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2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公告发布,五位候选人展开角逐:高市早苗、小泉进次郎、小林鹰之、林芳正和茂木敏充。
9月22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公告发布,五位候选人展开角逐:高市早苗、小泉进次郎、小林鹰之、林芳正和茂木敏充。
高市早苗
这是自民党历史上参选人数第二多的一次总裁选举。
胜者很可能成为日本下一任首相,这将是日本五年来的第四位首相。
频繁的权力更迭已成为日本政治的常态,从1991年到2001年,日本曾创造“十年九换相”的纪录,2006年后又出现“六年七换相”的局面。
石破茂政府的倒台并非偶然。
从他2024年正式担任首相到2025年9月宣布辞职,短短一年多的执政生涯揭示了日本政治的结构性困境。
石破茂
美国施加的“对等关税”成为石破茂政府的噩梦。从钢铝关税到全面对等关税,美国政府层层紧逼,而石破茂政府只能被动应对,进退失据。
这种不成功的抵抗不仅引发华盛顿的不满,也挫伤了石破茂政府的执政锐气。
党内根基不稳是石破茂的又一致命伤。
尽管自民党内部分解散了派阀,但派阀政治思维依然存在。
以“麻生派”及原“安倍派”为首的政治势力不断打压石破茂,使他的党内执政基础始终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
更直接的压力来自民生问题。
日本国内大米价格持续飙升,部分地区一袋5公斤装大米价格突破6000日元(约合290元人民币),民众生活成本急剧增加。
日本米价
石破茂虽然更换农相并投放“储备米”,但效果不彰,支持率持续下滑。
参议院选举的惨败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执政联盟仅在参议院获得91-92个席位,远低于维持多数所需的125席。
最终,石破茂在党内压力下选择辞职,以避免自民党进一步分裂。
这些结构性问题不会因首相更迭而消失,反而可能进一步加剧。
“东京一极集中”的问题日益突出,自民党逐渐失去地方支持。
在去年10月的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要求新潟县重启柏崎刈羽核电站,以稳定东京电力供应,结果导致自民党候选人在该选区落败。
这种牺牲地方利益保障首都圈的做法,加剧了央地发展失衡。
东京都
财政收支失衡同样棘手。
日本政府一方面面临老龄化导致的福利开支暴涨,另一方面又要扩大防卫预算,只能在庞大的支出和民众的税负怨言间维持“脆弱平衡”。
尽管民众强烈要求消费税减税,但政府因财政捉襟见肘而无意减税。
财富分配失衡在米价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日本虽有完善的储备米制度,但自民党政府因担心触及“农协”利益而丢失选票,未能及时向市场投放足够大米。
小泉进次郎担任农相后,除了释放陈米库存外也缺乏良策。
小泉进次郎
对外经济关系上,日本对美关税协议的单边妥协性暴露了其国际协调的失衡。
美方关税攻势已对日本钢铁、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造成严重冲击,这种负面效应可能进一步传导至国内,激化矛盾。
自民党内的派阀政治是日本首相频繁更迭的又一重要因素。
尽管形式上部分派阀已解散,但派阀思维依然根深蒂固。
三位前首相:麻生太郎、菅义伟和岸田文雄,在此次总裁选举中扮演着“造王者”的角色。
麻生派拥有43名国会议员,是党内唯一完整存续的派阀;菅义伟虽无派阀背景,但其领导的“菅集团”仍然存续;岸田文雄则通过“旧岸田派”影响选情。
政治宿怨深深影响着派阀间的合纵连横。
菅义伟与麻生早在安倍内阁时就因政策分歧产生矛盾,岸田当年参加总裁选举导致菅义伟连任计划“流产”,两人就此形成敌对关系。
菅义伟
高市早苗和小泉进次郎是此次选举的领先者。
高市早苗在自民党内担任过要职,但其本人的属极右派,极端反华;小泉进次郎有着“年轻改革者”的形象,但由于缺乏“党三役”经验,可能需要证明其政策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自民党在参众两院均已沦为少数执政党,新总裁必须寻求在野党的合作才能顺利执政。
这种“双少数”局面将进一步制约新首相的施政空间。
日本政治正面临多重结构性挑战,这些挑战构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困境循环。
民众对自民党的政治信任严重流失。
日本自民党
接连不断的黑金丑闻,尤其是涉及资金流向、企业献金与政策回馈的案件,使自民党形象大打折扣。
频繁更换总裁这种“换封面”的做法,已难以修复制度性腐败造成的损伤。
社会氛围的右倾化与民粹化加剧了政治动荡。
在少子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背景下,日本社会一方面需要外国劳力和游客,另一方面排外情绪高涨。
政客们利用这种情绪争取选票,导致政治竞争愈发短期化和情绪化。
“选举疲劳”现象浮现。
一年内举行三次大型国政选举,频繁投票透支了选民的热情与信任,使他们更容易被情绪化口号和极端立场吸引。
若新首相为摆脱“少数政府”局面再次解散众议院,可能进一步放大这种疲劳。
日本政治的未来可能朝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自民党继续无法摆脱困境,在野党也难以整合资源,导致国会进一步碎片化。
二是自民党在新总裁带领下重整旗鼓,同时立宪民主党和国民民主党达成合作,形成类似“自民党VS民主党”的两大阵营对峙格局。
但无论哪种情况,日本政治的“碎片化”状态都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持续。
新总裁的出现或许能带来短期政治热度,但难以根本改变这一趋势。
英国广播公司曾直言,在日本“坐上新总裁的位置无异于‘饮下毒酒’”。
主要政治竞争并非发生在政党之间,而是在自民党内部展开,即便有人当选总裁,上任不久便会有别人开始争夺权力。
随着日本进入“多党化时代”,自民党早已不是当年的“自民一强”。
《日本经济新闻》毫不客气地指出,自民党仅仅更换总裁这个“封面”是无法重获国民信任的。
新总裁面临的是大米价格高企、工资增长跟不上通胀、财政支出增多、利率上升等一系列难题。
在这些结构性困境面前,频繁换相不过是一场治标不治本的政治表演。
来源:知识分子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