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之前供应链透露给i6每月2万销量备货的情况来算,今年i6的产能,恐怕早已经卖完了。
上市即爆单!
对于理想来说这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但对理想纯电车型来说,绝对是史上头一次。
i6,24.98万起售,限时减免价23.98万:
开放订单瞬间APP崩溃,5分钟订单破万:
发布几小时后,理想纯电产品线负责人在直播里透露大定已超两万。
按照之前供应链透露给i6每月2万销量备货的情况来算,今年i6的产能,恐怕早已经卖完了。
i6火到什么程度?让之前的i8车主直呼“背刺”,在理想各种官方账号下质问:
理想第一款卖爆的纯电车,i6和之前的两款产品相比,为啥就一下“击中”用户了?
i6和i8最大不同是什么?
i6上市,理想第一次请了代言人——易烊千玺。
明确了这是给20多岁年轻人打造的车。
相比i8和之前的理想车型强调家用,i6更注重“玩得好”。
首先是照顾年轻人的躺平模式,第一种是后排不移动情况下的“零重力”,头枕和颈枕可以分别独立调节,坐垫可以翘11度,腿部得到有效承托,同时你的胳膊和手支撑不会形成悬空:
还有一句话打开“单人床模式”,能得到两张完全躺平的单人床,理想专门为这个场景设计了一个软枕,它有两层结构,一个是偏硬的,一个偏软的,不用的时候还能当做抱枕用:
单人床模式还能单独打开座椅加热,形成“暖炕”,以及还能一键调节座椅自带电动腰靠,不需要铺床垫的情况下腰部也有承托。
年轻人除了“躺平”,当然还要出去“浪”。i6除了布置床车、外放电等等基础功能之外,还做了很多独特的设计和定制。
首先是储物层面,后备箱有一键装载模式,通过后空气悬架的升降功能,整个的后半部分车身就会下降或抬升,方便搬运重物。
之前蔚来的ES8、乐道L90被戏称为“前备箱”理想,现在理想自己在i6上也终于实现了:
前驱四驱版都有完全相同不打折的前备箱。
定制层面,理想和知名户外品牌YAKIMA合作了一款原厂自行车架,可以装载两个全尺寸的自行车,另外和车机内也做了深度的绑定,所有的信号灯都可以和车辆完全同步,车机也可以实时看到这个自行车架的状态:
而且这个自行车架很容易翻折,后备箱很容易就能打开。
摩托佬也照顾到了,理想i6可以选装原厂拖车资质,防撞梁和后保险杠专门优化,布置了标准13针接口,可拖摩托、快艇、房车等等。
i6还提供了原厂行李架,高度也去适配i6的流线型车顶,保证上面放的物品永远是保持在一个水平的状态,甚至还有NVH专家去为车顶行李架做了优化,加上了降噪铺材,保证在高速行驶的时候依然有非常良好的风噪表现。
总结一下,理想为年轻人打造的i6,首先是可以“随地大小睡”,还是一个装备齐全的移动车库,可以让你随时带上全部家当出去玩。
i6还有啥爆款因素?
说起来可能有些反常识,理想在i6上,第一次把“操控”当成了卖点。
双腔空气弹簧、 CDC减震器、全铝摆臂、四个液压衬套、智能四驱……i6减震器在硬件调校时,采用了与赛车相同的大复原低压缩的调校方式,配合全栈自研的智能电控底盘系统:
紧急避障通过成绩超过130公里/h,四轮不离地。
但是,大家都能看出来,“操控”绝对不是理想i6爆款的核心驱动,就比如,双腔空悬其实是选配的。
甚至包括拖车套装、冰箱、彩电等等这些,在i6上都是选配。
就连i6的电池,也是李想本人过去猛烈抨击过的磷酸铁锂电池,只不过官方宣称通过一系列优化,i6上搭载的是全行业内阻最低磷酸铁锂电池,甚至优于许多三元锂车型,配合理想超过3000座超充站,出行无忧。
并且,i6还史无前例打破了理想一贯的“标配四驱”策略,给了后驱版车型(四驱续航660km,后驱续航720km)。
其实,这才是i6爆款的最重要原因:
理想在一系列成本控制手段下,把i6售价压到了25万以内。
之前理想Q2财报会议上,大摩分析师曾建议管理层考虑把i6价格区间从25-30,调整到25以内。
厂长果然听劝,只不过有点心疼的表示:
i6是理想有史以来毛利最低的一款车型,甚至低于售价更低的L6。所以,理想i6爆款,或者说给用户的价值可以这么总结:
首先是基础的体验一分不差,比如3m轴距、超大内部空间、700km+续航等等。
保证理想的智能化舒适化招牌、优势的配置,也是全部标配,比如VLA大模型,再比如电动脚踏、电控CDC等等(L6车主哭晕在厕所)。
超出基本需要、锦上添花的性能、豪华追求,全部改成了选装,比如四驱、空悬、冰箱、彩电。
再加上全系磷酸铁锂电池,控制住了总成本。
25万的售价,30万的体验。
i8波折、销量下滑之后的理想,这次也试着通过i6表达诚意:
双腔空悬、冰箱、铂金音响、四门电吸,这些限时赠送。
首销期下单,还直接给1万元现金减免,也就是说i6现在23.98万就能开回家。
怎么样,你觉得雷军说的“理想i6也不错,可以看看”,有道理吗?
