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西藏阿里噶尔县孔繁森小学的20名师生踏上齐鲁大地,在孔子故里曲阜开启了一场浸润心灵的研学之旅。在走进寻常百姓家(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独家赞助下,本次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的寻根,更是一次精神的寻访——孩子们来看看那位曾将他们的故乡阿里视为第二生命的孔
中国西藏网讯 近日,西藏阿里噶尔县孔繁森小学的20名师生踏上齐鲁大地,在孔子故里曲阜开启了一场浸润心灵的研学之旅。在走进寻常百姓家(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独家赞助下,本次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的寻根,更是一次精神的寻访——孩子们来看看那位曾将他们的故乡阿里视为第二生命的孔爷爷(孔繁森),他的精神源泉究竟来自何方。
图为孩子们来到曲阜,寻觅伟大精神的文化根基 摄影:刘莉
精神桥梁:从“齐鲁之子”到“阿里之子”
孔庙的万仞宫墙前,一群身着研学服饰的小小身影,仰起被高原阳光亲吻过的脸庞,清澈纯真的眼眸中写满了新奇。他们来自“世界屋脊的屋脊”——西藏阿里,一个与山东远隔千山万水,却又因一个伟大的名字而紧密相连的地方。对这群阿里的孩子而言,“孔”字有着双重含义:一个是深邃思想穿越两千五百年的至圣先师孔子,另一个就是曾在他们故乡奋斗不息、将生命奉献给阿里的民族团结的典范——孔繁森。参观孔庙之前,导游就告诉孩子们:“山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圣贤的智慧浸润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孔繁森爷爷就是从这片土地上走出去,把孔孟之乡的仁爱情怀,带到了遥远的阿里。”当孩子们行走在孔庙、孔府的千年石板路,抚摸着距今两千一百多年的古柏树干,聆听着“天下为公”“爱人以德”“厚德载物”的儒家思想时,他们开始理解,孔繁森书记在阿里的风霜雨露中跋涉,以及扶危济困、收养孤儿时心中秉持的那份大爱,其文化根基正来源于此。
图为在孔庙,孩子们抚摸距今两千多年的参天古柏 摄影:刘莉
薪火相传:在博物馆里寻觅精神的足迹
在古朴典雅的孔子博物馆,孩子们进行了一场跨越古今的思想共鸣。在展示孔子周游列国、传播思想的群像塑像前,他们仿佛看到了孔繁森书记在阿里大地上为群众奔波工作的身影;在阐释“仁义礼智信”的篇章时,他们联想到了孔爷爷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阿里噶尔县门士乡索多村的贡桑拉姆指着展板说,“我觉得,孔爷爷秉承着先贤哲人‘先做人、后做事’的初心,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到最后一刻,是我们学习和敬仰的榜样。”这座现代化博物馆,入口开阔处是用亚克力制作的图书模型拼成的巨大书架,千万个书脊巧妙地拼成了孔子的形象,如同一座联结古今人类崇高精神的精神桥梁,将儒家文化的修身齐家思想与孔繁森精神清晰地连接起来,使得孩子们深受教育与启发。
图为孩子们认真聆听讲解,感悟千年儒家文化 摄影:刘莉
图为《风乎舞雩》群像塑像前,孩子们体悟千年前对于百姓富足、社会安定的理想追求 摄影:刘莉
尊老与仁爱:一堂深刻的思想品德课
在位于孔府的孝道课堂上,一篇名为《陪伴》的沙画图引发了孩子们的深思。作品表达出的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孔繁森。来自阿里噶尔县左左乡的益西次仁分享道:“我们观看的电影《孔繁森》里有一个镜头,是孔爷爷在乡下为一位藏族老人暖脚,那一刻我也流下眼泪。”课程结束,孩子们的心中已装下了沉甸甸的收获。他们明白了,脚下这片土地,不仅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一位共产党员伟大精神的起点。
当阿里的雏鹰们挥别曲阜,他们带走的不仅是历史文化知识,更对“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有了深刻理解。他们从孔繁森的故乡,寻觅到的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火种,也将把他们脚下的成长道路照耀得更加温暖、光明。(中国西藏网 记者/李一凡 刘莉 边子捷)
来源:中国西藏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