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会自爱,才会有别人爱你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00:01 1

摘要:现代社会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缺乏自爱” 已逐渐被人们默认成常态。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人们频繁为自我形象与外貌所困扰,不断将自己与他人比较;工作与生活难以平衡,且未能以应有的方式优先关注自身需求与自我关怀。我们中的一些人深陷消极思维,被负面自我对话所

现代社会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缺乏自爱” 已逐渐被人们默认成常态。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人们频繁为自我形象与外貌所困扰,不断将自己与他人比较;工作与生活难以平衡,且未能以应有的方式优先关注自身需求与自我关怀。我们中的一些人深陷消极思维,被负面自我对话所困,以至于渐渐忽略了自爱的重要性。

以下是真正自爱、且能吸引美好事物进入生活的人所具备的 5 种行为:

如果我们能对他人产生强烈的爱意,那必然也能将这份爱施加于自己身上。

内容创作者兼人生规划导师肯尼斯(Kenneth),曾为观众提供了一套 “心理行动指南”,通过想象帮人们重新与自我建立联结。他让观众想象自己与深爱的人互换身体,然后问道:“当你肩负起照顾对方身体、承担其责任与人生的使命时,你会如何对待这份责任?”

肯尼斯举了一个例子:假设你知道自己爱的人想改善饮食、加强锻炼,却始终找不到动力;而你自己可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但如果给你机会,能进入对方的身体生活一年,你大概率会全力以赴帮对方实现这些目标。

这个想象练习引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我们会为所爱之人倾注大量精力与关怀,却在满足自身需求时,缺失了同样的重视?

跳出固有思维、对抗消极思维模式的负面影响并非易事,但通过练习、专注与努力,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事实上,主动向自己表达爱意,还能增强我们爱他人的能力。

站在所爱之人的角度思考,你会清晰意识到 “为自己付出” 的重要性 —— 这种心态能让你从全新视角理解 “自我认知” 的力量。

这无需是一份复杂详尽的清单,只需清晰梳理自己人生的意图与目标,写下发自内心且感觉正确的内容即可。

专家认为,将人生追求书写下来,会改变你对这些目标的看法,并激励你采取行动。每天清晨或夜晚,花点时间记录这些想法,你会逐渐发现,在完成任务与承担责任时,自己的精力状态会发生积极转变:你会开始感到平衡,与自己的最高人生目标同频,并且能以积极、清晰的心态面对挑战。

网络上一位名为 “111moonchild” 的显化教练表示,保持这种全新视角,并训练自己相信 “一切都会步入正轨”,这些意图与目标终将成为现实。

写下意图或许看似繁琐,但将其落在纸上能理清思绪,让你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假以时日并坚持下去,这个健康的习惯会让你与自我的联结更加紧密。

我们都清楚,人往往是自己最严苛的批评者;而我们所处的社会,也总让 “为微小进步庆祝” 这件事带着羞耻感。

大脑训练专家艾米丽・莱耶斯(Emilie Leyes)曾在 TikTok 上分享培养自爱的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 “尽可能频繁地为自己庆祝”。

如果你因未能尽快达成目标而对自己失去耐心,或因成就不够多而苛责自己,莱耶斯解释道:任何目标的实现过程,都是由一个个小步骤构成的,而每一步都值得被庆祝。

不妨换位思考:当所爱之人觉得自己 “不值得被肯定” 时,你会如何回应?如果你是富有同理心的人,大概率会提醒对方 “相信过程”,为其已付出的努力感到骄傲,并告诉对方 “你值得被庆祝”。而这份态度,同样适用于你自己。

莱耶斯表示:“无论你正在做什么、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花时间意识到‘自己值得被庆祝’,都能帮你学会如何爱自己。”

她建议通过身体行动来为自己庆祝,比如拥抱自己、跟着喜欢的歌跳舞 —— 研究也证实,这类行为能重塑大脑认知,让你相信自己理应得到庆祝。

为每一个成就感到自豪(哪怕只是发了一封邮件、为自己做了一顿早餐),都是自爱的一种形式。对自己抱有这份善意,会自然提升你的行动力与积极性。

每个人都有专属的技能、优势与天赋,让自己与众不同。接纳这些塑造你身份的特质,能帮你培养自信与自爱。

莱耶斯分享道:“你越是专注于自己所拥有的优势,大脑就越会认可‘你是有价值的’。”

播客《The Simi Anand Show》的主持人西米・阿南德(Simi Anand),也曾在网络上发布视频,强调接纳个人特质的重要性。她解释道:“你无需迎合所谓的‘常态’,因为常态本就是主观的。通过接纳每一个让你变得特别的特质、性格与品性,你完全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常态’。”

敞开心扉接纳自己的古怪特质、天赋,甚至是缺点,会让你拥有真实的人生与自我接纳的心态。

暂时放下 “想要达成的目标” 与 “想从事的职业”,思考一下:你想在生活中拥有怎样的感受?是放松自在,还是兴奋冒险?或是富有创造力与灵感?

花点时间审视自己最看重哪些感受,并围绕这些核心价值构建生活。

莱耶斯建议,回忆人生中那些 “点燃内心火花” 的时刻,“花几分钟想象这段记忆正在发生 —— 潜意识无法区分想象与现实,这意味着你能立刻重温那些美好感受。”

这种心理学技巧会重塑你的思维模式,让你聚焦于 “什么能让你与人生使命同频”,而非 “你认为自己应该做什么”。我们都有责任与目标,但相比于 “外在形象”,坚守真实的自我更为重要。

事实上,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研究也解释了:一段经历的情感意义,对我们记忆这段经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归根结底,将 “想拥有的感受” 置于优先地位,会引导你走向充满自爱的人生。培养自爱的过程,需要有意识的努力与坚持。

感恩生活中的美好,也感恩独一无二的自己;必要时,记得寻求他人的支持。你与自己的关系,为生活中所有其他关系与经历奠定了基调。

将这些方法融入日常生活,你能培养出更具善意与韧性的心态,最终拥有充实的人生。

来源:超哥谈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