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差半年,钥匙一拧,门缝里蹦出一团火红,差点以为走错片场——那场面,活像谁把一整盒油画棒打翻在地,又拿吹风机把颜色吹得四处乱飙。
出差半年,钥匙一拧,门缝里蹦出一团火红,差点以为走错片场——那场面,活像谁把一整盒油画棒打翻在地,又拿吹风机把颜色吹得四处乱飙。
我蹲下来细看,全是老家人嘴里的"野凤头",学名叫啥不重要,反正小时候奶奶用它染过指甲,红艳艳能撑整个暑假不掉色。
没想到半年没人踩的地砖缝,它们自己开大会,一株挤一株,脑袋顶得比公鸡还神气。
最绝的是傍晚六点,夕阳一打,整片红穗集体发光,风一过,"唰啦啦"像万人鼓掌。
邻居路过吓一跳:"兄弟,你家院子改拍恐怖片啦?"我回他一句:"怕啥?它们又不会咬人。"可心里也犯嘀咕——这颜色太正点,正得让人发慌。
有人问我咋养的?
笑死,我连水都没浇过。
春天风把籽撒下,夏天雨负责灌溉,秋天太阳给上色,全程自助外卖模式。
反倒是我以前正经盆栽的那几棵宝贝月季,天天伺候肥水剪枝喷药,最后只憋出仨骨朵儿——真是宠的旱死,放的成海。
我把照片甩进同学群,"求心理阴影面积"。
结果炸出一堆回忆杀:有人想起小学操场边那一长溜紫红穗头当跑道线;有人吐槽当年写作文只会写"凤头像燃烧的火焰",被老师圈了满页红波浪线;还有人直接甩购买链接,"给我妈阳台来一排助助兴"。
敢情这玩意儿是国民童年滤镜?
说归说,真要把它们请出去还得费点劲。
根须抓地跟订书机似的,"咔咔"往土里钉;拔完一抖脚底下全是黑籽,"哗啦啦"跟下黑芝麻雨似的——明年不招呼又是一场春晚现场直播。
我突然悟了:养花这事儿跟谈恋爱差不多太上赶着容易把对方吓跑随他去反而漫山遍野给你答案是不是这个理儿?
于是干脆留一半砍一半让红的继续嚣张绿的当背景板早起泡壶茶蹲门口看它们摇头晃脑比刷短视频治愈多了偶尔有蜂来客串嗡嗡两声免费交响乐谁还说恐怖分明是自带滤镜的天然打卡墙
来源:大鹏家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