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凶猛辍学狼|00后样本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7 11:36 1

摘要:我初一全校第一,当时觉得考清华北大没问题,可初二就开始不学习了,叛逆,想赚钱。当时玩游戏就能赚一两千,就决定将来一定不要上班,上班挣的是死工资。

1|下本手

我初一全校第一,当时觉得考清华北大没问题,可初二就开始不学习了,叛逆,想赚钱。当时玩游戏就能赚一两千,就决定将来一定不要上班,上班挣的是死工资。

初中毕业有两个选择,花10万上重点高中,或读3年职中,再两年拿大专文凭。我觉得,上大学也是为个文凭,不是为真正学东西。

我是农村的,父母很扎实,很稳,但又给我自由。我是小学四年级,有了村里第一台电脑,然后玩游戏,接触到很多人。所以这一次我自己做了决定。

后来我在学校里一直玩游戏,倒买倒卖道具,奶奶给了两万块本钱,我赚了十几万。我当时的名字叫“诚信为本”,坚持这一条。也广交朋友,比如公会里的大佬,在他们工会里花钱,也陪他们打游戏,提供情绪价值,他们会帮我拓展人脉。我在圈里做到了第一。

但后来游戏有一次迭代,装备不值钱了,赔了3万块。赔钱是小事,我觉得这是不受掌控的,不稳,所以我开始想去做连锁店。

我17岁去北京学餐饮,后来就自己开店,最开始一天卖40单,亏损。合伙人是我们村的,做了三个月他想关店,我就一个人坚持。

我迭代菜品。设计出了新系列,比如烧烤,比如在淘宝上弄到一款很好的酱。我会去看别人的店,站在客人角度去想,该怎么做才好。基本是别人验证过的,我去学习。我自己做的原创基本上失败了。

半年,30平米的店,做到一天1500块,盈利了。那时,碰上快手起了一波流量,我教了100多个学员,赚了20万。

2018年开始上外卖,我又在网上学习新技术。我觉得,头像一定要突出,海报一定要好看。一开始我就用手机,自己去拍每个菜品,p的很好。等到其它餐馆也这样做,我就请专门的摄影师去拍。评价要维护好,每天我6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差评。

我一直喜欢钻研,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做黑客了,在网上刷钻。搞外卖也是差不多的事。我很快做到商圈第一。

商圈里很多40多岁的人,都抗拒外卖,因利润低,差评也不好处理。我18岁,能做到两三倍的营业额,他们佩服我。

后来我决定在大学附近的城中村做个纯外卖的店,拉了几个很崇拜我的同学加入,第一个月就做到第一。我就想开连锁。

那时出了一款游戏叫吃鸡,我玩上瘾了,有半年没去店里。我是完美主义,肉糊了,就不送出去。但他们不注重品质,我不在,营业额就跌了。

我回去时,顾客已不信任店了,合伙人也不信任我了,走了,店就关掉,回到原点。但我自己坚持,就去拉了一个发小,又开始干,后来有一波红利,一个纯外卖的店做爆了,一天600单。

我就去吸引加盟,招了很多大学生,一起招商。这时我已经创业过几年,成熟了。大学生不是朋友,所以更好沟通。然后招商也爆了,一年做到200家店。

但后来美团上了那种膨胀神券,店给出去的补贴的数额会不停往上加,纯外卖走不通了。

我一直想的是赚钱。有些大哥,他们是退休之后开店的,就说你是有潜力的,但先要把事做好,再想赚钱。不要追求规模,要追求好的模式。

我就转成堂食加外卖的模式,不停打磨,也一年做了几十家加盟。再迭代,我觉得夫妻店加盟不是未来,因品质不好把控,以后要做超级加盟商,像霸王茶姬,就不用跟小夫妻磨嘴皮了。

我21岁开始读毛选。老毛调研很细,但调研不是只问问题,很多事问不出来。我进店,什么都看。看人点什么,怎么点,怎么吃,怎么走人。

我党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都凭着意志力走出来了,我现在的困难根本不算事,所以要倒逼自己成长,我要成为王兴张一鸣那样,做很牛b的公司。

然后就开始焦虑,我想,他们25岁在做什么,相比之下,我太low,我觉得看不到希望。我小时候认真学习本来可以上清华北大的,看到王兴张一鸣,觉得当时不上大学是做错了。但没当时的决定,也没现在的我。

在这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普通人,在圈内得到别人认可,我很骄傲。但后来感觉不对,不是段永平讲的平常心。刘邦也不是天生就是天才,撒泼打滚几十年,只是碰上时代的机会,做对了选择。

所以我就开始回归自己。做个普通人,心态特别舒服,开心,没压力,没有一定要的东西。有一段时间我的签名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我之前不喜欢拼多多。看到人讽刺黄铮,要员工996,没人性。谁要我帮着“砍一刀”,我就恨这个人,他在消耗朋友的时间。

