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老戏唱响城乡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7 12:40 1

摘要:9月24日,记者从市新闻办召开的“廊坊市启动2025年濒危剧种——炊庄高腔戏百场惠民演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有效保护与传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传统戏曲艺术在民间的普及与传播,我市正式启动“2025年濒危剧种——炊庄高腔戏公益演出”活动。自2025年10月

转自:廊坊日报

本报讯(记者 张甜歌)9月24日,记者从市新闻办召开的“廊坊市启动2025年濒危剧种——炊庄高腔戏百场惠民演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有效保护与传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传统戏曲艺术在民间的普及与传播,我市正式启动“2025年濒危剧种——炊庄高腔戏公益演出”活动。自2025年10月起,持续数月、覆盖广泛的百场惠民演出,将在安次区、广阳区、永清县等地的乡村与社区开展,最大限度方便当地群众观看,让这门沉淀了三百年历史的古老剧种,重新“活”在群众身边。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炊庄高腔戏的起源可追溯至清代,发源于广阳区九州镇炊庄村,因完整保留了高腔剧种的原始唱法,被戏曲界专家誉为“中国古老戏剧文化的活化石”。它的原始唱法,声调高锐,铿锵有力,以锣鼓伴奏,其唱腔雅俗相兼,表演古朴喧闹又委婉抒情,尤以“火彩”“血彩”等独特表演特技和丰富的历史袍带戏剧目著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目前,该剧种传承面临困境,仅靠第九代代表性传承人李书芝及30余位会员艰苦支撑,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据悉,本次公益演出活动是市文广旅局针对濒危剧种实施的一项重点扶持与推广活动,演出剧目均为炊庄高腔戏经典传统作品,包括《十万金》《罗章跪楼》《红逼宫》《小闯山》《回庆阳》《大家围》等成本大套的历史题材袍带戏。为最大化吸引观众,营造沉浸式的观演体验,绝大部分演出将安排在室外宽敞场地进行,每场演出时长约为60至90分钟。

市文广旅局艺术科科长薄琳介绍,炊庄高腔戏本身源于乡村,是一种深厚的“会戏”,回归乡村演出是其回归本体、滋养根脉的最佳方式,乡村广阔的户外场地更利于展现高腔戏“声调高锐、铿锵有力”的艺术特点。此次百场公益演出不仅是一场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面向全市人民的、生动的传统戏曲普及课。

市文广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鹏飞表示,此次百场公益演出不仅是一次大规模的文化惠民活动,更是一次针对濒危剧种的“抢救性”记录和传承实践,通过送戏下乡的方式,让独具地方特色的古老艺术重新扎根于其生长的土壤,唤起百姓的文化记忆与乡土情感,并吸引更多社会关注,为炊庄高腔戏的持续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古老的戏腔即将再次回响在冀中乡村的广场巷陌。届时,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前往现场,亲身感受炊庄高腔戏这一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共同见证传统戏曲保护的重要成果,携手守护我们共同的文化根脉。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