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多瘀,怪病多痰,痰瘀互结堆息肉,一个古方让息肉绕道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7 10:23 1

摘要:“我在40岁之前,真没听说过息肉这个病!”王先生查出胆囊息肉后找到我,不停感慨:“上了年龄之后,才知道人原来有这么多怪病,还有可能恶化。”

我在40岁之前,真没听说过息肉这个病!”王先生查出胆囊息肉后找到我,不停感慨:“上了年龄之后,才知道人原来有这么多怪病,还有可能恶化。”

王先生这种想法,我理解,年轻的时候能吃能喝,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油腻的吃不进去,辛辣的吃了反胃,早上起来口苦口干,整个人状态都不对劲了。

发生这种改变,罪魁祸首就是痰和瘀。这两种病邪有黏腻下沉的特点,粘附在脏腑和经络内壁,黏黏糊糊的,不仅让人头脑昏沉无力,还会在体内堆积,阻碍气血的运行,影响代谢,堆积成包块。

堆积在胆囊,就是胆囊息肉,堆积在胃,就是胃息肉,堆积在肠道,就是肠息肉……

想要不动手术把息肉给化解掉,中医里有个古方很好用。

明代医家龚廷贤,把桃红四物汤和二陈汤巧妙结合,加上一味白芥子,创新出一张新的方子“双合汤”。

其中桃红和红花先出手,把顽固的瘀血打散,给气血开辟一条通路;

当归、川芎、白芍、地黄,活血又补血,避免体内气血耗散太多;

半夏和陈皮,强力化解痰湿,搭配茯苓和炙甘草,从源头加强化痰效果;

白芥子,更是化痰祛湿的“王中王”,对付身体深处的老痰,缓解局部疼痛。

临床上,我把这张方子辩证加减后应用,更适合现代人的体质,不少经过我手治疗的息肉患者,最终都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没有辩证的情况下,盲目用药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最好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决定用药剂量和频率,这样也更安全一些。

——

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健康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文中的方子不一定适合每个人,需要在专业中医辨证下遵医嘱调理,不可盲目用药。

来源:中医杨小平主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