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武汉人文地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7 11:31 1

摘要:*黄鹤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词名篇,其中唐崔颢《黄鹤楼》最出名。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武昌蛇山之巅,远望武汉长江大桥,俯瞰长江,京广铁路依山而过,具独特的地理位置。黄鹤楼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历史与现代交汇,人文地理具佳,现在成为武

唐代李白以“江城五月落梅花”诗句,赋予武汉“江城”雅称。

著名景点:

黄鹤楼、晴川阁、古琴台、红楼、蛇山、龟山、东湖、湖北省博物馆、武汉长江大桥、武汉大学、江汉路步行街、汉口江滩、江景夜游船、山海关路饮食街、粮道街饮食街等等。

部分景点简介:

*黄鹤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词名篇,其中唐崔颢《黄鹤楼》最出名。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武昌蛇山之巅,远望武汉长江大桥,俯瞰长江,京广铁路依山而过,具独特的地理位置。黄鹤楼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历史与现代交汇,人文地理具佳,现在成为武汉文化地标。门票:日场成人票70元,满60岁者半票,65岁以上者免费。夜场120元。

*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由当时的汉阳知府范之箴主持修建。晴川阁因唐朝崔颢的诗“晴川历历汉阳树”得名。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处临江而立,集文物古建与园林风景于一体的名胜古迹,有“楚天第一名楼”之称。

历史上晴川阁因战乱、火灾等原因多次焚毁,主要焚毁记录包括:

明末清初因战乱被毁。

清代康熙、乾隆、同治等时期均有重建,但后又因战火或自然灾害受损。

抗日战争时期,阁楼再次遭到严重破坏。

现在我们看到的晴川阁,是于1983年开始复建,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的仿古建筑群,其形制参照了清代同治年间的建筑风格。凭身份免费进入。

*古琴台: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经典故事为核心,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古迹,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景区规模不大但布局精巧,青瓦白墙的古建筑群、珍贵的碑刻(如清道光年间《琴台题壁诗》)、“伯牙抚琴”雕塑等,处处渗透着对知音情谊的诠释。环境清幽雅致,适合细品历史传说,感受古人对音乐与情感的执着追求,尤其适合文化爱好者和重视心灵共鸣的游客,古琴台是知音文化的精神寄托。古琴台、黄鹤楼和晴川阁同为“武汉三大名胜”。

*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0号,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八家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件24万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套)。馆内以青铜器、战国秦汉漆木器、楚秦汉简牍、先秦及明代藩王墓出土的金玉器为特色,著名的展品有越王勾践剑、云梦睡虎地秦简、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等。重要馆藏包括: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可观看编钟乐舞表演,每日定时上演楚风雅韵‌。门票免费,观看编钟乐舞表演需购票。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市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

1955年9月1日动工兴建,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投资额为‌1.38亿元‌人民币。

武汉长江大桥总长1670.4米,其中,主桥长1155.5米,共3联9孔。以苏联专家为主设计,采用苏联钢材,秉承苏联品质传统,设计可抵御8级地震、10万立方米洪水冲击,经历77次船舶撞击仍稳固。‌‌大桥设计寿命为100年,通过科学养护和现代化管理技术,其实际使用寿命可延长至150年。

*江汉路步行街:有“天下第一步行街”的美誉,位于汉口中心地带,南起沿江大道,贯通中山大道、京汉大道,北至解放大道,全长1600米。宽度为10至25米,是武汉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也是“武汉二十世纪建筑博物馆”。地铁2号线、6号线贯通同步,百年中山大道化身集商业、建筑、文化、风情于一体的景观大道,是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与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天津和平路、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同为中国大都市的“五朵金花”,逐步向国际著名商业大道看齐。

*宝通禅寺:位于武昌洪山南麓,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420-479年),初名东山寺,为武汉现存最古老寺院及佛教四大丛林之一,占地11万平方米,系中南地区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寺院。该寺历代受唐、宋、元、明、清皇室护持,得到过10位皇帝和6位王侯护持。拥有宋钟、明代石狮、洪山宝塔、洪山八景及黄龙泉等。

