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被骂翻,河南“预制菜之王”,却给餐饮界同行狠狠上了一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7 14:58 1

摘要:9月10日,因罗永浩在微博吐槽西贝的菜品全是预制菜,还很贵,一举将自己和西贝预制菜多次送上热搜。

9月10日,因罗永浩在微博吐槽西贝的菜品全是预制菜,还很贵,一举将自己和西贝预制菜多次送上热搜。

而预制菜的话题也再次引发大众的讨论。

大众对西贝的不满在于其用工业流程化产品卖出工匠制作的价格;另一方面也是顾客对预制菜的食材新鲜程度和其对身体潜在危害的担忧。

而另一家从2017年就进入预制菜领域的企业非但未因预制菜翻车,反而在2025年7月成为国内首家“A+H” 上市的速冻食品企业,也是现在预制菜领域的龙头老大-安井食品公司。

可以说,在生活中,没人躲得过“预制菜大王”安井,尤其是爱吃火锅的,都深谙各种安井火锅食材。

说到安井食品,就不得不说安井的创始人刘鸣鸣,以及他那三次绝妙的押宝。

刘鸣鸣的成长经历与普通人没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就是有点“不安分”。

在20世纪80年代,他抛弃了被老百姓视为铁饭碗的教师工作,先后在多家公司任职。

1998年,刘鸣鸣在境外一家企业工作时,偶然观察到国外各大超市和卖场里的冷冻品十分畅销。

而国内正处于新型冷冻设备和技术急需升级的初期,他敏锐地洞察到这个时间差商机,认为此事大有可为。

洞察商机就能直接开干了吗?

不,你还得调查,看自己是否真的掌握了先机——毕竟人外有人。

当时国内做冷冻领域的企业有三全、思念、海欣等巨头。

三全食品在1992年就开始生产速冻汤圆、粽子等,而在1997年,河南大学毕业的李伟也创办了他的冷冻食品品牌——思念。

当时这几大巨头承包了水饺、馄饨、汤圆等速冻食品市场,牢牢占据了线下商超渠道。

如果是别人面对这样的状况大概也就放弃了,但刘鸣鸣却另辟蹊径,避开巨头锋芒。

本着打不过就跑,绝不硬碰的“游击式”战略,于2001年,在厦门创办了安井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华顺民生食品有限公司”。

公司避开市场巨头的热销产品,从面制品——馒头、花卷、手抓饼等不被重视的小品类着手,后借助福建海产品丰富的沿海地理优势,研发出鱼糜制品,开启了自己的新赛道。

在渠道上,刘鸣鸣展现出了他出色的战略布局能力。

因商超渠道被各大巨头占据,他便将目光转向下沉市场,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瞄准了农贸市场和中小餐饮店。

同时,在同行1个销售员覆盖2家到3家经销商时,安井通过“人海战术”——3名或4名销售对应1家经销商的保姆式销售服务,成功成为区域速冻龙头。

自此,安井开始在冷冻领域崭露头角。

安井能够快速起步,稳定发展,离不开创始人刘鸣鸣的敏锐洞察力和战略部署能力,而在2007年,他的这种洞察力再次起了作用,将安井推上了另一个高点。

2003年,购买“安井”商标后,借着本地资源筹建工厂,布局鱼糜制品和米面制品双业务,快速从经销商转为制造商,为后续上市奠定了品牌基础。

此后几年安井在无锡和厦门的两家生产工厂一盈一亏。

生产速冻米面产品的工厂已实现盈利;另一家生产鱼糜类产品的工厂,因冷链成本高,市场规模小,工厂持续亏损。

按常人思维会留下盈利的工厂,砍掉亏损的鱼糜工厂。

但2006年传统速冻米面行业增速放缓,饮食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火锅、麻辣烫、冒菜等品类开始萌芽。

于是刘鸣鸣基于此在2007年先发制人,将产品结构重点从速冻米面移开,开始主攻火锅料及配菜。

与此同时,采用 “一县一商”的经销商策略,与包括呷哺呷哺、海底捞、张亮麻辣烫、半天妖烤鱼、鱼你在一起酸菜鱼等国内多家餐饮连锁店,以及浙江瑞松、湖北旭乐等食品类上市公司的上游供应链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在规模上迅速扩大。