但后来发现,其实黄铮给了员工很多钱,是用钱买他们的时间,这些人又是愿意的,否则他们会走。

我的管理就转变了。黄铮说,付给员工的钱,是对未来的投资,而不是当下的费用。所以我也把招人当做投资,一定要找好的人,给足够的钱。

以前我宁愿我累,也不要你累,下班了之后,员工休息,让加盟商都给我打电话。后来我觉得企业要找牛人,要筛选有野心的人,付更多的钱。大善无情。要站得高,看得远。

后来黄铮所有内容我都找来看,当然每个人都在信息漩涡里,但从我的角度,我觉得他是很真的人,他聚焦,克制,长期主义。他不受资本影响,他预测到业绩下滑,就直接告诉你,股价马上暴跌,该怎样就怎样。

之前我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满足对自己的期望去努力,但后来我就变成,想学就学,感兴趣才学。我更坦然,内心自由。

在浙大讲座,有人问段永平,怎么看浙大校训的勤奋。段永平说,勤奋不是最重要,做对选择才最重要。

段永平就很坦然,他不看别人希望他怎样说,他就讲相信的事。很多大佬也是坦然的,我在微博给他们发私信,他们会给我回。

最近我改变了,有天中午睡不着觉,就悟了,我不羡慕王兴张一鸣了,我觉得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像didi上面也放金融贷,其实就只为赚钱。我觉得不要被欲望绑架,很多人做大,是因社会希望你做大。我们很克制去赚加盟商的钱,若你有个事赚了他的钱,当然也赚的到,但会把你搞得什么钱都想赚,内心是不舒服的。

黄铮说,创业是和一群小伙伴一起做事,很开心。这是坦然。我不要为着把企业做大这个目的去,人要做喜欢的事才有复利。你为赚钱去做一个事,跟因一个人有钱而娶她是一样的。

以前我是工作狂,晚上都要学习,但现在我晒着太阳,晚上会去公园闲坐。以前我出去考察,从早吃到晚,但现在我上午出去考察两三家,中午回去休息,下午再出去。这样状态更好,学到更多。

我去年把微信名字改成重剑无锋。不要总想有妙手,要下本手,练好基本功。

比如健康,有人就想,生病了要找好医院,做好手术,就解决了,为了这个要挣钱多,才能找到好医生。这是下妙手。但另一种就是注意当下,健康生活,放松,吃好的食物,再接受结果是不受控制的。这是下本手。

下本手最重要是做对的事,而不是只把事做对。比如做餐饮,食材的渠道、口味最重要,产品才是根。一个酱料我也会打磨一年,总觉得不够好。

我也经常观察理发店。最重要是问清楚,你想怎么洗头,有人需要很快洗完,不要浪费时间,有人就需要你认真洗,他要放松。不要用自己的套路一刀切。

怎么理也要沟通。不是只凭自己的灵感,要搞清楚他喜欢什么。现在小红书上有很多图片,但很多人没有好好用起来。

我本来是完美主义者,后来变成极致主义,区别是,你要在关键有效的部分才需要完美,其它就略去。

但也有人告诉我,乔布斯讲的是,一个柜子的背面,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要完美。所以你到底是要取悦自己,还是取悦别人。取悦自己,就一切都要完美。

丁磊就是个很开心的人。他养猪,做音乐,都是喜欢的事,也给出了结果。网易音乐跟QQ音乐的维度就不一样。

我喜欢思考,搞创意,不喜欢执行。以前是全能,什么都搞,虽然都能高于一般水平。现在我聚焦,仔细研究顾客,业务模型。招商和供应链都交给同事去做。

我有个朋友也是做餐厅的,喜欢下闲棋,做些看似当时无效的东西,比如他卖粉,但也参与社区文创,他认为对未来有帮助。

我很直,很多时候别人接受不了。我今年改了,我还是想说就说,但ego小了,我发心正,我想帮你,而不是攻击你,你不爱听就不爱听了。

身边的人能帮就帮,我学到的就一定会说出来。有个朋友做的是百年老店,他又新开了个快餐店,我就说这不对,你分散精力,是个大问题。他听了不舒服。

某团的主要矛盾是,只要平台一抽点,商家就不高兴。跟多多有点类似,你不断给店加成本,那价格必然上升,品质必然下降,最后都回到消费者身上。现在点一份饭,20块钱,只有3块钱毛利,怎么做。

今年外卖大战,店的GMV基本都在涨。蓝衣服那家是真在做补贴,红衣服那家喊的响,但其实是让商家出更多钱。我觉得东哥被下面人蒙了,他说免佣金,但其实也要抽十几个点,当然黄衣服那家抽二十几个点,但它也不挣钱,净利润很低。可兴哥就不会出来说话,他是扎实做事。

