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主打“家庭欢聚餐厅”,还专门做儿童餐,结果给宝宝吃的是保质期12个月的预制食材;一个靠“户外性能”“高山精神”圈粉,转头就联合艺术家,去生态脆弱的喜马拉雅山搞烟花表演。
最近西贝和始祖鸟这俩牌子,算是把“老登思维”的坑踩得明明白白。
一个主打“家庭欢聚餐厅”,还专门做儿童餐,结果给宝宝吃的是保质期12个月的预制食材;一个靠“户外性能”“高山精神”圈粉,转头就联合艺术家,去生态脆弱的喜马拉雅山搞烟花表演。
说实话,这俩操作看下来,我都替它们捏把汗,消费者的话语权早回来了,还抱着老一套的傲慢,不翻车才怪。
先说说西贝,之前西贝喊“家有宝贝,就吃西贝”的时候,我还觉得这定位挺准的,毕竟现在家长带娃出去吃饭,就想找个放心的地方。
结果罗永浩一质疑预制菜的事,西贝的回应居然是“我很委屈”。
老实讲,这回应真的没说到点子上。
新一代父母选儿童餐,最看重啥?不是服务快不快,是食材新不新鲜、透不透明。
我看过《2024中国儿童餐饮安全消费报告》,里面说82%的家长选儿童餐,第一标准就是食材新鲜,能接受保质期超3个月预制菜的,也就28%。
西贝倒好,直接用12个月保质期的,这不是跟家长的需求对着干吗?
后来#西贝儿童餐预制菜#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超2.8亿,超60%网友说“不会再带孩子吃”,这结果其实早能想到。
再看始祖鸟,本来它之前还跟“中国山地环保联盟”合作,去喜马拉雅清理登山垃圾,累计清了超5吨,当时户外圈还夸它懂行。
结果这次搞烟花表演,选的地方还是西藏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当地文旅局2024年就明确说“生态敏感区不能搞大规模烟火活动”。
很显然,始祖鸟没搞懂自己的核心受众。
户外爱好者买它的产品,冲的是“高山精神”,是对自然的敬畏。
它倒好,为了讨好“喜欢征服一切的成功人士”,把老粉最在意的生态抛到脑后。
《2025全球户外品牌营销趋势报告》里说,72%的户外爱好者买东西,会看品牌有没有环保理念。
这次事件后,始祖鸟小红书笔记里“失望”“取关”的词,从3%涨到41%,这就是背叛受众的代价。
其实“老登”的问题,根本不是“老”,是“自满”。
以前靠某套方法成功了,就觉得自己永远对,还想“教导”消费者。
比如有个传统家电品牌,2024年还抱着“性价比=销量”的想法,不管年轻消费者要“智能交互”,结果全年销量下滑18%。
反观那些新锐家电品牌,盯着“年轻租房人群”做产品,增速直接冲到45%。
如此看来,不是时代变快了,是“老登思维”太滞后了。
讲完西贝和始祖鸟的坑,咱们得琢磨琢磨,为啥有的品牌就能避开这些问题,还能越做越大?
