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并非单纯的文化拼接或政治宣讲,而是一项传承民族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的战略性育人工程。对此,要不断打破传统教学的框架限制,通过创新思维方式、多样化的路径方法,使红色文化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内心,成为
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并非单纯的文化拼接或政治宣讲,而是一项传承民族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的战略性育人工程。对此,要不断打破传统教学的框架限制,通过创新思维方式、多样化的路径方法,使红色文化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内心,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精神养分。
实践教学深化体验:知行合一,培塑红色品格。红色文化教育的要点在于情感体验及实践内化,针对当前实践教学表面化问题,需构建“实践思政”体系,借助体验式、参与式、服务式活动深化学生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开展基地研学深度体验,与红色教育基地构建长期合作关系,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除了常规参观外,还可设计专题研学项目,如“重走长征路”体验活动、革命文物田野调查、红色文物修复实践等。组织学生深入革命老区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红色精神的当代传承情况,开展“红色记忆寻访”活动,采访老革命、老党员及其后代,收集整理口述史料,强化服务意识,促使红色教育与社会服务有机融合。
校园文化浸润培育:润物无声,赓续红色血脉。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课堂,通过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精神熏陶。要在校园空间规划中系统融入红色元素,在学习及生活区域张贴红色标语,在宣传栏、电子屏幕展示播放红色文化主题内容,让红色文化随时随地可看、可感、可触摸。结合重大历史纪念日,开展丰富多样的红色校园文化活动,如组织红色歌曲合唱比赛、红色诗词朗诵会、红色故事分享会、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让红色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奏响学生心中的精神乐章。
数字技术赋能升级:创新表达,拓展红色边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运用现代技术为红色文化教育赋能是提升其吸引力与影响力的必然选择,可借助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手段,实现红色文化的现代化呈现与广泛传播。例如,运用VR、AR技术重现湘江战役场景,使学生仿若置身其中,感受不怕牺牲、爱国奉献的崇高革命精神,从而提高教育的感染力与震撼力。另外,为契合大学生信息获取习惯,高校要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在B站、抖音、快手等平台开设账号,推出一系列红色短视频,开发红色主题微信小程序,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切实提高红色文化对Z世代大学生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作者单位:原四川文理学院,现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中共广元市委党校;本文系朱德奋斗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CSZ22078〉)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