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先生是京剧世家子弟,父亲及妹妹 妻儿都是京剧演员都很出名,杨先生的杨派韵味纯,真正的正宗杨派,作为杨派(杨宝森)京剧老生的优秀传人,杨乃彭先生是名副其实的天津京剧名角儿,其代表剧目有《杨家将》《伍子胥》《战太平》《定军山》《击鼓骂曹》等数十部之多。
微信公众号“天津广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乃彭先生,于2025年9月26日晚因病去世,享年80岁。
杨先生是京剧世家子弟,父亲及妹妹 妻儿都是京剧演员都很出名,杨先生的杨派韵味纯,真正的正宗杨派,作为杨派(杨宝森)京剧老生的优秀传人,杨乃彭先生是名副其实的天津京剧名角儿,其代表剧目有《杨家将》《伍子胥》《战太平》《定军山》《击鼓骂曹》等数十部之多。
杨先生生于1945年,4岁学戏,6岁登台。1958年入天津市戏曲学校,1965年自天津戏曲学校毕业,被分配在天津京剧团,得杨宝忠、张荣善、周啸天亲传。周啸天、哈宝山非常喜爱杨乃彭的勤学上进精神,向他传授了《打登州》《白莽台》《定军山》等戏。被认为是杨派(杨宝森)优秀传人。2008年评为天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评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杨乃彭先生曾经回忆他的恩师杨宝忠:“我进了戏校后,我遇到了‘完美主义’老师杨宝忠,7 年的打磨决定了我的一生。师父是京剧大师余叔岩的大徒弟,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宝森是兄弟,更是京剧史上的著名琴师,琴技可谓‘ 神出鬼没 ’。师父原来是位优秀的老生演员,因为嗓子‘倒仓’改拉胡琴。
那时候我14岁,师父60岁,他使的琴总是擦得锃光瓦亮,琴身花纹若隐若现,看起来就像古董一样。师父对专业和生活一板一眼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要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虽然未必达到,但一定要有这种追求。”
在天津市戏曲学校 7年艺成后,杨乃彭被分配到天津京剧团,又得到张荣善、周啸天亲传,使他不仅掌握了杨(宝森)派所有代表剧目和部分余(叔岩)派代表剧目,还学会了操琴与打鼓。
自称“穷孩子出身”的杨乃彭总爱用恩师们的标准衡量自己。师父杨宝忠让他懂得了完美,老师周啸天则让他见识了胸怀。杨乃彭说:“周老师刚开始教我时只有一个要求,‘不让你唱的戏不能唱’。等我学成后可以唱时,他又要求我‘按照你的唱法唱,因为咱们的不一样’。我后来琢磨出了这两段话中的深意,前一句老师是担心我不能掌握真谛,后一句老师是希望我保持个性。
杨乃彭先生天赋极佳,嗓音甘甜高亮,音域宽广,韵味醇厚苍劲,刚柔相济。他根据个人条件,充分发挥其特点,广撷博采,集杨、余、马三家所长,结合自己条件融合贯通,逐渐形成鲜明的个人演唱特色。多年的舞台演出实践中,他逐步形成自己独特演唱风格。表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力。专家及各有关报刊对他的演唱艺术给予很高的评价,并称其为"生行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在舞台上是沉稳机智的诸葛孔明、是忠孝难两全,自思自叹的杨四郎、还是讨令拒敌、老当益壮的蜀将黄忠。而在现实生活中,在妻子—天津京剧院著名青衣演员王新玲女士的眼里,他又是一位携手相伴40多年,会做饭、又讲情趣的人生伴侣。从青梅竹马到相知相伴的50年,杨乃彭和夫人王新玲的婚姻令人羡慕。杨乃彭不善言语,却依旧浪漫。他将手机的屏保设置为夫人的照片,更几十年如一日的为家人烹制可口的饭菜。平淡中的相守最为珍贵,细水长流的爱情最见真情。
杨先生兴趣广泛,他63岁时开始学轮滑,他说“滑轮滑时,脚踝和腿的承受力比较大,和我们上台表演穿的高底靴是一样的道理,受力的部位也一样。经常滑轮滑也就增加了腿部力量。”
除了京剧,杨乃彭也向骆玉笙学习京韵大鼓。
杨先生的书法和绘画也非常好,他用妙笔丹青来享受生活。他手中的扇子、扇面的字画都是出自他之手。练书法是杨乃彭在戏校时就开始的,他觉得看古人的字画是一种享受,越看越喜欢。在写字的过程中,杨乃彭还悟出了很多东西,他说,“我最大的感受是写字和戏曲其实是相通的,下笔、运笔、收笔,都有特别的韵味,有古风。就像我们唱戏的时候,吐字、收音。”有人撺掇过杨乃彭让他办个书画展,但杨乃彭拒绝了,只是团里有人结婚,他会写上一幅字聊表祝贺。在杨乃彭看来,写字、画画和他养花一样,都是爱好,自己喜欢而已。
来源:一娱一乐一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