设有武昌佛学院(1922年由太虚大师创办)

*洪山宝塔:位于宝通禅寺内,始建于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初名灵济塔。该塔为七级八方砖石仿木结构楼阁式塔,通高44.1米,基宽37.3米,顶宽4.3米,明成化年间随寺改称宝通塔,因坐落洪山得现名。登顶可远眺长江大桥、黄鹤楼等武汉三镇景观。

*宝通寺素菜馆: 提供仿荤素食,如干煸糍粑鱼、酱肉包、红皮素鸭、鱼香肉丝、素三文鱼等,还有功德素包、雪梨桃胶盅等,菜品因口感逼真受到食客广泛的好评‌。

*洪山菜苔:中国蔬菜名品,正宗的是生长在宝通寺院内。

宝通寺门票:10元

登塔门票:2元

*龟山电视塔:曾经被誉为亚洲桅杆,从风水看是龙头上的独角。

*汉口租界:‌设立时间‌:1861年(英租界)。‌‌

‌规模‌:内陆最大租界,6国分设(英、德、俄、法、日、比)。‌‌

‌特点‌:商贸枢纽(“东方芝加哥”),租界嵌套扩张。‌‌

‌收回时间‌:1927-1945年分阶段收回。‌‌

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中山大道至沿江大道之间,是汉口英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日租界和汉口比利时租界的统称。汉口租界一带至今还矗立着各国风格的旧式楼房,是西方列强于19世纪至20世纪初遗留的历史建筑。

德国在汉口开辟了其在中国的第一个租界。面积为600亩,现在是武汉市政府所在地。

*江汉关大楼,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江汉路和沿江大道交汇处,东南临长江,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之一,汉口租界的核心建筑。汉口海关——江汉关于1861年11月成立。1922年11月4日,江汉关成立60周年时,该楼举行奠基典礼,于1924年1月21日正式落成。大楼占地1499平方米,建筑面积4009平方米,总高度46.3米,大楼1922动工1924落成。钟楼高约23.1米主楼4层,底层为半地下室,融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和英国钟楼建筑形式,为武汉当时最高建筑,其中钟楼顶端海拔83.8米。1924年开始,江汉关奏响《威斯敏斯特》序曲,“文革”期间曾改奏《东方红》,1987年又改用《威斯敏斯特》报时并沿用至今。江汉关大楼无论从外观还是建筑质量,都堪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大智门火车站:位于汉口京汉大道与车站路交汇处。

建成时间:1903年

京汉铁路的南端终点站,诞生时曾是亚洲首屈一指最现代化和最壮观的火车站,记录中国铁路发展史的活文物,一直营运到1991年才停止使用。最大的特征是四角各修筑有高20米的塔堡,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众乐园:汉口中山大道709号,1919年建成。

解放前,汉口民众乐园和上海大世界、天津劝业场齐名。解放前,这里不仅上演本地汉剧,也兼顾大江南北的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除了阳春白雪、天南海北的戏剧,也有迎合大众的杂技、魔术,民众乐园的名号实至名归。老建筑的壳连同内部华丽的拱廊和大舞台得到了保留,继续着民众乐园的神话。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即南洋大楼,位于汉口中山大道708号,大楼是由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办人、爱国华侨和实业家简照南、简玉阶兄弟投资建造的。1949 年前中国最大的民族烟草企业;中国民族工业的先锋,也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品牌之一;中国建立最早、历史最长的民族烟草企业之一。

1927年1月1日至当年9月20日,这里一度是武汉国民政府的办公处,就是在这里,国民政府作出了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的决定。

* 吉庆街:作为武汉著名的老字号小吃街,汇集了各类武汉特色小吃。比如蔡林记,位于吉庆街,这里的热干面、豆皮、汤包等特色小吃味道正宗。另外,还有民间艺人的民俗演出。

