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去年夏天还带着我闺女去西贝,记得那会儿环境真不错,孩子坐在小椅子上,手里拿着绘本,旁边还有卡通贴纸,服务员还主动送围兜,那感觉,真像在自家客厅吃饭。
西贝,以前那个带娃吃饭的首选,现在怎么成这样了?
我去年夏天还带着我闺女去西贝,记得那会儿环境真不错,孩子坐在小椅子上,手里拿着绘本,旁边还有卡通贴纸,服务员还主动送围兜,那感觉,真像在自家客厅吃饭。
西贝那时候真把“亲子”两个字刻进骨子里了。
从2017年开始,一句“家有宝贝,就吃西贝”火遍朋友圈。我朋友说她家孩子从小到大,西贝就是“吃饭圣地”。儿童餐配得特别细,营养表都贴在菜单上,连莜面都说是张家口有机种的,羊肉是锡林郭勒的,听着就靠谱。
我亲眼见过后厨,明厨亮灶,厨师炒菜都能看见。红格子桌布,暖光灯,连孩子喝的水都是温的,不烫不凉。我那时候觉得,这哪是吃饭,这是家庭时光啊。
后来西贝还搞亲子厨房,孩子自己捏面团、做小饼,我闺女做完一脸骄傲,回家还跟同学炫耀。那会儿,西贝就是我心中的“儿童友好天花板”。
2025年暑假,我带孩子再去,客流比去年还多,店门口排着队。儿童餐卖了400多万份,230万人来吃饭,数据看着就让人安心。
可就因为一个热搜,全崩了。
2025年9月10号,罗永浩发了条微博,说好久没吃西贝了,那天去,菜全是预制的,还贵得离谱。
我一心里咯噔一下。
他写得特别细:羊排像隔夜重烤的,葱香烤鱼变成了葱“腥”烤鱼,莜面汤凉得像自来水,牛肉土豆条也是冷的,整个菜都蔫了。
我那天刚好也在刷手机,看到这条,差点把手机摔了。
我立马翻了我去年的消费记录,那会儿孩子吃的牛肉焖饭,就是西贝说的“现炒现做”,现在呢?突然就成预制了?
我问了我一个在西贝做店长的朋友,她没直接说,只说“现在压力大,很多店都改了流程”。
我这才明白,不是西贝突然变坏,是它自己把“新鲜”这面墙拆了。
西贝的回应更离谱。创始人贾国龙说“100%没有预制菜”,还说要起诉罗永浩。
我听完直接笑出声。你拿“100%”当盾牌,可人家拿证据来打你,你却说对方“造谣”?这不是在自取其辱吗?
更绝的是,罗永浩直接悬赏十万,征集西贝用预制菜的证据。
这下彻底没救了。
西贝说要开放后厨,还上线“罗永浩菜单”,不好吃不要钱。
我心想,这招挺聪明,可现实呢?
我去看了媒体报道,后厨一进去,冷冻食材堆得满地都是。西兰花保质期24个月,我一看就愣了——这玩意儿能叫“新鲜”?
还有工具混用,切完肉的刀直接去切菜,大豆油是转基因的,连标签都没换。
我当场就懵了。我带孩子吃饭,图的是安心,结果进的是“冷冻仓库”?
那会儿我真觉得,西贝不是在做餐饮,是在玩心理战。
可这还没完。
2025年8月31号,温州的陈先生带孩子去吃饭,邻桌两个女人,拿着公筷给狗夹菜。
我一听,头皮发麻。
你孩子在吃,狗在旁边,公筷刚夹完狗食,又去夹菜,万一有细菌,孩子吃了咋办?
陈先生找店长,店长说“没规定不让带狗”,也不给解决方案。
他报警,民警来了,监控要一起店家却说“只保存一个月”。
我听完,心凉了半截。
这哪是餐厅,这是“宠物乐园”加“细菌传播站”?
后来西贝说有规定,就是那天太忙,人没注意。
可问题是,规定写在墙上,却没人执行。这不是管理问题,是态度问题。
我突然想起2019年的事,西贝南京店被曝光餐具不干净,油污还在上面,店长说用口布擦,可口布也是脏的。
那会儿西贝也道歉了,说要整改。可现在呢?同样的事又来了。
以前是“餐具不洁”,现在是“公筷喂狗”“预制菜当现做”,翻来覆去都是老毛病。
消费者不是傻子,你一次两次犯错,我们能原谅。可你一次比一次更离谱,还嘴硬,那信任就真没了。
2025年9月15号,西贝终于发道歉信。
说要整改,10月1号前把儿童餐改回现做,牛肉焖饭现炒,牛肉饼现做,鳕鱼条换成大黄鱼现炸。
我看完第一反应是:太晚了。
你之前说“新鲜健康”,现在才说“我们错了”,孩子吃了几年的预制菜,你才来补救?家长的心早凉了。
更让我火大的是贾国龙那句话:“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
我当场就笑了。你把消费者当“初恋”?我们花钱吃饭,不是来当你的“情绪垃圾桶”的。
你一句“虐”,就把我们的质疑全否了。这不是道歉,是甩锅。
现在西贝的生意也真不行了。
我听说有些门店客流掉了一半,网上还传采购总监让供应商退回预制菜的截图。虽然西贝否认了,可这种消息传得这么快,说明大家已经不信任它了。
我问了我朋友,她现在带娃吃饭,第一句就是:“西贝还行吗?”
她自己都不确定了。
西贝想翻身,得真动真格的。
光说“整改”没用,得把后厨拍成直播,让家长随时看。食材来源要公开,保质期要贴在墙上。儿童餐的每一道菜,都得有加工时间记录。
服务也得跟上。有人投诉,不能拖三天,要当天回。店长得会处理问题,不是只会说“我们有规定”。
我认识一个宝妈,她以前是西贝的铁粉,现在说:“以后孩子去西贝,我先拍照,再拍视频,万一出事,我有证据。”
这话听着心酸。
西贝现在最缺的不是钱,不是门店,是信任。
它曾经是亲子餐厅的标杆,现在却成了反面教材。
但我觉得,它还有机会。
只要它肯低头,肯改,肯让所有人看见它的变化。
不是靠口号,不是靠道歉信,是靠每天端上桌的那盘菜,热不热,是不是现做的,有没有异味。
我闺女现在问我:“爸爸,西贝还能去吗?”
我看着她,说:“等它把厨房亮出来,等它让我们看见真东西,再决定。”
现在,我只等一个答案。
一个能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吃得安心的答案。
不是“家有宝贝,就吃西贝”。
是“家有宝贝,我们才敢去西贝”。
来源:皮孩战士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