理想汽车的新“附加值”
i6和之前的i8一样,搭载了最新的英伟达Thor U,官方标称算力是700TOPS,理想官方则宣称在FP8/INT8混合精度下,算力可以优化等效1000TOPS。
这可能是i6爆款的原因之一——不像i8一样纠结,直接把VLA全系标配。
VLA意思是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能识别图像,能规划动作,但最重要的是“语言”部分,产生对事物的理解认知能力,生成用户能直观看到的思维链。
端到端的本质是学习驾驶信号输入与路径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也就是常说的“模仿”人类开车,但模型本身谈不上真正理解认知路况车况。
而VLA可以和人类学习新知识一样,通过理解、思维和记忆,并不断地跟外界进行交流沟通,在反馈中总结、归纳,最终真正地去把新知识学会后,就能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
表现在车端,是i6上的AD Max在VLA加持下,能力越来越接近人类老司机。
比如,蛇形绕井盖,锥筒和井盖组合在一起,一组接着一组, VLA一连串的都绕了过去:
施工路段一堆零散的施工牌,也完全不影响准确地识别远处的红灯,减速刹停绿灯之后,完成一个漂亮的绕行,继续左转:
VLA具备链式思维,也就是能够像人一样的思考和决策,把过去的当下的即将可能的场景行为信息关联进来,更好的处理复杂的更加超长的任务,比如长安老巷极限穿行单车道:
然后是泊车场景,现在理想VLA可以自主漫游寻路,直接找到出口或者停车位,边开边记,把走过的道路和空间里的各种信息都记忆下来。
另外,理想车端官方宣称只有一个VLA大模型,意味着智舱和智能辅助驾驶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打通。
还可以在特定路段告诉理想同学你的路线偏好,之后再路过这里,系统会直接按照你的习惯走。
理想认为,端到端的MPI(接管率)做到100公里,对应的是1000万Clips训练,几乎就是极限,之后系统提升就非常困难了。
主要原因是实际道路上收集的数据,稀松平常的case是大多数,高价值场景很少,且分布无规律,很难对系统做针对性训练提升。
所以理想从端到端切换到VLA,一个最重要的提升是训练数据的90%都可以直接使用世界模型的生成数据。
2025上半年,VLA测试里程就突破了4000万公里,综合效率提升了1800多倍。
到年底还剩不到6个月,理想立了一个Flag,预计MPI能迅速提升到500公里左右。
插个眼,年底我们回来检查作业。
以VLA代表的AI技术率先上车,这可能才是理想今年最值得关注的变化:
正在从增程领先转向智驾领先、AI领先。
以前买理想,大部分用户认准的是新能源绿牌,且补能无忧,以及冰箱彩电大沙发。
但无论增程还是冰箱彩电大沙发,门槛不高,护城河也不稳固。这就是雷军所说的“很多产商摸着理想过河,活得也不错”。
随着理想在全行业率先量产VLA,打通智舱智驾,从今年开始理想产品力附加值,就从新能源补能,向AI能力转化。
以前是买电动车“送油箱”,现在是买车送“AI司机”。
这本身就是普通主机厂短时间难以跨越的壁垒。
而现在理想又用“价格”因素,大幅加固了这种优势。
来源:钻研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