粗粮的东西我是不买的,它小家电做的就差,基本过了保质期就坏。我也看不出他有什么梦想,不真实,做事夸张。我要买车,就买宝马、丰田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真的安全。

现在食物的安全是大问题。食物一定要买大品牌,小品牌就算了。白鸡爪千万不要吃。深加工的,有添加剂的,不要吃。

超级碗这个品牌做的好,但在三四线是肯定没机会的,老百姓没认知。我买的猪肉是一般价格的4倍。山姆和甄选,好一点,但也不极致。小黄象做的很健康,用的无抗鸡肉,用橄榄油,没添加剂。

2|定慧的小灵儿

我 2002年出生在小城市,小学五年级,灵气开始丢掉了。老师重视成绩,而同学打游戏,我就跟着同学打游戏,成绩下滑,父亲决定让我在家上学,从10岁到高二,有 8年。

这种状况挺少见,可能是因我父亲,他是还有灵性那种成年人。他是老师,和母亲都吃素打坐,因信仰走到一起。

我13岁有点颓废,父亲带我去打太极,打太极那个地方离我家有十公里。他是练长跑的,想带我跑十公里去那个地方,打太极两个小时,再跑十公里回来。

我跟他对抗,在街上四处逃窜,他就在后面追。其实是心理博弈,他说:我可以跟你耗一晚上,我不会放弃。最后我同意了,跟着他跑了五公里,剩下五公里坐车回去。后来我习惯了,每天来回二十公里,再加两个小时太极。

父亲一直扮演校长+父亲的角色,所以很多时候我得不到他作为父亲的支持。

妈妈是上班族,每天下班之后很累,还要做晚饭。有天回来,她看见我白天吃饭的碗没洗,很沮丧。从那时我决定,吃完饭一定要洗碗。

2016 年,我去调研一个事。一个孩子,被家里送去戒网瘾。回来之后,他把妈妈关在房间里,让妈妈给他钱。他的父亲比较弱,没介入。而妈妈一再容忍,没报警。最后妈妈意外死了。

其实他尝试过自杀,自己没死成,就要在扭曲的关系中表达愤怒,要证明你是错的,我是对的。从这个事我发现,人一定会对自己负责,但若能力不够,就从自我负责转成自我毁灭。所以人需要跳出当下,去看自己看环境。

有次去中东,吃了款巧克力,是中东的一种枣,外面裹着黑巧,里面甜,外面苦。我觉得很神奇,就想复刻。我自己去买机器,做了100盒。我发现,从做一块自己吃,到量产卖给人,是两回事。每种原料都要考察十多家。刚开始买到劣质巧克力,后来才买到好的。过程中苦乐参半。

我在高二决定不高考了,2019年去广州上班。到现在有 6 年,我做了上百个项目,四处流浪的状态。其中最大的是一个在线教育社区,有700人。

市面上一直有各种体制外的学校,想唤醒人的各种天赋,用师徒制,手把手传帮带,也多是项目制,在具体任务里实践。但学费一年 10 到 30万,还是全日制。很多家庭承担不起。

所以我想把线上线下结合起来。比如你参加一个夏令营之后,一般人就散了,但可以让这些人一直相互陪伴,当然是在网上。

在家教育的孩子,很多有社交障碍,他们在一起容易吵架。比如基督徒,很保守,对同性恋非常排斥。也有像东北的小粉红,会批判自由派,双方会吵。

我们就另外做了个吵架群,像斗兽场,但在主群不能吵。我们还想设计联邦制,你自己可以成立小群,比如英语的、工作实习的、恋爱的、游戏的,各有主题。但小群的群主可以联合起来,搞公约协议。

我逐渐觉得,教育的本质,是用关系影响人。那每一种关系都有它的价值主张,比如父母的主张,学校的主张。所以我们需要跳出主流叙事,比如读大学找工作这样一个固定套路,反思自己想要什么,找自己的路。

做自由选择的难点在于,第一要有内心的稳定性,不要自我否定,才能坚持下去。还有就是信息环境,你生在一个做奶茶送外卖的环境里,成长性很低,限制你的想象力。你在一个互联网的环境里,能写程序,空间大很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人说,这八个字是教育的本质。从对自己负责的角度,我觉得是对的。其实快乐教育的问题是,人会缺乏立足社会的能力。

快乐教育会让人有个误解,觉得快乐是人生和社会的真相,但真相是残酷的,没有从天上掉下来的快乐。快乐教育的源头是欧洲,但欧洲的问题越来越多,他们快绷不住了,老本吃光了。缺乏压力,释放人性里的懒惰,是教育的大忌。

我的问题是,还没有安身立命,还在焦虑,找不到自己的节奏,还在摇摆。我现在四处漂流,像海上的椰子。我想行万里路,要见人。父亲认为我缺少规划,我还是海盗策略,撞10次,期望有一次成功就行。

