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南海口,70岁的陈老伯(化名)近段时间成了全家人的"心病"。这位本该安享晚年的老人,竟沉迷于网络直播间购买的所谓"文物",短短两个月内斥资购入40余件"古董"。尽管子女轮番劝阻、甚至报警求助,老人仍坚信自己是在替他人"保管国宝",甚至准备缴纳数万元鉴定费等待
海南海口,70岁的陈老伯(化名)近段时间成了全家人的"心病"。这位本该安享晚年的老人,竟沉迷于网络直播间购买的所谓"文物",短短两个月内斥资购入40余件"古董"。尽管子女轮番劝阻、甚至报警求助,老人仍坚信自己是在替他人"保管国宝",甚至准备缴纳数万元鉴定费等待"官方回购"。
据家人透露,陈老伯最初接触"文物"交易是通过某短视频平台的直播。屏幕里,主播身着唐装,手持"出土青铜器",声情并茂地讲述着"海外华侨急售祖传宝贝""国家秘密征集文物"等离奇故事。"他说这些青铜器是从古墓里抢救出来的,有千年历史,现在帮爱国商人代管,以后要捐给博物馆。"陈老伯向子女展示聊天记录时,仍坚持认为自己是"文化传承者"。
随着"收藏"数量增加,骗子开始以"办理鉴定证书即可高价回购"为由,诱导老人继续掏钱。每件"文物"需缴纳数千元鉴定费,陈老伯陆续又支出数万元。直到子女发现家中堆满印有"青花瓷""青铜鼎"字样的快递箱,冲突彻底爆发。"我们带他去海南省博物馆找专家鉴定,五件送检样品全是现代工艺品!"陈老伯的儿子展示鉴定报告显示,所谓"明代官窑碗"实为景德镇批量烧制的仿古瓷,"战国玉佩"则是树脂合成材料。
海南文物管理部门透露,近半年已接到十余起类似报案,受害者多为60岁以上退休人员。诈骗团伙通过大数据筛选目标,专门针对独居、有一定储蓄的老年人,甚至组建"话务组"轮番轰炸。
面对执迷不悟的老人,家人最终选择报警。但民警调查发现,这些直播间IP地址多在境外,涉案资金经过多层虚拟货币转账,追回难度极大。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提醒,我国正规文物交易需严格履行审批程序,私人买卖出土文物涉嫌违法,所谓"海外回流""专家回购"多为骗局。
心理专家分析,此类案件暴露出老年群体情感需求未被满足的社会痛点。子女除了加强资金监管,更应关注老人的精神世界——定期陪伴聊天、带他们参与正规文化活动,比事后鉴定更能筑牢防骗屏障。
信息来源:央视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来源: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