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三载春秋更迭,她从青涩的历史系研究生成长为河北博物院优秀的讲解员;4700多个日子里,她用近30万字的讲解词、2万多场讲解、20余万人次的接待,为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的大门。
《“冀”高一筹》河北省讲解员职业技能创新大赛文博讲解员组个人奖金奖
贾叶青:用声音唤醒沉睡的文物
十三载春秋更迭,她从青涩的历史系研究生成长为河北博物院优秀的讲解员;4700多个日子里,她用近30万字的讲解词、2万多场讲解、20余万人次的接待,为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的大门。
贾叶青在进行讲解
她叫贾叶青,是一名坚守讲解一线13年的普通讲解员,她又不普通,她以队长身份带领石家庄队在《“冀”高一筹》河北省讲解员职业技能创新大赛文博讲解员组比赛中经历六轮鏖战,最终摘得团体奖和个人奖的桂冠。这不仅仅是一场专业的较量,更是一次匠心的传承。这场在贾叶青看来“最公平、最科学、最全面”的赛事,不仅考验着她的知识储备与临场应变,更见证了她作为一名专家型讲解员的成长与蜕变。
十三载耕耘一朝绽放
2023年的夏天,对贾叶青而言格外漫长。接到代表石家庄参加《“冀”高一筹》河北省讲解员职业技能创新大赛文博讲解员组比赛的任务时,她的压力特别大。“很多人都知道石家庄是一座红色城市,西柏坡全国闻名,所以大家都对该组的石家庄选手寄予厚望。”贾叶青知道,作为省博的讲解员,她不仅是代表着自己,更体现着整个河北文博系统的专业水准。她暗下决心,一定要给石家庄文博“争一口气”。
《“冀”高一筹》讲解员赛项的比拼不单独进行个人赛,而是通过最后一场决胜赛,得分最高的选手获得个人奖金奖。和贾叶青一同代表石家庄出战的另外两名队员分别是来自中山国王陵陈列馆的王露橦和苏东坡祖籍纪念馆的程远,入行时间短,接待经验相对较少。所以,贾叶青当仁不让地成了队长。她既要准备自己的讲解词,还要兼顾整个团队。
备赛的那段时间,她们经常熬夜奋战:有时是为了一个词的精准表述反复推敲,有时是为了一个手势的优雅到位重复练习。
最让贾叶青难忘的是集体展示环节的创意碰撞。当程远对她说自己会写毛笔字时,她眼前一亮。于是,一个融合了AI科技与传统书法的创意悄然诞生:王露橦扮演智能AI,程远负责直播导览,而贾叶青则担任主线讲解,最后在贾王二人的合唱声中,以程远手书“惠风和畅”收尾。这个创意后来成为她们从各队比分胶着的状态中突围而出的“制胜法宝”。
迎六轮鏖战折桂赛场
“讲解分为‘讲’和‘解’。”贾叶青分享着她对讲解员这一职业的理解,“‘讲’是让大家知道是什么,‘解’是要分析为什么,有什么意义”。这种深刻的认识,让她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比赛设置了六轮比拼,从专业知识问答到创作讲解,再到最考验能力的即兴讲解,环环相扣,不能有丝毫松懈。
最令贾叶青难忘的是创作讲解,不仅考验选手的知识储备,更考验因人施讲的能力。比赛的前一天22时30分抽题,采完镜头回到宾馆已是次日凌晨2时,而8时她们就要上台展示,只剩下6个小时的准备时间。贾叶青记得这紧张的一夜,她写讲解词加上背稿,一直忙到凌晨5时,只睡了2个小时就奔赴赛场。
努力没有白费,成果有目共睹。
在创作讲解比拼中,讲解宣化清远楼时,贾叶青抽到的讲解对象是儿童团体。她灵机一动,把参观者设定为来自保定的孩子,她用保定方言开场:“来自保定的小朋友们,你们那儿是不是有一个高高的楼,上面有钟?”独特的设计让评委和观众眼前一亮。她巧妙地将保定的钟楼与清远楼做对比,用“小50多岁”这样童趣的表达代替枯燥的历史数据,鞠萍评委忍不住给出满分。在即兴讲解环节抽选的大运河专委会主题讲解,则展现了她深厚的专业素养。她没有停留在基本信息的复述,而是深入剖析大运河文化带给河北文旅发展的深远影响。台下的一位评委恰好参加过这个专委会,听后不禁称赞:“你把握住了最核心的内容。”
这些看似驾轻就熟的精彩瞬间,其实都源于她13年来的积累。
13年来,她服务了各类不同的观众群体,从自闭症儿童到专家学者,她都能找到合适的讲解方式。而这,也练就了她专家型讲解员的素养——用最真诚的心,讲述最动人的历史故事。
以知识为桥贯通古今
回顾比赛历程,贾叶青内心无比坚定。
在决赛才艺展示环节,有的选手表演精彩的拉丁舞、有的选手表演民族舞、还有的选手拉二胡。贾叶青则选择朗诵《我的河北》。“说实话,对于讲解员而言,朗诵是我们‘吃饭’的本事,算不得才艺。”考虑再三,她放弃“炫技”,靠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比赛结束后,贾叶青的职业生涯开启了新的篇章。让她自豪的不是夺冠的那一刻,而是工作中的点滴变化。
如今,站在河北博物院的展厅里,贾叶青的讲解更加收放自如。
有一次,她需要在周日中午看完一个新展览的讲解词,周一就要为观众讲解。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她在查阅了近3万字的历史资料后提炼成千余字的讲解词,并在2个小时内背完。“是参赛的经历让我在工作中更加从容自信。”贾叶青说。
比赛还让贾叶青更加明确了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做专家型讲解员。“能讲解、能教育、能策展、能研究”她列举着专家型讲解员的标准。她认为,未来的讲解员不应该只是背诵别人写的词,而应该具备独立研究和策划的能力。“用声音唤醒沉默的文物,用知识搭建通往历史的桥梁。”在贾叶青看来,这才是一名合格的讲解员应该具备的能力。
13年过去了,当初那个面对观众忐忑不安的历史系女生,如今已经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专家型讲解员。如今,在河北博物院的展厅里,贾叶青的身影依然忙碌。
当她站在长信宫灯前,用温柔而坚定的声音讲述两千年前的故事时,观众们围拢过来,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这一刻,古今交汇,文明传承,恰如那盏千年宫灯,照亮过去,也照亮未来。
来源:河北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