* 粮道街:是体验武汉过早文化的绝佳之地。这里有众多热干面名店,如位于粮道街139号的赵师傅热干面,其招牌红油热干面鲜香爽口,搭配芝麻酱、萝卜丁、酸豆角和葱花,风味独特;还有京汉大道宝丰二村48号的熊腊生热干面,招牌黑芝麻热干面干爽耐嚼,香气四溢。此外,粮道街的面窝也是特色小吃之一,与豆浆、稀饭等搭配,是当地人早晨的首选,像李记面窝就松脆可口,香气扑鼻。

*大成路:距黄鹤楼不远,所在地司门口仍保留老武昌的模样与韵味。这里的小秋水饺是人气担当,从1987年的三合水饺摊发展至今,传承三代人,售卖原汤水饺、热干面、牛肉粉面等,招牌原汤水饺很受欢迎,肉馅用猪前胛肉,水饺个头大、分量足,皮有弹劲,筒骨汤有猪油香气。

饮食方面:早餐品种有三十余个,很多的是具有地方特色。

1.不特别推荐“热干面”,原因是:它干硬、碱面、佐料偏咸,属高钠食品。传统的武汉热干面,是只加纯芝麻酱(用小麻油和小量低度醋调合)、酱油,小葱,酱胡萝卜丁,突出芝麻酱的味道。现在的很多的加卤水,主佐料芝麻酱相当多的商家用的是混合了花生酱,以此降低成本。因此,花生过敏者和老年人不吃为好,如果是想品偿推荐到江汉路步行街蔡林记面馆。

2.真正的汉味早点,有代表性的是以大米为原料的食品。原因是从明朝开始汉口商业化社会逐渐形成,是全国大米集散中心之一,大米的原料多,包括糯米。还有稻谷的加工和物流发达,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碎米,需要处理掉。由此催生出多个米制品食品,如将碎米磨细后,制作发米粑粑、炸糍粑、酥饺、面窝、米粉、蒸肉粉、麻烘糕等特色食品。

代表性小吃

*发米粑粑:江汉平原的代表性食品,历史悠久,武汉做的最为出色。用碎大米带水磨较细后,半发酵,大火平锅炕制而成,具有金黄焦脆的外壳和洁白软润的内层,中间点少许红糖浆,口感清香甜美。 ‌

*欢喜坨:又称麻球,以糯米粉为原料,包入豆沙馅,搓成圆球状,裹上芝麻,放入油锅中炸至外皮金黄、表面呈蜂窝状。欢喜坨口感软糯,甜而不腻,芝麻香气浓郁,咬一口还会流出香甜的豆沙馅,给人带来甜蜜的味觉享受。

*武汉酥饺:以糯米粉为主料,经发酵,扭转制成软短棍(4、5厘米长),油炸制成,外裹爆米花碎粉与绵白糖的混合粉,外酥内糯,形同“银包金”,是武汉小吃文化的代表。‌‌

*面窝:是武汉的特色小吃‌,以大米、黄豆为主料,混合生姜碎、小葱白,油炸制成,具有边厚中空的独特造型和香脆口感。‌起源于清朝年间,为百年经典早点。

*炸糍粑:武汉炸糍粑是将糍粑加少许食盐,制成约1x3×5cm长方块油炸,焦香满口,深受本地人喜欢。

*三鲜豆皮:是武汉近百年传统小吃的代表,以“皮薄浆清、外脆内糯”著称,其核心特色在于绿豆米浆摊皮后加蛋液,铺糯米与馅料,折边煎至金黄‌,传统三鲜馅料(鲜肉、冬笋、香菇)‌。毛主席曾品尝过“老通城”三鲜豆皮,三鲜豆皮是武汉“过早”文化的标志性美食‌。

*糯米鸡:以糯米为主料,搭配五花肉、香菇等食材制作的传统美食,外层炸至金黄酥脆,内里软糯鲜香,是武汉“过早”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武汉油香:起源于湖北襄阳,20世纪30年代传入武汉后成为传统小吃。以高筋面粉和白砂糖为主料,采用开水烫面的独门技法,经两次油炸形成外松内软、色泽金黄的特点。汉口民生甜食馆与武昌同心楼延续传统工艺;武昌中山路"老油香"店铺保持白糖桂花馅料;户部巷叶老瘪饼店则创新使用黑芝麻等配料。

