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面的诗大家猜是描写什么的?爱情?亲情?都不是,是拉比亚写的对真主爱的表达,是她对真主全然的向往和奉献。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早期的苏菲——拉比亚-阿德维雅(约717—801),她是伊斯兰教早期一位非常著名的女性神秘主义者,虽然她所处的时代还没有苏菲这个词,但她专注
“我对你的爱充满了我的心
除你之外再无他人
我的双眼只为注视你而存在
我的双脚只为走向你而前行”
前面的诗大家猜是描写什么的?爱情?亲情?都不是,是拉比亚写的对真主爱的表达,是她对真主全然的向往和奉献。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早期的苏菲——拉比亚-阿德维雅(约717—801),她是伊斯兰教早期一位非常著名的女性神秘主义者,虽然她所处的时代还没有苏菲这个词,但她专注于苦修、禁欲和内性修炼和以后的苏菲有紧密的联系,他们通常被称为“扎希德”(苦修者),这些人正是苏菲主义思想的先驱和前身,她的“爱神论”思想对后来的苏菲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来的苏菲神秘主义奠定了核心基础。所以拉比亚-阿德维雅是当之无愧的“苏菲之母”。今天我们聊聊她的事迹。
一、早年艰辛与信仰萌芽
拉比亚大约出生在公元8世纪(约717年)的伊拉克巴士拉。她出身贫寒,家里甚至穷到“没有油来点灯,也没有布来包裹她”。她名字“拉比亚”在阿拉伯语中就是“第四个”的意思,因为她是家里的第四个女儿。
不幸的是,后来巴士拉遭遇饥荒,拉比亚与家人失散,并被强盗掳走,卖身为奴。即便在身为奴隶的艰难岁月里,她依然坚持深夜祈祷和斋戒。传说,她的主人曾在深夜听到她虔诚的祈祷,深受感动,因此释放了她,还她自由。
二、追求真主之路与“神爱论”
获得自由后,拉比亚没有选择结婚过上世俗生活,而是决心全身心地投入对真主的爱和崇拜之中。她选择了独身苦修的道路。将一生完全奉献给了对真主的爱与沉思!
拉比亚最核心的思想,是提出了著名的 “神爱论” 。她强调对真主的爱应该是纯粹、无私的,不是为了追求天堂的奖赏,也不是因为害怕地狱的惩罚。她曾说,她信仰真主“不是出于冀求进入天园或畏惧火狱的自私目的,而是出于对安拉的纯洁无私的爱”。这是一种超越了功利算计、完全发自内心的爱。更是超越了我们普通人为了“完成任务”或“害怕惩罚”而做的功课。传说她以长时间极度专注的夜间礼拜而闻名,她整夜都在礼拜和祈祷,直到天亮。
三、声名远播与影响
拉比亚这种真挚而深刻的信仰,使她在巴士拉一带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许多当时的著名学者和苦修者都慕名前来向她求教,与她探讨宗教问题。
尽管拉比亚自己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她许多关于爱主和安贫乐道的诗歌和言论,被后来的苏菲学者们记录在他们的作品之中。特别是11世纪的权威教义学家安萨里,在其名著《宗教学重光》中引用并阐释了她的思想,使得她的观点也在逊尼派主流思想中得以传播和认可。
四、历史意义与启示
拉比亚·阿德维雅的故事和思想,在今天仍能给我们不少启发:比如在宗教实践可能逐渐形式化、律法化的环境中,拉比亚提醒人们信仰内在的精神层面和情感连接的重要性,强调与造物主之间爱的联系。
在伊斯兰教早期历史上,拉比亚作为一位女性宗教思想家脱颖而出,展现了女性在精神领域同样可以达到极高的境界并获得广泛的尊重。她所倡导的“无私之爱”,超越了特定宗教语境,触及了纯粹奉献和爱的本质,这种精神追求具有普世价值。
拉比亚的一生,是从极度苦难走向精神自由的传奇。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何为“纯粹的爱”,这种爱不为任何世俗回报,仅仅因为爱本身即是目的。她不属于任何政治派别或狭义的教派,她只属于“爱”,她严格的履行宗教功课,却赋予了他们全新的充满爱的内涵,她为后来的苏菲道路点亮了一盏明灯,告诉人们信仰的终点不是恐惧,而是爱。她的思想和故事,至今仍在激励着许多寻求精神成长和内心平静的人。
来源:娱七娱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