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买金变了:从传家宝到社交符号,黄金市场正在“改朝换代”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27 23:51 1

摘要:最近刷小红书,总能刷到姑娘们晒黄金——有人戴着“气球小狗”足金吊坠在咖啡厅自拍,有人把攒了两年的黄金配珠串成“富贵手串”,评论区清一色“这也太会买了”“戴出去绝对吸睛”。

最近刷小红书,总能刷到姑娘们晒黄金——有人戴着“气球小狗”足金吊坠在咖啡厅自拍,有人把攒了两年的黄金配珠串成“富贵手串”,评论区清一色“这也太会买了”“戴出去绝对吸睛”。

曾经被吐槽“土气”的黄金,怎么突然成了年轻人的“社交货币”?

“以前买金是为了结婚备三金,现在买金是因为‘这个小狗太可爱了’‘这串珠子盘着解压’。”深圳水贝珠宝市场的商家老九感叹。

她的淘宝店靠卖黄金文玩配珠两年做到破亿,最夸张的客户囤了400多万的黄金珠子,“以前觉得黄金是压箱底的传家宝,现在年轻人把它当首饰戴、当玩具盘,甚至当‘投资+悦己’的双重资产。”

这种变化背后,是黄金市场的结构性转型。

据《2024淘系珠宝饰品行业趋势白皮书》,2024年中国珠宝市场规模突破8000亿元,其中黄金产品占比超73%,是绝对的“顶流”。

但与过去“按克卖金”不同,如今黄金消费的关键词是“设计溢价”——从“气球小狗”“墩墩猫”等爆款IP,到融合翡翠、珍珠的“黄金+”设计,年轻人愿意为“好看”“独特”多花钱。

在深圳水贝的黄金加工车间,设计师晶晶的“气球小狗”足金吊坠仍在赶工。

这个灵感来自女儿玩具的设计,用倒模、手工修金、打砂等10多道工序制成,13.5克的小吊坠卖出过万元,8天销量破千。

“以前黄金品牌总盯着‘婚庆’‘传家宝’,我们就做‘不会漏气的快乐’‘戴得出门的态度’。”晶晶说,她的淘宝店“许小姐定制珠宝”靠12年设计积淀,积累了一批“跟着买十年”的忠实粉丝,复购率高、退货率低至8%。

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

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黄金饰品市场规模达4132.9亿元,其中设计驱动的细分赛道增速远超行业平均。

老九的黄金文玩配珠、老铺的古法黄金、琳朝的高定金饰,都在通过“小而精”的设计抢占年轻人心智。

正如《2024中国古法黄金珠宝行业发展现状》指出,古法金因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2023年市场规模同比暴涨61.66%,成为高净值人群和Z世代的“新宠”。

“买金不亏”的底层逻辑没变,但“怎么亏得少、赚得多”的玩法变了。

2024年上半年,国内黄金价格多次刷新历史新高,普通黄金首饰因溢价高、款式雷同,消费量同比下降26.68%;而设计款黄金因“好看+稀缺”,反而成了“抗跌硬通货”——晶晶的客户从400元/克囤到千元/克,一柜金饰“价值翻倍”;老九的客户买珠子“舍不得戴,主要是买回来拥有的”,二手市场甚至出现“抢珠潮”。

这种“保值+悦己”的双重属性,让黄金消费门槛不断降低。

淘宝数据显示,黄金类目连续8年增长,2024年增速是大盘的4.7倍,平台甚至将黄金升级为直播一级类目。

更关键的是,设计师品牌通过“预售制”“小单快反”等模式,把库存周转压到30天以内,既规避了金价波动风险,又用“限量返场”“提前剧透”把客户变成“审美同好”。

从“传家宝”到“社交货币”,黄金的“身份转型”本质上是消费观念的升级——年轻人不再满足于“拥有黄金”,而是追求“拥有有故事、有态度的黄金”。

正如晶晶所说:“女性的审美越来越多元,我们要做的是找到同频的人。”

这种趋势下,黄金市场的机会藏在“小而精”里:不是盲目追爆款,而是深耕职场穿搭、文玩收藏、轻奢配饰等细分场景;不是靠“铺量”赚快钱,而是用透明工艺、用户共创建立信任;不是把黄金当“资产”压箱底,而是让它成为“晒出去”的生活方式。

当“气球小狗”在小红书被晒出139亿次讨论,当黄金文玩配珠在闲鱼被抢着转卖,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行业的转型,更是一代年轻人对“价值”的重新定义——能戴、能玩、能升值的黄金,才是他们想要的“财富”。

来源:视望营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