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国”不是传说!四川东女国:千年母系社会的最后回响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7 08:30 1

摘要:“唐僧取经路上,真的存在女儿国吗?”这个问题如果放到现在,可能会被年轻人笑话。但很多人不知道,四川阿坝州的金川河谷,至今还保留着《唐书》中记载的“东女国”的痕迹。那是一个女性掌权、男性负责打仗和生育的社会。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母系王国延续了三百多年,比武则天当

“唐僧取经路上,真的存在女儿国吗?”这个问题如果放到现在,可能会被年轻人笑话。但很多人不知道,四川阿坝州的金川河谷,至今还保留着《唐书》中记载的“东女国”的痕迹。那是一个女性掌权、男性负责打仗和生育的社会。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母系王国延续了三百多年,比武则天当皇帝还要早!

“女人也能做国王?东女国女王把男性当作‘帮手’”

《旧唐书•西戎传》里写道:“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以女为王。”这句话打破了传统历史的写法。公元6世纪,当长安的男子还在争相参加科举时,东女国的女性已经实行“轮流执政”——不是继承制,而是由八十岁以上的老女王选定接班人,简直就是“女性版的禅让制”。

我曾到金川县马尔邦乡的碉楼遗址,想象当年的画面:名叫苏毗的女王站在九层碉楼的顶端,望着山谷里八十座石碉楼。她身边有四位女官,分别管理军事、税收、祭祀和外交。而楼下,男人们手持青铜兵器列队出征。这个国家有一条特别的规定:打仗必须由男性上前线,但战利品要先交给女王分配。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就是古代的女权主义吗?”但真相更加有趣。东女国实行“双性婚姻”,女性可以娶多位丈夫(最多五个),而男性只能有一个妻子。更有意思的是,孩子随母姓,财产由女儿继承,王位也是“外婆传给外孙女”。这样的做法,放在今天也会让不少人感到惊讶。

“东女国的男性过得怎么样?连生育都要被‘评分’”

《新唐书》里记载:“其王居九层楼,侍女数百人,五日一听朝。”看上去很气派,但仔细一想,男性的生活并不轻松。

男孩在十五岁成年时,要参加“体能测试”——爬三十米高的碉楼,没通过的人只能去放羊。二十岁必须参军,但战死率高达四成,因为他们用的武器落后,常常要用木棍对抗吐蕃的铁骑。更严格的是生育制度:妻子怀孕后,丈夫要被关进“育儿房”学习带孩子,如果考核不通过,妻子可以提出离婚。

或许有人会疑惑:“这哪是什么母系社会,根本就是女性把男性给压制得毫无地位!”其实不是这样的,在东女国的男性,其实有着着属于他们独特的生活智慧。

从史料的蛛丝马迹中能发现,他们很早就发展出一种类似“走婚”的雏形模式。白天,他们会到妻子家中帮忙劳作;晚上,又回到自己母亲家中休息。这也许就是早期“走婚”的雏形。

曾有一件有趣的事,唐朝使者第一次见到东女国军队时,感觉又吃惊又好笑:柔弱的女兵,手持青铜戈站在前面,

男兵却举着木盾,紧张的站在女兵后面。真正打仗时也是女兵冲在前面,男兵在后面放箭,这简直是古代版的“男女合作”。

但是后来东女国为什么消失了呢?公元8世纪,吐蕃帝国逐渐发展强大,横扫了青藏高原,也波及到东女国。于是东女国被迫全族南迁,躲进横断山脉的深谷。但这反而加速了它的衰落。

在金川县档案馆有一份唐代文书残片,上面写着末代女王的话:“我们以女性为尊,但周围的国家都以男性为贵,恐怕难以长久。”

更关键的是,东女国实行的“双性婚姻”,而吐蕃实行的是“一夫多妻”的婚姻。东女国的女性开始羡慕吐蕃贵族的奢侈生活,男性更是学习藏语,想通过入赘改变命运。最终,这个存在了三百年的母系王国,像雪山融水一样消失了。

但东女国真的完全消失了吗?站在马尔邦的碉楼遗址前,我突然想到:今天四川一些山区,还保留着“女性当家”的传统;藏族女性在很多家庭中仍然掌握财政;甚至一些公司里,女性高管的比例比男性还高。这些,不都是东女国精神的现代延续吗?

历史上从来没有简单的对与错。东女国的兴衰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制度,如果不适应时代发展,终将走向终结。

但那些存在于文化中的女性智慧,比如合作共生的婚姻方式、以柔克刚的管理智慧,不正是我们今天这个快节奏社会所需要的吗?

以上图片取材:网络

来源:历史故事与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