我有些同学,他们有工作,有自己的赛道,他们是有根的。有个朋友,父亲搞开发的,他 12 岁跟父亲学开发,18岁有了名气,最近做了个记录旅行相册的应用,在 appstore上分发。他安身立命了。

但我还在历练中,我想要有足够的经验,再去做教育。我最想的还是为这一代年轻人找出路,用一个产业去承载这个事。这一代年轻人的问题,是在经济下行时进入社会,很艰难。其实他们没必要在城里卷,可以上山下乡。

2025年初,我走访了几十个村子,在一个福建的小村庄里住了一段。这里已空心化,只有几百人,很多空房间。外来的艺术家扎堆在这里,开画室,有人来学画画,搞直播,搞酒吧,搞民宿。当地政府也想引新人进来,想做数字游民的办公社区。

我在这里搞了次数字游民大会,有100多个人在这里住了两周,做了100多场活动,有博士分享他带着孩子旅居的故事,各种都有。

这里一个月只要 500块的生活费,一间房200块,300块买菜,一捆青菜只要3块。你可以帮当地的老人,可以在网上接单赚零花钱。在这里把自己再养一遍,等待市场复苏。

你可以在城里送十年外卖,但最后在技能积累上一无所有。也可以呆在一个村里,生活成本低,有时间建设性的打磨一门技能。

在家教育的优势,是自己独立思考。13岁别人还在迷茫,我就开始思考了,有时间差。但劣势是很难停下来,我一直没学个固定的专业。若做出海,也有机会,但我需要学西班牙语。能把程序码好,也能挣很多钱,但我没学好,我的基础能力缺乏。

我没学历,现在给自己背书的方式是作品,一篇 10万+的文章,很多一万+的文章,但要持续输出很难。更本质的问题是,我不自量力。想的很多,但很谨慎,缺乏能力把想的做出来。

解决方法就是要回到具体的事,不停把事做小。同时要研究怎么挣钱。若能挣到100万,能给同事发工资,那就会很顺利。但问题是怎么挣到100万,心里没谱。

我过去一段时间赚钱,靠的是给企业做媒体运营,剪视频,然后做休学孩子的陪伴。

有个孩子,我点燃了他。他在高三进入焦虑,自暴自弃。我跟他说,我没高考,但现在能一个月挣一万,你就算上大学,也不要去定义大学,那是你探索的空间。现在我教他剪辑,一个月能挣2000块。

大理有个社区,就是一些休学的孩子,每个孩子一个月交八千。他们给我一个月一万块,在这里做主理人,陪伴支持点燃他们。这是我保底的工作。

但我没去做,其实大部分家庭交不起八千块,曾经的我就没这个钱。我希望,要做就要用更低的成本,能通过线上的方式做教育。显然我现在没这个能力。

最近我沉下来捋了一下,感觉这代年轻人,相对普适的出路有5条。

1、追逐前沿的科技创新,例如AI。

2、新时代上山下乡。

3、出海,把货卖出去,把工厂开出去。

还有两条没有充分想清楚的:

4、蓝领维修工,在二十多年大基建后,经济下行,未来几十年要开始修修补补了。

5、健康、养老及死亡产业。

我现在选择第3条,出海。我估计中国渡过这个债务周期还需要10-20年。我想去还在高速增长的经济体闯一闯,趁自己还年轻。

我又捋了一遍出海的路线,比如:

1、通过“打工度假签证”去新西兰、澳洲的农场干苦力,攒第一桶金。

2、学一门硬技能,例如厨师、电工、焊接、汽车维修、开挖土机等等,去发达国家做月入几万的高薪蓝领工人。

3、入局 Tiktok,带着抖音那一套打法,把货卖到刚开放 TikTok 电商的国家。

4、加入正在崛起的海外制造业或物流企业,在墨西哥、东南亚成为一线管理者。

5、外贸出海,肉身出海到外国做销售、找订单、挖掘细分蓝海市场,把中国过剩的产品卖出去。

这些路径不一定光鲜,但都是真实存在,普通人可以复制的出口。

我最终看中的是第5条。二十多年前,中国加入 WTO 成为世界工厂,全球买家蜂拥而至。但近几年,随着贸易战和地缘政治,外部订单正在结构性变化。世界的需求依然存在,中国的产能依然强大,只是中间断了一层人,能把中国制造卖到全世界的顶级销售。

我想,这是属于我的时代红利。而义乌,恰好是这个赛道最好的起点之一。以前只在新闻里听过这个地方:“世界小商品之都”、“全世界老外来中国第一站”。但当我亲身来过,还是被震撼到。人山人海的夜市中,30%是老外,街边小店标配三门语言,流浪汉都会用五国语言要钱。

我正在义乌,正在扎根。

这是«00后渡劫»连载之 6

来源:峰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