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9个月的番茄炒蛋”这事,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比小孩子书包里的干脆面还能存?再看看“保质期1年”的风味鸡汤、冷冻2年的‘有机西兰花’,西贝这波操作实在让人一头雾水。作为一个从小跟爸妈逛菜市场长大的普通人,我一直以为饭店里的菜都得新鲜滴,哪怕是昨天的菜,大家都皱
说起“9个月的番茄炒蛋”这事,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比小孩子书包里的干脆面还能存?再看看“保质期1年”的风味鸡汤、冷冻2年的‘有机西兰花’,西贝这波操作实在让人一头雾水。作为一个从小跟爸妈逛菜市场长大的普通人,我一直以为饭店里的菜都得新鲜滴,哪怕是昨天的菜,大家都皱起眉头喊“不新鲜”,结果转头一算,原来我们吃得比冰箱里的囤货还“古老”。这种落差,简直就像考试前老师信誓旦旦说考的都会,最后一看考卷,全是没见过的新题。
自从网络曝光西贝用预制菜,评论区那可是炸开了锅。西贝官方发了声明,态度还挺谦虚,看着像是认错了,可网友们明显不买账。其实仔细大家愤怒也不是没有道理。你本来想着来西贝吃点家里的滋味,结果万万没想到入口的是冷冻两年才解封的“有机西兰花”。要我说,这比小时候被妈妈盯着喝冬天泡的酸梅汤还要有一种“时间穿越”的魔幻感。更尴尬的是,西贝创始人之前公开讲过,“坚决不用预制菜”,结果这波直接被拉出来反面教材,活生生给自己一记重拳。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网上有家长专门带孩子去西贝点儿童餐,想着能吃点健康有机蔬菜,结果发现所谓的“有机西兰花”,居然是冷冻整整两年。有点像你兴冲冲拿着礼物拆封,打开盒子却发现是一块冻豆腐。这种失落感,让很多在意食品健康的家长顿时心凉一截。数据不会骗人,根据“界面新闻”的调查,西贝这些冷冻食材都有专门的供应商。有的供应商不止给西贝供货,还包括了海底捞、盒马等一堆头部餐饮,像供应羊肉串的就号称日产能高达80-100万串,这架势感觉都能供应一座小城。光看这些冷链物流规模,你很容易误以为整个行业都已经长成这样了。
其实冷冻食品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像欧洲、日本等国家,速冻食品的普及率相当高,而且检测标准极严。但问题是,这些在中国餐饮业被包装成“有机”、“现炒”“手工现做”,大家吃进去的却是超长保质期、生产日期模糊的小方块。这种“偷梁换柱”才是让人最难受的。消费者最需要的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清清楚楚的食材履历表你这个菜从哪来,冻了多久,有没有权威机构检测合格,别让人吃了满嘴疑虑。这和买牛奶时看一眼生产地、保质期其实一个道理,食物的安全感,从透明开始。
每次看到西贝解释说,“我们用冷冻食材是为了保障稳定口感”,就像以前广播里反复播放“为了您的健康,我们建议吃保质期更长的食品”,听着总觉得哪里有点拧巴。饭店生意讲究口碑和信任,大家愿意多花点钱,不就是图个省心安心吗?最后吃饭结果一查,是冷柜里翻出来的“老古董”,那岂不是自砸招牌、让人一辈子难忘的“黑历史”?
这事真的让人不得不重新考虑对餐饮行业的期待。数据确实表明,国内大型餐企冷链供应链走向标准化是大势所趋,集中采购也很正常(—参考中国烹饪协会行业报告,2023年全国冷链市场规模已达3900亿元),可是用什么标准的产品,怎么给顾客交代,能不能别打着“有机”旗号坑爹,一旦出了问题,信任直接跌到谷底。这种感觉,真像你跟熟悉朋友借钱买早点,结果他用假币糊你一脸。再高端的门店,再豪华的环境,若缺乏最基本的坦诚,大家真的还愿意多花钱买个糟心吗?
回头再看这一波风波,西贝不仅让自己被群嘲,还无意间拉上了海底捞和盒马。整个行业都被网友扒出来查个底朝天。其实中国人面对餐桌安全,早已不是几十年前能拎着一篮土豆直接去饭馆交差的时代了。而是更细致、更有底线地在追问我的钱,到底值不值这口“新鲜”?
来源:憨批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