*鱼糊粉:历史攸久,因本地盛产鱼虾,由小鱼经小火煮熬几个小时至完全散架后沟汁成鱼糊料,米粉汤熟盛碗后,再加入鱼糊料。一般配套油条食用,油条孔洞吸收鱼糊料,别有风味。整个江汉平原都流行,武汉市的加了较多的胡椒粉,味道更好。

*鸡冠饺:鸡冠饺是一种油炸食品,因其形状酷似鸡冠而得名。它用烫面制成面皮,包入鲜肉馅,捏成鸡冠形状,放入油锅中炸至外皮金黄。鸡冠饺外皮酥脆,肉馅鲜嫩多汁,味道咸香可口,是武汉人喜爱的传统早点之一。

*麻烘糕、京果、杂糖等过去的老产品,也是很有武汉特色的。

*山海关路:是武汉过早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汇集了各类早餐摊点,日均客流量大,多时能超一万人。这里有近40种武汉特色早点小吃,像鸡冠饺,外皮酥脆,内馅鲜嫩多汁。

说明:武汉小吃特点,用一句话形容就是“米当先”。说明年代最早的、最多的是大米制品。当然,整个江汉平原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只是武汉做的可能突出一点。

实事求是的说,现在的汉味特色食品,品质不如以前的好。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是黄金时代。那时,原材料与现在有差别,那时原材料天然污染物少;做工也不一样,那时手工艺精;政府在这方面的管理也不相同,那时多半都是有组织的经营,并且有市食品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

语言特点

武汉基本上是移民城市,除汉阳地区的人可算作“土著”外。其他的都是外来移民,近代从江西、河南移民的最多;更早的有少量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出发,经河南南阳至湖北襄阳再到武汉的移民;当代“下江人”朔江而上定居武汉的也不少。武昌地区江西人多;汉口地区河南人多;汉阳地区以本地人为主。因此方言较多,各区域音调有差别。但是,最多的是溶汇于江汉平原习俗,大量保留移民地语言基因,还接近四川话。

日常中用得多的口语:如“算了”,这是武汉方言中表示妥协或无奈的口语、“是说唦”表示赞同;还有带负面情绪的口语,如“老子”表示自己、“个斑马”是情绪激动时的语气词。

当代有些方言几乎不用了,如见面话一一奇了冒(吃了吗)。现在大多数人都在讲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特点是,说的普通话音调平声多。

常用普通话与武汉方言对应的有:

头一一脑壳;

疼一一滕;

娃一一伢;

吃一一齐;

喝一一活;

咸一一寒;

不一一莫;

脏一一拉呱;

很一一几、蛮;

去一一克第四声(接近),多义;

想你一一欠你;

您好一一你两好;

谢谢一一劳慰你两;

请问一一问你两一下;

爸爸一一老特;

妈妈一一姆妈;

岳母一一老亲娘;

岳父一一老亲爷;

外甥一一外外;

家里一一屋里;

上面一一高头;

中间一一中干;

鞋子一一孩子;

毛巾一一扶子;

床单一一卧单;

难缠一一裹筋;

没有一一冇得;

忽悠一一闹眼子;

丢脸一一掉底子;

多嘴一一岔巴子;

坐车一一搭车子;

一起一一壹把连;

裂开一一奓(音:渣) 开;

不服气一一不服周;

不搭理一一不尔你;

别着急一一莫慌傻;

很厉害一一蛮扎实;

吃早餐一一过早;

上侧所一一解手;

怎么办一一么样搞;

什么事一一么事;

干什么一一搞么斯;

什么价一一么样卖;

只看不买一一挂眼科;

说话算话一一搭白算数;

断决关系一一不缠你了;

全力以赴一一铆起搞;

猛吃猛喝一一苕吃哈胀;

