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联大演讲遭冷遇,多国代表集体离场,会场空荡显尴尬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7 13:11 1

摘要:9月26日,联合国大会现场,数十国代表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演讲时集体离席。根据联合国官方统计,超过120位代表未等演讲结束便离开座位,现场画面一度空旷。国际主流媒体罕见同步聚焦,路透社、CNN、半岛电视台等全球头部平台第一时间推送相关画面。联合国新闻署同日发

9月26日,联合国大会现场,数十国代表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演讲时集体离席。根据联合国官方统计,超过120位代表未等演讲结束便离开座位,现场画面一度空旷。国际主流媒体罕见同步聚焦,路透社、CNN、半岛电视台等全球头部平台第一时间推送相关画面。联合国新闻署同日发布声明,称本届大会“史无前例地出现了大规模代表退场抗议”。

联合国大会素以庄重著称,代表们的集体行为往往被解读为国际风向标。此次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原本议程紧凑、各国代表高度关注。然而,随着内塔尼亚胡登台,气氛骤变。联合国会议厅内,现场代表排队离场,部分国家代表甚至在走廊内短暂停留表达抗议。联合国新闻官现场记录,退席数量创下近十年峰值。以色列官方会后表示,内塔尼亚胡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但依然坚持完成演讲。

现场气氛极为复杂。少数以色列盟友代表选择留席并鼓掌致意,但嘘声和沉默成为主旋律。演讲结束,观众席上仅余零星支持者,国际媒体用“尴尬”“冷场”作为头条关键词。多家媒体援引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团消息称,退场国家代表主要来自近期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成员国,以及部分中东、非洲、拉美国家。

加沙地带局势本已剑拔弩张。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突袭以色列,伤亡与绑架事件让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据以色列国防军公布,截至2025年9月,相关袭击事件共造成以方约1600人死亡、数百人被俘。以色列随即对加沙实施军事打击,导致联合国最新统计加沙当地平民死亡已超3万人,伤者逾7万。国际红十字会、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等多家国际组织连续发声,警告加沙地区出现严重人道主义危机。

在此背景下,内塔尼亚胡的演讲选择了彻底强硬的表述。他点名哈马斯,逐一念出仍被扣押以色列人质姓名,并强调“以色列不会遗忘任何一人”。他警告哈马斯,如果人质不放,军事行动绝不停止。以色列国防部同时宣布,在加沙多地架设高音喇叭,向民众和哈马斯同步播放总理演讲录音。国际社会对此做法反应不一,有人权组织批评以色列“宣传攻势升级”,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则呼吁各方克制。

内塔尼亚胡还激烈反对近期多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决定。他在演讲中指责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助长极端主义”,并用“美国在911恐袭后允许基地组织建国”作类比,称这是一种“对恐怖主义的纵容”。以色列议会数据显示,2024年底议会投票中120名议员里有99人反对立即承认巴勒斯坦国。内塔尼亚胡强调,这代表以色列主流民意。

今年联大期间,内塔尼亚胡胸前别着二维码成为媒体新焦点。这个二维码直通以色列政府设立的“10·7纪念平台”,平台公开大量袭击现场图片与视频,旨在向国际社会展示以色列受害者遭遇。联合国会议现场,主办方曾提醒代表不要随意扫描非官方二维码,部分国家代表则表示“更关注实际政策而非宣传道具”。

内塔尼亚胡的“道具外交”并非首次。本次演讲,他连续展示四块标语牌:分别列举伊朗、哈马斯、真主党、胡塞武装对美国及西方的敌意。最具争议的道具是一块“你知道谁在高呼‘美国去死’吗?”的测验牌,答案是“以上全部”。以色列媒体评论,这种直白的视觉表达,意在强化以色列的“孤胆守护者”形象。

然而,这种强烈的舞台感并未换来预期的关注。大量代表对二维码与道具表现出冷淡,甚至在演讲刚开始即集体离场。国际评论普遍认为,这一场景说明以色列的叙事正遭遇多国广泛质疑。

中东局势再度紧张。中国外交部近期多次强调要保护平民、避免人道主义灾难。9月初,中方曾公开提醒以色列领导人“注意言行、管控风险”,并支持联合国推动两国方案。美国则处于微妙平衡:一方面继续为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另一方面白宫、国务院近期多次呼吁以色列“减少加沙平民伤亡”,并敦促双方恢复对话。

俄方态度同样具有代表性。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9月中旬重申,反对一切针对平民的暴力行为,呼吁联合国框架下多边协商解决冲突。欧盟则因内部成员国立场分歧,至今未能达成统一声明。法国、挪威、西班牙等国先后单方面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进一步激化以色列与部分欧盟成员间的外交摩擦。

数据层面,联合国难民署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加沙地区流离失所人口已超180万,近70%民众面临粮食短缺。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连续轰炸和封锁导致加沙医疗系统几近崩溃,婴幼儿死亡率自冲突升级以来上升了30%。

国际社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虽然以色列政府强调安全至上,但美国、欧盟、阿拉伯联盟等多方压力不断上升。联合国安理会本月第三次紧急磋商未能就停火达成一致。与此同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宣布正制定“新巴以和平计划”,并通过社交媒体称“全球将见证哈马斯人质释放的转折点”。不过,白宫现任团队并未正面回应,显示美方内部对于调停方案仍存争议。

以色列国内舆论也在发生变化。根据特拉维夫大学最新民调,约58%以色列人对政府加沙政策表示担忧,超37%民众希望寻找更有效途径释放人质。加沙地带,联合国救援队伍多次遭遇阻碍,物资短缺已成为常态。国际红十字会和“无国界医生”等组织呼吁建立人道主义通道,但以色列军方坚持现有安全审查机制。

本届联合国大会的一幕“空场”,不仅仅是一次外交抗议,更折射出全球地缘格局的加速重构。以色列与多国在如何解决加沙危机、是否承认巴勒斯坦国等核心议题上分歧明显加深。外交舞台的冷场,预示着国际社会对单边强硬政策的忍耐临界点正在逼近。

对于内塔尼亚胡来说,一场被全球聚焦的“空场”演讲,或许比任何一次激烈争辩都更具分量。未来加沙局势如何变化,国际社会是否能找到新的平衡点,各方都在密切关注。联合国大会的冷遇,正是一次全球秩序转型期的真实写照。

来源:钦点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