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的嫂嫂,今年78岁。她曾在乡镇农村民办教学几十年,2000年转为公办老师,工作几年,满55岁便退休了。她有一儿一女,都已相继成家立业,哥哥早年离世。
网络上图片
我的嫂嫂,今年78岁。她曾在乡镇农村民办教学几十年,2000年转为公办老师,工作几年,满55岁便退休了。她有一儿一女,都已相继成家立业,哥哥早年离世。
她如今每月退休金有七千多元。与儿子、儿媳和两个孙女同住,侄儿和同伴合伙经营一个养鸡场,每人年收入利润约八万元。儿媳前年退休,每月退休金两千二百多元,大孙女在县城一所小学担任班主任,早出晚归,小孙女读高一。如此优越的条件,本应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网络上图片
嫂嫂性格内向,与外界接触少,没有任何爱好,连智能手机也不会用。我曾多次劝她,用智能手机多好,既能和外地亲戚朋友打电话了解情况,又能在手机上看新闻、玩游戏,活动大脑。可她直摇头,说学不会、玩不了。如今农村基本人人有手机,连文盲用起来都得心应手,玩抖音玩得有声有色!
网络上图片
刚退休时,她每天上午去中百仓储买小菜,买完后在休息室坐一个多钟头再回家。
过了六十六岁,她患上高血压和心脏病,每年要住院两次,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年。
网络上图片
过了七十岁,病情加重,手脚颤抖严重,连吃饭睡觉都受影响。她先在县医院住院,效果不佳,后转至武汉协和医院。全面检查后,诊断结果为老年痴呆症和抑郁症。结果出来后,住了一星期院,专家开了些药便让她回家。侄儿每天早中晚准时给她喂六种药。
然而,病情不仅没改善,反而愈发严重。有时我前天还和她一起吃饭,第二天去她家,她就说多年没见到我了。她的同事和她在同一学校教了那么多年书,见面时她却说看着眼熟,记不起名字。我父母已去世二十多年,她见到我就问:“怎么没看到爹和奶呢,在你那儿住吗?”我哥也走了二十多年,她还追问我:“你哥哪去了,怎么这么多年不回家?”我听了哭笑不得,又不好跟她解释,怕她伤心,加重病情,只能忍气吞声。
网络上图片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她对儿媳乱说:“说儿媳没她长得好看,又说儿媳在外面跟了好多男人,还说儿媳一个人在厨房吃独食。”儿媳妇听后,真是恨得咬牙切齿,也是难以接受、无可奈何!其实,儿媳在家买菜做饭、洗衣打扫,十分辛苦!
网络上图片
侄儿每周要去三十多公里外的鸡场两次,早晚在家。
尤其令人厌烦的是,她每晚一点多就独自到客厅大声自言自语,不仅自家睡不好,大孙女在附近教书,担任班主任,工作繁忙,小孙女读高一,学习任务重。深更半夜,还严重影响前后上下楼的居民。
有时晚饭后,她独自外出,这很危险,得有人跟着照顾,不然马路上车多,十分危险!走一小圈就回家,晚上睡觉不仅自言自语,还会跑到儿媳床上睡,有时睡在儿媳房地上,真是家庭的灾难!说送她去养老院,她坚决不去。
网络上图片
一个家庭,照顾一个痴呆和抑郁症老人,是一场漫长的“消耗战”,耗体力,更耗心力。照顾者都有这样的感受:“我不是照顾老人,而是在和一场无解的疾病抗争。”问题是,这场战斗,没有规则,更没有终点,只有无尽的付出。
网络上图片
最后想说,人越老越要坚持动脑、动手,参加娱乐活动。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每天坚持散步,人老了心态要年轻,要热爱学习,与时俱进,接受新事物,不落伍,做事量力而行。
自己是最好的医生,前提是对医学和自身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学会养生,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网络上图片
来源:萌牛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