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大妈,您刷牙时用冷水还是温水啊?”“当然是冷水啊,从小就习惯了。”“可您知道吗?今天的检查发现,您的牙龈有点萎缩,可能和日常刷牙方式有关。”这是一间社区卫生室里最常见的一幕。王大妈,今年64岁,平时身体不错,从不抽烟喝酒,饮食清淡,儿女都夸她健康。但做口腔
“王大妈,您刷牙时用冷水还是温水啊?”“当然是冷水啊,从小就习惯了。”“可您知道吗?今天的检查发现,您的牙龈有点萎缩,可能和日常刷牙方式有关。”这是一间社区卫生室里最常见的一幕。王大妈,今年64岁,平时身体不错,从不抽烟喝酒,饮食清淡,儿女都夸她健康。但做口腔检查时,医生却摇摇头,提醒她必须重视牙齿保健,否则可能影响到全身健康,甚至寿命。
很多人以为,刷牙只是防止牙齿蛀坏,其实,研究显示,口腔健康和心脑血管、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等慢性疾病息息相关。在60岁以后,如果刷牙没有做到位,隐患真的不小。“有些习惯你没在意,可能正悄悄影响寿命。”医生这样劝告,希望更多人能重视。
那么,60岁以后,刷牙究竟有哪些容易忽视的细节?哪些错误做法最容易“偷走健康”?接下来,有真实故事,有新鲜证据,有实用建议,帮你逐步揭开答案。
或许很多人从未想过:一把牙刷,影响的不止是笑容,更有可能影响你的余生健康。中华口腔医学会、北京协和医院等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老年人群牙周炎患病率高达70%以上。如果牙周炎没得到有效控制,细菌可通过牙龈进入血液,导致心梗、脑梗等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显著上升。
英国一项纳入11870名中老年受试者、跟踪6年的口腔健康研究显示,每天规范刷牙2次、控制牙菌斑的人群,因心脑血管等疾病死亡风险下降12%-20%。而“随便刷、偶尔刷”的对照组,则全因死亡率提升了18.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报告》中也提到,60岁以上人群仅有32%的人能每天刷牙2次以上,正确率还不到15%。而牙周炎等口腔问题,却成为中老年慢病恶化的重要诱因。
医生直言:口腔是全身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刷牙做不好,很多全身病变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埋下隐患。因此,年龄越大,越要关注牙齿保健的小事。
案例回到王大妈。她虽然坚持刷牙,但下面4个错误几乎每天都在重复:
忽略牙龈:很多老人只刷牙面,忽略了牙龈沟及牙间隙。牙菌斑其实最易藏在这些“不易刷到”的地方,久而久之形成牙结石、引发炎症。
刷牙用力过猛:“刷牙越用力越干净”是误区。调查显示,超八成中老年人刷牙力度过猛,导致牙龈萎缩、牙根暴露,反而伤害更大。
冷水刷牙:王大妈习惯用冷水,觉得“省事”。但口腔专家建议,刷牙用过凉的水会刺激牙本质过敏,还不利于清洗牙垢。温水更适宜口腔健康。
选错牙刷和牙膏:毛太硬、头太大、牙膏刺激性强,都是中老年“常翻的旧账”。研究提示,60岁以后建议用软毛小头牙刷,配合含氟温和牙膏,能显著减少牙龈出血和过敏率。
这些看似简单的细节,每犯一条,都会让口腔屏障变脆弱,也让慢性炎症乘虚而入。更有专家研究指出:牙周炎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几率比口腔健康人群高出约23-28%,尤其在高血压、糖尿病基础上,更是“雪上加霜”。
其实,不少60岁以上老人饭后漱口代替刷牙、只早不晚、牙签代替牙刷等省事做法,都是“打折”的健康投资。
如果你关注健康、想预防慢性病,下面这几条刷牙法则很可能就是“寿命加分项”:
坚持早晚各刷一次,每次3分钟
权威指南建议,每天至少早晚各刷一次,晚上临睡前那次尤为重要,能清理一天残渣和菌斑。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3分钟。
选择温水+软毛小头牙刷
温水避免牙本质过敏,软毛防止损伤牙龈。牙刷3个月一换,刷毛分叉立即更换。
掌握正确刷牙方式
“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龈呈45度角,轻轻横刷2-3颗牙齿为一组,来回震动,逐步刷全口。不要“拉锯式”快速来回刷。
选用含氟温和牙膏,防蛀固齿
含氟牙膏能显著防止龋齿。如有牙齿过敏或牙龈出血,可选择敏感性牙膏/专用药物牙膏。定期轮换更有助预防耐受。
餐后及时漱口,但不能代替刷牙
饭后漱口是好习惯,但不能代替刷牙。如不方便刷牙,可用牙线清理牙缝,减少菌斑累积。
定期口腔体检+洁牙
每年至少进行1-2次口腔健康检查,如有条件可半年洗一次牙,能早期发现并防治隐患。
千万不要小看牙齿“小毛病”。多项研究已经证实:牙齿健康与寿命长短呈正相关,良好的口腔习惯既是慢病防线,亦是幸福晚年的“投资”。
小结与温馨提醒
刷牙,看似简单,却能让你远离很多疾病,甚至增加多活5-10年的机会。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有口腔问题不妨及时就医、听从正规医院医生的个体化建议,而不是依赖网络偏方。
你今天刷牙的方式,就是明天健康的起点。从现在开始,好好刷牙,让健康多陪你十年不后悔!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华口腔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
3.《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报告 (2021年版)》
4.“Oral health and mortality risk”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22)
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与口腔健康专题报告》
6.《牙周炎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多中心大数据研究(协和医院,2021)》
7.“Association between oral hygiene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elderly” (Harvard Public Health Review, 2023)
8.《中老年慢性病与口腔微生态失衡关系探讨》
来源:科普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