我观察了这几年起来的牌子,发现它们都在走同一条路,不盯着“品类第一”,专做“人群唯一”。
就说lululemon,它从来不喊“瑜伽品类第一”,而是围着“超级女孩”做社群。
2024年它搞了“全球大使计划”,找了6000多个瑜伽教练、运动博主,每月办200多场社群活动,参与的人超10万。
结果呢?用户复购率高达72%。
说实话,现在消费者买东西,不只是要产品好用,更要找“身份认同”,我用这个牌子,就说明我是这类人。
还有刀法的老朋友Babycare,也不自称“母婴行业领导者”,就盯着新一代父母。
它还联合中科院心理所做了本《新一代父母育儿焦虑白皮书》,配套搞“育儿咨询”服务。
2024年它的用户留存率涨到68%,这就是懂人群的好处。
泡泡玛特和老铺黄金也一样,本来泡泡玛特就一小群潮玩爱好者喜欢,还被人嘲笑“小众”,结果越做越火。
现在连30-35岁的家庭用户都成了粉丝,它推出的“亲子盲盒”,让复购率从35%涨到45%。
老铺黄金更精准,盯着“高净值女性”,做“东方美学+非遗工艺”的首饰,客单价1.2万元,比行业均值3000元高了4倍。
刀法说的“人群战略”,其实就是一句话:以前品牌抢“品类”,现在要抢“人群”。
刀法智库2024年的《人群战略白皮书》里说,做人群战略的品牌,平均营收增速35%,比快消行业均值17%高了18个百分点。
而且新锐品牌靠这个模式盈利,比传统模式快40%。
本来我以为“人群战略”只是换个说法,后来发现不是。
传统品类战略是“我最好,你买我”,人群战略是“我懂你,我为你做”。
比如lululemon对“新手瑜伽者”说“入门友好”,对“资深爱好者”说“专业性能”,这就是“分层叙事”。
传播学里说,这种方式能让品牌占领心智的效率提高50%,还不会让消费者反感。
毫无疑问,这才是现在做品牌的正确姿势。
既然人群战略这么管用,那品牌方该咋落地呢?总不能光知道理论,没法实操吧?
其实刀法早就想到了,2021年就搞了“人群战略总裁营1.0”,内外、观夏、MAIAACTIVE这些现在的热门品牌,当时都是创始人亲自去的。
观夏就是个好例子,2021年参加完1.0,2023-2024年门店从15家扩到38家,营收从3亿涨到9.6亿,增速220%。
MAIAACTIVE更实在,学完就落地“女性运动社群”,2024年会员超百万,私域GMV占比35%。
不过刀法也没停下,又打磨了5年,还做了2年实战咨询,2025年才推出新的“人群战略总裁营”,专门“孵化超级品牌”。
为啥这么谨慎?因为刀姐觉得,光讲课没用,得能落地才行。
这次的总裁营,有三个核心模块,我觉得特别实用。
第一个是“新时代品牌战略地图”,帮品牌找“超级用户”和“原点人群”。
有个食品品牌靠这个工具,找到了“都市轻养生人群”,做了低糖早餐,上市3个月复购率30%。
第二个是“分层叙事战役方法”,不是光讲理论,而是1V1实战演练,走“需求诊断-方案设计-效果预判-调整优化”四步,2024年试点的品牌,都明确了年度方向。
第三个是“同频高层圈子”,只招50个品牌决策层,都是十亿、百亿级的实战者,观夏和Babycare之前还在圈子里联名做产品,卖了5000多万。
这次上课的老师,是刀姐领衔,还有好多实战CMO出身的专家,他们都做过千万级的咨询项目。
而且只招50人,必须是创始人、CEO这种1号位,还要面试筛选,前10名有早鸟价。
说实话,现在做品牌,难的不是懂理论,是落地。
2024年《中国消费行业战略调研》里说,83%的十亿级品牌决策者都觉得“落地难”,要么缺工具,要么团队想法不统一。
而刀法这个总裁营,刚好解决了这些问题。
西贝和始祖鸟的翻车,其实是给所有品牌提了个醒:“老登时代”真的过去了,现在是“人群偏爱”的时代。
以前品牌靠傲慢就能赚钱,现在必须懂消费者、尊重消费者,不然再大的牌子也会被抛弃。
那些成功的超级品牌,不管是lululemon还是Babycare,都证明了“人群战略”的威力,你懂消费者,消费者就会为你买单、为你站台,帮你从“小众”变成“大众”。
对于想在2025年突围的品牌来说,刀法的“人群战略总裁营”可能就是个机会。
毕竟现在的消费市场,比的不是谁资历老,是谁更懂用户。
我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品牌,靠人群战略成长起来,甚至走向全世界。
来源:由典学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