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果映初心 会东软籽石榴铺就“甜蜜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7 04:26 1

摘要:近日,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迎来软籽石榴丰收季,走进姜州镇建设村的石榴种植地,只见连片的石榴树枝繁叶茂,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果农们穿梭其间,采摘、分拣、装箱,欢声笑语与果香交织,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的丰收画卷。

近日,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迎来软籽石榴丰收季,走进姜州镇建设村的石榴种植地,只见连片的石榴树枝繁叶茂,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果农们穿梭其间,采摘、分拣、装箱,欢声笑语与果香交织,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的丰收画卷。

“石榴自9月初进入成熟期后,村民们就开始摘果忙了,采摘会一直持续到9月底。”建设村党支部书记朱培明麻利地将一筐称完重量的石榴搬上运输车,“今年石榴的个头和品相都比往年更好一些,口感也更为香甜,我们的石榴果大皮薄,味甜汁多,浓甜似蜂蜜,营养价值高,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B及多种矿物质与有机酸,具有软化血管、补血养气的功效。”

据朱培明介绍,建设村当前石榴种植面积已扩展到5300余亩,主要品种为突尼斯软籽石榴,预计今年总产量可达5300吨以上,总产值在3000万元左右。

建设村石榴的丰收离不开专业的种植管理指导,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会定期深入田间地头,与种植农户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需求,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并提出科学管理建议,提升果实品质,增强农户的信心。

距离建设村10公里的山南村,会东山南生态软籽石榴种植专业合作社内也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合作社负责人罗德宇指着分拣中心满仓已经打包好的石榴礼盒说:“这些都是客户预定好的货物,目前每日的发货量是50吨,我们的石榴不仅销往全国各个城市,还会出口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今年的出口量大约有300吨。”

据了解,会东山南生态软籽石榴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旨在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提升软籽石榴的品质与产量,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的新模式,让优质农产品直连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民收入。目前合作社石榴种植面积为2000亩,今年预估产量1300吨,预计产值能达1000万元以上。“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的联农带农模式极大地惠及到了周边村民,当前正值石榴丰收,用工量大,180余人在合作社内干活有时候都还忙不过来,工资为每日150元-400元不等。

提及当前持续火爆的石榴销售,罗德宇既喜又忧:“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但我们现有的分拣中心产能已趋饱和,难以匹配更大销量的规模需求,希望未来能够通过新建或扩建更大型、更完善的智能化分拣与仓储中心,进一步提升后端处理能力,为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新型销售模式迅速崛起,成为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在姜州镇网红电商“小石榴”赵正会的直播间里,一场直播刚刚结束,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

直播时,主播们不仅会展示石榴诱人的外观、丰富的营养价值,还会亲自品尝,讲述其独特口感和背后的故事,让屏幕前的观众仿佛能闻到果香、尝到甘甜。这种直观、互动的销售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得软籽石榴销量激增。

“现在每天的发货量在6千件左右,25吨,我们电商团队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上卖货,把会东石榴销往全国各地,未来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尝试跨境电商!” 赵正会笑着道。

软籽石榴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姜州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业,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尘土飞扬的小路被宽敞的水泥路取代;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收入大幅增加。同时,姜州镇还在积极探索产业链延伸,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农家乐、果蔬采摘、品尝新鲜石榴,促进了农旅融合发展。

姜州镇石榴种植面积扩大、标准化果园集中连片、产值节节攀升,只是全县石榴产业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会东县石榴主要分布在姜州、铁柳、嘎吉、松坪等乡镇海拔1600-2000米区域,主要品种为突尼斯、会东糯籽石榴等品种。2025年,全县石榴种植面积7.4万亩,预计产量16.8万吨,产值8.4亿元。会东县铁柳石榴现代农业园区和姜州镇石榴现代农业园区已获州委、州政府命名,小小石榴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

秋日的会东,石榴的甜蜜滋味正从枝头流向千家万户,一颗颗饱满的石榴不仅承载着农民的增收希望,更见证着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当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电商打通市场壁垒、文旅激活乡村价值,会东正以“小石榴”书写“大文章”。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商模式的持续创新,“会东软籽石榴”品牌将更加响亮,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网红”产品,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交出更为亮眼的“会东答卷”。

来源:隔壁村的强娃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