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萧旭才25岁,身份证还是未婚,却在《我们的父亲》里把父亲演到弹幕刷屏:我爸都没他像。
99年小伙演爹,把03年闺女演哭1.2亿观众。
刘萧旭才25岁,身份证还是未婚,却在《我们的父亲》里把父亲演到弹幕刷屏:我爸都没他像。
剧情一句话:被拐女儿选秀现场认出亲爸,爸却不敢认。
没有大明星,成本不到电影十分之一,抖音快手上线七天播放量破亿,把长剧按在地上摩擦。
为什么能炸?
第一招:演员先把自己逼疯。
刘萧旭增重十斤,晒黑三个色号,跑去保定菜市场和摊主混了半个月,学了一口保定方言。
回家对着镜子练眼神,直到自己看着都像欠孩子二十年。
贾翼瑄03年出生,为了演被拐儿童,把部打拐办公布的真实卷宗看完,晚上做噩梦,第二天接着拍。
观众看到的是眼泪,其实是演员把真实伤口扒开给你看。
第二招:短剧按电影拍。
剧组把调色、构图、收音全升级,过去戏用16毫米胶片质感,现在戏用数字冷调,一眼分出年代。
饭盒、BB机、绿皮火车车厢全是真旧货,不是道具厂喷壶做旧。
观众以为在刷短视频,其实是在看微缩版《亲爱的》,情绪被瞬间拉满。
第三招:平台算法喂给最想看的人。
抖音把片段切成9秒、15秒、30秒三档,分别推送给失独父母、选秀综艺粉、亲情泪点人群。
一条“女儿舞台下跪喊爸”的切片,单条点赞四百五十万,直接把正片流量带飞。
算法比编剧更懂人心,把眼泪精准送到你指尖。
背后还有更大的事。
2024短剧市场规模破两百亿,用户日均刷短剧时长超过长剧加电影总和。
观众不再等更新,要三分钟一爽点,五分钟一反转。
《我们的父亲》把电影级情绪塞进三分钟,等于把可乐浓缩成胶囊,一口下去全炸。
传统影视公司再不动,库存剧真会砸手里。
明天就用这三句话:
1.把成本砸在演员体验,别省这笔。
2.让美术回到真实旧货市场,别用塑料道具。
3.剪九秒泪点给算法,别心疼剧情。
抄作业,无脑复制,流量自己会长脚。
眼泪最值钱,也最便宜,关键看你是否愿意真把自己放进故事里。
来源:自由的帆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