中找到最适宜的项目,“通过文化配送,让苏河沿岸成为市民享受文化、体验艺术、放松身心的活力舞台”。
徐汇西岸梦中心、浦东陆家嘴富都-滨江区域的商圈负责人,则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文采会中优质的演出资源,计划引入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表现优异的供应主体,丰富区域夜间演艺资源供给。“我们希望通过多元的演出形式,提升区域文化活力与文旅吸引力,通过繁荣夜间文艺市场,为区域夜间经济人气地标提质升级,推动文旅商体展融合。”
2017年上海在全国首创“文采会”,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见面新模式,2019年开创“长三角文采会”,目前已成功举办十届,累计展示各类产品近2.5万项,线上线下近1400万人次观展,意向总金额达10.7亿元,成为全国范围内设立最早、举办时间最长、参展主体最多的区域文采会,获评中国群众文化品牌文旅融合IP类典型案例。
本届文采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带来全方位、沉浸式的观展体验,使公共文化服务的成果可触可感、生动立体。文化内容配送、市民艺术夜校、社会大美育课堂等上海公共文化特色品牌集体亮相,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及各区文化馆(配送中心),则纷纷亮出2026年采购需求,为各类供应主体提供了清晰的“风向标”,助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高效推进。在深入开展公共文化供需对接的同时,文采会还安排了2天17小时直播,介绍市区公共文化优秀项目、长三角民营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发布6条上海之根精品旅游线路,同时联动上海国际光影节松江分会场活动、“亘古萌物志”异宠科普嘉年华、富林茶会等特色活动,一站式打造文体商旅展融合消费场景。
现场的供应主体展区围绕文化内容、科技融合、设施运营、决策咨询、旅游服务、文创产品六个板块进行展示。本届文采会首次引入特色美食展位,正值吃蟹的时节,松江特产大泖牌黄浦江大闸蟹的展位格外引人注目,一只只青背白肚的“泖”字辈大闸蟹,想必能吸引不少“吃货”。科技融合展区同样精彩,松江联通带来文旅数字人,能精准推送路线、讲解景点典故;山东竹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则致力于用偶戏讲好中国故事,现场还有AI机器人偶,以省级非遗项目“济南木偶戏”为基础,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智能演艺形式。
剪纸摊位
文采会现场的人形机器人
在线上的“云上虚拟展厅”,“云推荐”专场直播邀请市级、区级优质配送主体,带来产品推介与现场展演。歌唱家黄俊鹏在直播间演绎了《共同的记忆——上海歌剧院独唱、重唱音乐会》配送演出中的经典曲目《滚滚长江东逝水》与《夕阳红》。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赵蕾介绍,上海歌剧院已连续六年参与上海市公共文化内容配送,持续推动艺术普及。
优质资源送到市民家门口
近年来,文采会持续推动平台扩容升级,促进优质资源高效流动与匹配,更多优质主体因此获得展示机会。松江布展示馆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展示馆既是松江棉布纺织技艺的区级非遗保护单位,也是市级配送主体、市民艺术夜校供应主体。“我们致力于让老手艺活在当下,使松江布被看见、被使用、被传承。”执行馆长杨潘红透露,其文创产品已入驻上海博物馆东馆文创商店,这也是一次精准的市场测试。“当全球游客在上博见到松江布文创,便能直观感受到上海本土布艺之美,同时,我们通过游客反馈,持续洞察受众的审美与需求,不断优化设计。”
由尹派传人、“越剧王子”赵志刚创立的泗泾赵氏工坊,今年也首次参展文采会。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工坊推出“赵氏工坊·等你入戏”系列活动,融合传统手工艺、民俗表演与文化讲座等内容,去年累计开展活动超50场,服务受众逾万人次。“文采会是一个高效对接平台,让我们这样的新参展主体能够快速触达更广泛的受众和社区。”赵志刚说,未来将重点推进《庆余年》IP的戏曲矩阵开发,计划先推出中小型剧目试水市场,同步推进大剧主创组建与文本打磨,将中小型剧目与泗泾古镇的古戏台、非遗展馆等场景结合,推出“古镇沉浸式戏曲展演”,构建“戏曲+IP+文旅”创新生态,为文学IP戏曲转化提供实践样本。
“本次文采会将优质的公共文化和旅游资源向松江倾斜,让新城市民就近就便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同时也鼓励区域特色产品走出本地、服务全市。”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松江区聚焦“四个区”功能定位,坚持“精准对接需求、多元协同共建、全程质量管控”的原则,深耕“万千百”这一国家示范级公共服务品牌,每年惠及人群超30万人次。今年更是全面启动“万千百”转型升级2.0版,以“全龄、全时、全域”为目标,着力打造公共文化配送的“松江范式”。“从广富林文化遗址到印象城,从辰山植物园到上海影视乐园百乐门,再到各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推动文化服务融入文旅商体展全场景。”
皮影
面对日益丰富的文化供给,如何确保市民能“点菜”成为关键。本次文采会同时举办三场高质量路演,市民可以进行线上“点赞”,这些互动数据将作为统一采购项目评审的重要参考,高赞产品未来有机会送到市民家门口。此外,云上文采会还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技术,促进供需在“云端”“指尖”对接,实现365天永不落幕。未来,文采会将为持续输送优质资源,真正实现全国范围内优质文旅资源的共享共建,不断贡献上海智慧和上海力量。
栏目主编:施晨露 图片来源:赖鑫琳 摄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