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艾”--艾滋病: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 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会持续降低,最终可因各种感染或肿瘤而死亡。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全世界仍无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疫苗问世。
宣传知识
母婴阻断篇
认识“艾、梅、乙”及其危害性
艾滋病
“艾”--艾滋病: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 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会持续降低,最终可因各种感染或肿瘤而死亡。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全世界仍无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疫苗问世。
梅毒
“梅”--梅毒: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患病后病程漫长,早期侵犯生殖器和皮肤,晚期侵犯全身各器官,造成身体和心脏梅毒、骨梅毒、皮肤梅毒,造成鼻部损害、眼底损害等一系列的全身系统性疾病。
乙肝
“乙”--乙肝: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可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及多器官损害的传染病。
母婴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主要是指胎儿在子宫内通过胎盘、分娩过程中通过接触母亲的血液和分泌物或通过喂养途径感染上和母亲相 同的疾病。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的孕产妇如果不尽早进行母婴阻断干预,可能会造成胎儿生长发育受限、早产、死胎、死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出生的孩子还可能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先天梅毒患儿和乙肝病毒感染者(或携带者)。
如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第一步早检测早诊断,动员配偶检测 所有孕产妇在孕早期或初次产前检查时,应接受艾滋病的咨询与检测,动员配偶同时进行检测,尽早明确感染状况。如确诊感染,应该在向医生咨询、自愿知情后选择是否继续妊娠。如果考虑继续妊娠,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接受全程艾滋病母婴阻断治疗,以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风险。
第二步早干预、早治疗 尽早将确诊感染的孕产妇转诊到(定点治疗机构)开始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孕产妇抗病毒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应进行相关检测,评估孕妇感染状况,确定用药方案和监测治疗效果。孕期充分咨询尽早确定分娩医院。
第三步新生儿干预治疗
预防性用药: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出生后,进行母婴传播风险评估,以确定儿童预防治疗方案,尽早(6小时内)提供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喂养方式:母乳喂养能引起母婴传播,而混合喂养母 婴传播率最高,所以有条件建议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人工喂养,应正确冲配奶粉和清洁消毒器具。
儿童监测和随访:儿童满 1、3、6、9、12 和 18 月龄,分别进行随访和体格检查,出生后 48 小时内、6 周和 3 个月时进行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核酸检测),以及 12 月龄、18 月龄抗体检测,及时将确诊儿童转定点医院。将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纳入高危儿管理,定期随访和体格检查。
预防性用药: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出生后,进行母婴传播风险评估,以确定儿童预防治疗方案,尽早(6小时内)提供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喂养方式:母乳喂养能引起母婴传播,而混合喂养母 婴传播率最高,所以有条件建议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人工喂养,应正确冲配奶粉和清洁消毒器具。
儿童监测和随访:儿童满 1、3、6、9、12 和 18 月龄,分别进行随访和体格检查,出生后 48 小时内、6 周和 3 个月时进行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核酸检测),以及 12 月龄、18 月龄抗体检测,及时将确诊儿童转定点医院。将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纳入高危儿管理,定期随访和体格检查。
如何预防梅毒母婴传播
育龄妇女应减少高危行为,做好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有高危行为者到正规医院及时检测,已确诊感染者,规范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最佳妊娠时间。
第一步尽早筛查确诊,动员配偶进行检测 所有孕妇均应在首次产前检查时(最好在妊娠前 3 个月内)进行梅毒筛查,动员配偶同时进行检测,如初筛阳性,应尽早转诊定点医院,明确感染状况,如确诊感染,应即刻接受规范治疗,降低梅毒感染对母胎的不良影响。 第二步孕期规范治疗 妊娠合并梅毒治疗原则为及早、足量、规范治疗,首选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治疗。
规范治疗需满足以下三点:
①使用青霉素治疗;
②全程、足量治疗;
③治疗应在分娩前一个月完成。治疗结束后应定期进行随访和疗效评价,必要时再次治疗。既往梅毒感染,亦需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并定期复查检测,临产时发现梅毒感染的孕妇,应立即启动并完成 1 个疗程的治疗。
第三步新生儿干预服务
(1)所有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均给予预防性治疗。若确诊为先天梅毒,应接受进一步规范治疗。对于母亲孕期未接受规范治疗,且非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的儿童,按照先天梅毒治疗。
(2)儿童梅毒感染状况监测与随访 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自出生时开始,定期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和随访(3 月龄、6 月龄、9 月龄、12 月龄、15 月龄、 18 月龄),直至排除或诊断先天梅毒。
如何预防乙肝母婴传播
第一步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动员配偶进行检测 孕前和孕早期尽早检测乙肝两对半,动员配偶同时进行检 测。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需进一步检测肝功能和血清 HBV DNA 等了解感染严重程度。HBVe 抗原(HBeAg)阳性、H BV DNA 高水平母亲所生的新生儿更易发生乙肝母婴传播,高病毒载量的乙肝感染孕产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第二步 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联合免疫干预 所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后 12 小 时内尽早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首剂乙肝疫苗(最好是 6 小时内,越早越好),并按照国家免疫程序完成后续乙肝疫苗接种。儿童可以母乳喂养。
第三步儿童随访和检测 儿童在完成最后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后 1-2 个月,及时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检测,明确母婴传播干预效果。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