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莫雷加德在首都机场对着瑞典记者说出“如果这次夺冠,那就太酷了”时,恐怕没人想到,这个过去12个月对王楚钦四战全败、小分8比0的瑞典人,会成为北京WTT大满贯最受关注的“黑马候选人”。
当莫雷加德在首都机场对着瑞典记者说出“如果这次夺冠,那就太酷了”时,恐怕没人想到,这个过去12个月对王楚钦四战全败、小分8比0的瑞典人,会成为北京WTT大满贯最受关注的“黑马候选人”。
更戏剧性的是,他这句看似随性的话,不仅让抖音片段两小时狂揽2600万播放,还让原本滞销的男单第四轮门票两小时卖出6200张,均价暴涨三成——一个被博彩公司判定夺冠概率仅12%的选手,凭什么搅动中国乒坛的“一池春水”?
要解开这个疑问,先得回看三个月前的瑞典大满贯。当时没人看好莫雷加德能跨过林诗栋这道坎,毕竟这位国乒“最嫩世界第一”正处于上升期。
可比赛中,莫雷加德的反手快撕突然提速到每小时112公里,比平时快了8公里,球过台弧线还低了2厘米,直接让林诗栋陷入“借不上力”的困境,最终4比2掀翻对手。
这场胜利不是偶然,一周后的冠军赛他突然以“背部紧绷”为由退赛,后来队内消息才曝光:他是故意保存体力,要把所有精力放在北京赛场。
为了适应北京场馆的快球速,莫雷加德提前两周在斯德哥尔摩训练中心开启“魔鬼备战”。
每天加练40分钟接发球,教练拍下的心率表显示平均172,比正式比赛还高;他特意在训练馆贴标记,强迫自己站位比平时提前10厘米,就为了应对球台摩擦系数0.42(比瑞典馆高0.02)带来的前冲速度。
这种近乎偏执的准备,让不少球迷开始重新审视这个“0比3专业户”——他不是在说大话,而是真的在为那12%的概率拼尽全力。
另一边,国乒的应对同样充满看点。王楚钦团队在澳门冠军赛刚赢下雨果夺回世界第一,当晚就剪出30段莫雷加德的比赛录像,重点标注他“退台半步”的习惯,第二天就塞进训练计划。
队内对抗时,教练组让周启豪模仿瑞典人的侧拉旋转,王楚钦连打7局,打到第六局换副拍都能11比5赢球。更狠的是,王楚钦的陪练阵容里还加了个19岁反手生胶小将,规定每天必须赢两局,输了就加跑4000米。这种“针尖对麦芒”的备战,让这场12%概率的对决充满了悬念。
最让人意外的,是莫雷加德与樊振东的“跨界友情”。落地北京后,“东,德国天气咋样,缺啥跟我说”,樊振东回了表情包还调侃宿舍暖气足。
两人不仅在巴黎奥运会互换过球衣,现在还是萨尔布吕肯欧冠队友,训练后常一起加练反手,樊振东一顿能吃六个莫雷加德母亲做的瑞典肉丸。这条友情线被球迷截屏后冲上热搜,大家忽然发现:原来赛场上的对手,场下也能成为惺惺相惜的朋友。
男队主教练王皓的态度更显大国乒风范:“欢迎他们来冲,我们省得自己找动力。”事实上,过去三年外协对国乒主力的胜率已从14%涨到19%,莫雷加德、张本智和、雨果这些年轻选手的搏杀质量确实在提升。
国乒甚至把这三人的比赛剪成“错题本”,每赢一局就标红,一周更新一次投屏在训练馆大屏上——这种正视对手、主动求变的态度,比单纯的“碾压”更让人看到乒乓球运动的活力。
现在,所有人都在等周五晚的大幕拉开。有人觉得莫雷加德是“嘴硬”,12%的概率还不如北京当天的降雨几率高;也有人觉得竞技体育就该有这份狂劲,去年谁能想到他能赢林诗栋?毕竟乒乓球是圆的,王楚钦再系统的训练也挡不住临场手感断电,莫雷加德再下风也可能打出几个“神仙球”。
ESPN已经把原定的录播改成直播,广告单价上浮15%;瑞典记者团追加了八个采访席位;就连莫雷加德自己都连夜把五天的酒店预订改成全程,赞助商还加急做了印着“太酷了”的中文口号T恤。这场看似实力悬殊的对决,早已超越了比赛本身,成为一场关于热爱、坚持与突破的故事。
到底是12%的奇迹发生,还是国乒捍卫荣誉?或许正如球迷说的:“谁输谁赢,拍子说了算,数字只能站着看。”你觉得莫雷加德能创造惊喜吗?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芸芸众生一点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