这一策略让安井在当年便出现多个年营收入过亿的爆款单品,也借此拿下火锅料品类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成绩。

因安井在细分领域和渠道上都避开其他品牌的锋芒,且对冷冻细分赛道的前瞻性,使得安井于201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营收突破30亿元。

对此结果,刘鸣鸣曾在采访时感慨:“中国的速冻食品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安井制品公司)赶上了好时机。”

要做成一家企业,除了市场时机,跟领导人对市场的洞察力,以及整个战略部署是息息相关的,而掌舵人的这些品质就体现在企业的价值文化里。

安井在刘鸣鸣的带领下迎来第三次产品结构方向的调整以及多元化布局,也由此登上更高的山峰。

2018年,在大部分人都还不知道什么是预制菜的时候,刘鸣鸣再次洞察到预制菜是未来趋势的先机,于是带领安井迅速收购相关企业,布局对应产业链。

此后两三年,安井逐步打造出小酥肉、小龙虾、酸菜鱼、梅菜扣肉、糖醋里脊、水煮牛肉等预制菜爆款。

到2020年,安井旗下已有面向餐厅和大众家庭不同食用场景的两大预制菜品牌——“安井小厨”和“冻品先生”。

在产品上,安井根据不同地区的原料特性和当地人的口味偏好,研发“安全、营养”的定制产品。

在战略布局上,通过多元化布局全面开花(如速冻调制品、速冻菜肴、速冻米面)和国际化扩张——收购英国功夫食品,将速冻面食系列产品卖到欧洲,后又在东南亚建设工厂,将小龙虾出口到菲律宾、柬埔寨等地方。

就这样,安井在刘鸣鸣的带领下,经过三次重大调整,于2025年7月4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A+H”上市的速冻食品企业,同时也是福建省首家“A+H”上市的食品类企业。

9月16日下午,安井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

在会上,董事长刘鸣鸣针对公司上半年在境外的收入与去年全年收入的一半相比不增反降,且在整体营业收入中的比重尚不足1%的现象,

明确表示,目前重点开拓中国香港、日本等市场,与当地经销商合作,将各大类单品逐步输出到境外市场。

通过本地化运营和这次港股上市募到的资金支持,来快速提升品牌影响力以及市场占有率。

回首过往,安井在几大巨头称霸整个冷冻市场的情况下还能杀出重围,离不开刘鸣鸣的细心观察,以及他敢想敢干的魄力,这也形成了安井公司的企业作风:马上去做,用心去做。

而安井公司能在预制菜爆发激烈舆论的情况下一路高歌猛进,跟它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传递健康”的企业文化离不开。

同样是用预制菜的西贝,它的宣言是战胜不真实,讲真话,玩真的,坚持传统做菜手艺,结果有机西兰花保质期24个月,一个馒头则卖出21元的高价。

让消费者直呼被骗,明明就是预制菜的品质,却要卖出现炒的高价。

而安井则通过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销地产”模式,缩减物流成本;还自建淡水鱼养殖基地来控制鱼丸原材料的品质与成本;

从而大大降低了它的成本,靠低价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而且从原料打捞、制作到最后上桌都能查到源头,可谓是双管齐下,不仅让其价格更具竞争优势,也打消了消费者的疑虑。

所以,这次预制菜的舆论,围剿了西贝,反而让价格和安全更突出的安井脱颖而出。

刘鸣鸣曾就西贝事件说过“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势在必行。”

不一样的初心,造就不一样的引领价值文化,不一样的责任使命,成就不一样的未来。

-END-

参考资料:

1.安井公司官网

2.雪球《消费品-速冻龙头安井食品》

3.雪球《连续14年快速增长具有万亿市场空间的预制菜龙头—安井食品》

4.搜狐《河南郑州富豪打造的速冻食品巨头:产量超过110万吨,年入151亿元 》

5.搜狐《200亿,大学老师辞职卖鱼丸,又去IPO了》

6.搜狐《河南教师辞职卖鱼丸,年入14亿,秘诀只有8个字》

7.证券之星《境外收入占比不足1% 安井食品刘鸣鸣要提速拓展》

8.东方财富网《安井食品刘鸣鸣评西贝事件: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势在必行》

9.金错刀《痛骂西贝的年轻人,转头捧火了河南“预制菜之王”》

作者:王十二

编辑:柳叶叨叨

来源:鬼谷子思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