文化成就

武汉杂技团,在四十多年前,曾代表中国杂技界参与国际比赛及演出。

武汉曲艺团,地方曲艺人材汇聚一堂。

武汉歌舞剧院,曾经辉煌过,著名歌唱家吴雁泽曾经在本单位工作过。

历史上本地名人

*‌钟子期‌:春秋楚国汉阳人,与伯牙共谱“高山流水遇知音”佳话,成为中华文化中知音精神的象征。 ‌

*‌谭鑫培‌:京剧谭派创始人,1905年主演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

*‌熊廷弼‌:明江夏名臣,两度经略辽东,提出“三方布置”策略,后因广宁失守被处斩。 ‌

*‌叶名琛‌:清汉阳籍两广总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坚守广州,后被俘囚于印度。 ‌

*‌黎元洪‌:黄陂人,辛亥革命后任湖北军政府都督,促成清帝退位

*项英‌:新四军创建人之一,工人运动领袖,皖南事变中殉国‌。

*恽代英‌:‌武昌得胜桥人,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中国青年》创始人,雨花台牺牲时年仅36岁,被誉为“革命青年的楷模”‌、革命先驱、青年革命领袖。

*朱光亚‌:核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组织国防科技发展‌。

曾经与武汉有过交集的重要人物

*张之洞:晚清“中兴名臣”,

武汉现代化奠基人,清未洋务运动主将。

1889年任湖广总督后,创办汉阳铁厂(远东首家现代化钢铁企业)和汉阳兵工厂(晚清规模最大军工基地),奠定武汉工业基础‌。主持修建京汉铁路,使武汉成为“九省通衢”;创办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湖北图书馆等,构建近代教育体系‌。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1912年,詹天佑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期间,亲自设计监造建筑的一幢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建筑面积920平方米,两层砖木结构,前庭后院式布局。武汉詹天佑故居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洞庭街51号,是武汉市第一家科技名人纪念馆,2001年,詹天佑故居被国务院批准列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黄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黄兴到”的大旗,极大的鼓励武昌起义军的士气,为坚持武汉保卫起到很大的作用。

毛泽东:从1956年到1966年,伟人在武汉18次畅游长江。中国革命的很多重要决策,是毛泽东在武汉作出来的决定。

周恩来、董必武、李先念、江泽民等领导人都曾在武汉工作过。

民间风水说法:

龟山与蛇山远古本是一条龙,现在依然是武汉的龙脉所在。它是一条穿江龙,龟山为龙头,面向中华祖龙一一昆仑山。因此武汉的未来,必定是龙兴之地。

道路命名基本原则

大型公路与长江平行的称“xx大道”;与“大道”垂直相交的叫“路”,少数叫“大街”;与“路”垂直相交的叫“xx一路”“xx二路”。

公共交通:

1.地铁交通较便利,通车里程在全国属前几名。如果在高铁“武汉站”上下车,可在站内换乘地铁五号(无人驾驶)到黄鹤楼、粮道街饮食街游玩;“汉口站”火车站内可换乘地铁二号线。

2.公交车系统较好,2元钱(刷卡和手机支付8折优惠)可乘十几公里,刷公交卡还可在一个半小时内,免费的换一次。

注意事项

1.散客出发来武汉之前,要在网上搜集较多的资料做好规划。包括:时间、资金、证件、物品、目标、交通、住宿等等。

2.有些公交车线路来回线路不一样,需要事先知哓。

3.公交车驾驶员普遍的友好,可咨询相关事宜。(注意不可在驾驶员驾车行驶中问话)

4.由武汉乘铁路交通,去附近几个地方游玩比较方便,如:孝感市董永公园、岳阳楼等可当天回汉。

5.年满65岁者,持身份证可免费乘绝大多数的公交车、全部的地铁线、过江轮渡、多数的景点。满60岁持身份证大部分景点购半票。

6.夏季气温高、湿度大。

以上是武汉人为外地人,所作的人文地理方面的简要介绍。

来源:随机齐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