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隔十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举行,部署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在上海,一场关乎“如何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实践正悄然展开。明天(9月28日)开始,由中共静安区委宣传部、新华网、新华社上海分社、广东广播电视台上海记者站联合出品,上海市静安区融媒体中心、中虚为名(上海)科
时隔十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举行,部署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在上海,一场关乎“如何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实践正悄然展开。明天(9月28日)开始,由中共静安区委宣传部、新华网、新华社上海分社、广东广播电视台上海记者站联合出品,上海市静安区融媒体中心、中虚为名(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朵花开(上海)文化传播工作室联合制作的《申城寻珍·静安篇》正式上线。
当漫画家、摄影师、音乐人漫步上海,他们会如何用画笔、镜头和音符解读这座人民城市?让我们跟随他们一起穿梭静安,即兴创作记录城市温度。
漫画家“小林”林帝浣、德国摄影师尤兰达(Yolanda vom Hagen)、音乐人吴极,将跟随路威酩轩大中华区总裁吴越、心城市创始人朱一宁、知名文化博主Fu大爷,一同穿行于南京西路的摩登霓虹、苏河湾的水岸呼吸、“巨富长”的烟火人间,在街角与巷尾,探寻静安经典地标背后的故事。
漫步静安,每一步都是与城市灵魂的对话。
行走南京西路,从见证时代风云的上海展览中心,到引领消费潮流的南京西路商圈,这里是上海开放创新的缩影,川流的人群、林立的商铺里藏着城市的商业心跳。
驻足苏州河畔,这条流淌着百年沧桑的河流,既是上海珍贵的自然馈赠,更是承载人文记忆的瑰宝。
转向“巨富长”,在市井巷陌的烟火气中发现静安的另一面魅力,当高楼越建越高、道路越修越宽,这座城市始终以细致入微的民生关怀,呵护着每个人的“小确幸”。
系列视频还将通过新华社英文版App、Facebook、Youtube,新华网英文版网站、Facebook、Instagram,静安融媒Facebook等海外社交媒体渠道进行全球推广。
本片导演
对于此片也有话说
一起来看导演手记↓↓
向上滑动阅览
导演手记
文 | 黄凯
我是黄凯,一个出生在上海,成长在上海的“80后”影视人、《申城寻珍·静安篇》系列视频的导演。在本系列短视频中,我们邀请了三位深谙城市肌理的“城市向导”——朱一宁、吴越与Fu大爷,由他们各自设计了一段独家的City Walk。他们不只是介绍者,而是联结者——带领来自广东的漫画家小林、德国的摄影师Yolanda和本地音乐人吴极,穿梭于街巷之间,以画笔、镜头和音符作为他们回应的方式。一幅速写、一张照片、一段旋律,都是与这座城市一次次细腻而真诚的对话。
自从我国优化旅行签证和通关政策以来,又随着海外社交媒体上兴起的“中国旅行热”,外籍游客入境数量激增。而他们往往把第一站选择在上海。这在中文社交网络中已经被套用游戏用语笑称为“进新手村”。我本人时常能刷到老外博主发的中国旅行视频。他们在惊叹上海的现代和数字化之余,很多人的行程却往往大同小异——南京路、外滩、豫园、陆家嘴,有更多时间的兴许还去一趟朱家角。我有时真是替他们捏了一把汗——他们甚至想不到要逛一次上海博物馆,或是看一场申花或是海港的球赛。他们或许会尝一下上海小笼包,可只有我们这些刁钻的本地人才知道,全宇宙最好吃的小笼包究竟在哪个角落。
多年前,我的第一部电影《上海公园》上映。故事并没有选在最知名、最典型的上海地标发生,却是在现已关园的锦江乐园。在看似平凡中要找到不凡感受,就像是自己作为上海人的使命一样。这份也许不该有的“偏执”似乎也浸润在《申城寻珍·静安篇》这套影片的创意过程里。
《申城寻珍·静安篇》又名《In Shanghai·Jing'an's Hidden Gems》,英语语境下的“Hidden Gems”除了字面上“隐藏珍宝”的意思外,特指旅游指南中一些本地人才知道的小众地点。现在想来,这组潜意识的呼应让我在和三位城市向导设计行走路线的时候刻意避开了最热门的网红景点。我们试图讲述即使是本地人也未必熟知的动人点滴——它有可能是个体的,或是历史的,甚至可能是与国家和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我希望这套视频在海外播放时,能帮助到一些计划来上海旅行的人,帮助他们感受到旅行指南书或导游公式化口播之外的独特体验——与一些深爱上海的来自本地、外地、外国的艺术家用心编织的作品一起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不论是朱一宁、吴越、Fu大爷,还是小林、Yolanda、吴极,不论来自天南海北,我们都深爱上海这座城。Yolanda已在上海定居15年,用她的话说,“上海已经是一个我称作‘家’的地方”。这种默默的、不总是挂在嘴边的爱,会在恰当的时刻自然地生发出来——不论是一首小曲,还是一段视频。
我希望这套视频、这趟行走不只是一次简单的City Walk。这些心里感觉与这座城有强烈联结的艺术家应该是有很多话想说,有很多对城市的爱意想要表达。我希望他们找到自己“有感觉”的地方,创作出以地名来命名的作品。因此在影片策划阶段,拉创作微信群的时候,我要求拍摄完成前不能把讲述人与艺术家拉到一个群里。行走的线路被刻意对三位艺术家隐瞒(连拍摄通告单都制作了两份不同版本以避免向艺术家提前透露行程)。我希望能保留那份“真实”和“当下”。艺术家都是感性的,那种“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感觉,那种惊喜能给予艺术家以真实的刺激,成为他们创作的、只属于“当下”的动力。
终于,拍摄完成了。从此以后,有一首歌叫《天后宫》,有一幅画叫《恒隆广场》,有一张摄影作品叫《巨鹿路》,凝聚着艺术家对城市的爱。这种爱无需言语输出,而用作品无声流露。我一直期待,如果上海每个地标、每条马路、每条弄堂都能有属于自己的艺术品,并且走在大街小巷随时就能被感知,这是多美妙的一件事。
天后宫戏台的大门静默矗立,上海展览中心的尖顶巍然庄严,“巨富长”的梧桐树影斑驳流转——《申城寻珍·静安篇》将围绕这三处地标行走。各位看官,请允许我向您推荐《申城寻珍·静安篇》(In Shanghai·Jing'an's Hidden Gems)系列短片。请关注。
《申城寻珍·静安篇》系列视频共三集,
9月28日起每日推出一集,
邀你跟着视频一同穿梭静安,
读懂城市的温度,
发现藏在每一处角落的美好!
来源:上海静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