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切从爆炸与废墟说起。日本城市的水泥墙里头还有当年战争留下的余热,广岛、长崎、东京大轰炸,火光让记忆倒流。日本人在这些焦土上抹去血色重搭生活,经济快速腾飞转型,满世界高科技产品和流行文化。这时候,记忆就变成了一种反复选择,过去到底要保留哪些痛,舍掉哪些疤?很多
一切从爆炸与废墟说起。日本城市的水泥墙里头还有当年战争留下的余热,广岛、长崎、东京大轰炸,火光让记忆倒流。日本人在这些焦土上抹去血色重搭生活,经济快速腾飞转型,满世界高科技产品和流行文化。这时候,记忆就变成了一种反复选择,过去到底要保留哪些痛,舍掉哪些疤?很多人只盯着受难,完全不提那些被外界谴责的侵略。也怪不得,政治家的口头禅永远是“战争必须反省”,但法理上没什么大错,日本主流社会没人公开否认自己是侵略者。就连靖国神社那位铁血首相中曾根,也很早承认对中国是侵略。不少研究者查来查去,日本民众大多不否认侵华事实;可到了九十年代,新的极端声音又冒了出来。自卫还魂,旧梦新妄。
到底是自卫还是扩张?有些日本学者将所谓“大东亚战争”吹捧为“亚洲解放”,把自己的所作所为一笔带过,甚至讽刺欧美列强也不干净。西尾干二这样的人在电视上说,“美国、英国不是也干过坏事”?表面逻辑里,把所有近代日本对外战争洗成自卫,或者说解放亚洲,仿佛中国、朝鲜都愿意被日本统治似的。你说怪不怪?遇到这种观点,总会有一群人跟风,某些右翼团体更是不断开历史玩笑。同一时间,日本政府对中国赔偿款的盘点和政策,还在不断更新。可是民间到底信了多少?
追溯到甲午战争。日本刚击败清朝,就拿走了两亿白银和台湾、澎湖。数据翻出来,1895年的两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财政年收入两倍,谁能不心疼?而且梦幻的大胜带来无数跟随,西方列强趁机疯抢中国土地。清朝无力自保,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兵临北京,日军也在其中。后来《辛丑条约》逼得清政府乖乖赔钱让路,日本在北京、天津设驻军,名字就叫“中国驻屯军”。后来日俄战争中,日本再胜,辽东半岛租借权和南满铁路治外法权,关东军由此膨胀。每一步都有官史记载,没什么争议。
一战时,日本又把德国在中国的胶州湾据为己有,还提出“二十一条”,想肢解中国。国际形势却突然倒转。苏联十月革命爆发。列宁喊民族自决、呼吁不合并、不赔偿。华盛顿会议召开,各国代表签协议,日本不得不放弃部分在山东的军事控制权。可东北租借地,日本死咬不放,关东州租期到1923年,日本拒绝归还。这一点现在还有学者争论,说不清那时北洋政府到底有多少回旋余地。
北伐战争后,日本三次出兵山东,还发动济南惨案。张作霖被炸死,东三省转瞬陷落。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紧张气氛蔓延。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全境失守,溥仪傀儡政权“满洲国”成立,帝国主义染指更深。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日本折戟沉沙,死伤惨重。欧美干涉下签停战协议,日本却得到在上海驻军的权利。日军还在1933年攻陷山海关,制造华北事变,签何梅协定。纪录里每一条都能查到原件照片。
1936年,西安事变推倒了蒋介石的“安内”政策,国共合作抗日变成主流,抗战民族统一战线初步成型。日本四相会议决定对中国作战方针。气氛像临刑前的静默。卢沟桥枪声响起,南京大屠杀三十万遇难,中国巨创。广州、武汉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汪精卫投靠日本,成立伪政府,日本外相松冈洋右提“大东亚共荣圈”,想把亚洲集团包揽。历史文档数据显示,1941年日本在珍珠港偷袭后,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成了四大发起国之一,和美英苏签《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雅尔塔协定,世界格局剧变。
但豫湘桂战役的失败,中国在雅尔塔会议上边缘,苏联出兵条件就是换中国主权。1945年,《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两颗原子弹下,广岛长崎瞬间成灰烬。苏联红军进军东北,日本投降,裕仁广播《终战诏书》,战后世界重新定位。看到这里,有些人会觉得日本的受难太惨,广岛长崎应该成为历史记忆的主角?
有人提出“美英同罪史观”。细川护熙首相1993年承认日本侵略
来源:华强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