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区电梯里循环播的商业广告、门口常年占着地方的快递柜、地面上停得满满当当的公共车位……这些地方每天都在产生收益,可你真的细想过这笔钱该归谁吗?其实,这些都属于小区的“公共收益”,依法该归全体业主共有。但最近不少地方都出现物业悄悄截留、侵占这笔钱的情况,更得注意
小区电梯里循环播的商业广告、门口常年占着地方的快递柜、地面上停得满满当当的公共车位……这些地方每天都在产生收益,可你真的细想过这笔钱该归谁吗?其实,这些都属于小区的“公共收益”,依法该归全体业主共有。但最近不少地方都出现物业悄悄截留、侵占这笔钱的情况,更得注意的是:一旦侵占金额超过10万元,可不是罚点钱就完事,相关负责人甚至可能涉嫌刑事犯罪。今天就把小区公共收益的事儿拆解得明明白白,教业主们一步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先厘清:哪些收入算小区“公共收益”?别踩认知误区
首先得明确,小区公共收益不是物业的“额外营收”,是全体业主共有的财产,主要来自三个常见场景:
公共区域经营性收入:像电梯轿厢、楼道墙面、小区主入口这些公共空间的广告位租金;小区里的快递柜、自动贩卖机、共享充电桩给物业的场地占用费,这些区域本来就是业主共有的,产生的收益自然该大家一起分。
公共设施租赁性收入:不是业主专属的地面停车位(没确权给个人的车位)租金;小区中心广场、架空层这些公共活动场地对外出租(比如办临时市集)的收入;要是小区配套商铺是公共产权,出租后的租金也得算在这里面。
其他公共性收益:比如小区公共区域的废品回收(像纸箱、旧家具集中卖的钱);还有开发商移交的社区服务用房,对外出租赚的收益。
依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第282条: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简单说,物业能扣掉管理这些收益的必要开支(比如装广告的人工费、设备维护费),但剩下的钱必须用在小区公共事务上,要么分给业主,绝不能自己偷偷揣起来。
二、为啥侵占超10万涉罪?真不是只罚点款那么简单
很多业主发现物业侵占收益,第一反应要么是找物业理论,要么去住建部门投诉,却很少有人知道,金额一达标,这事儿就从民事纠纷变成刑事犯罪了。
根据2022年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把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5000元到1万元以上的,就得立案追诉。物业作为小区管理方,本来就管着公共收益的保管、核算和分配,要是他们的工作人员利用这个便利,把扣完成本该给业主的钱私自截留、挪用,就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
尤其侵占金额超10万元时,按《刑法》第271条,属于“数额较大”,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还得并处罚金;要是金额超100万元,就是“数额巨大”,刑罚更重。这意思很清楚:物业吞公共收益可不是“交点罚款就没事”,相关负责人搞不好要坐牢的。
三、业主怎么核查?3个步骤摸清收益去向
想知道物业有没有侵占公共收益,不用瞎着急,按这3步操作,慢慢就能把情况搞清楚:
1. 主动找物业要“公共收益账目”
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64条,业主有权查、有权复制物业服务合同,还有共有部分的使用和收益情况。你可以在业主群里发起倡议,或者找3-5个邻居当业主代表,给物业递书面申请(记得留好回执或快递记录),要求公示近1-2年的公共收益明细,重点看这4项:
各项收益的具体来源(比如哪个品牌的电梯广告、哪片区域的车位收入);
每笔钱的到账时间、金额,还有是谁付的钱;
扣掉的成本得列详细清单(比如“装广告花了500元人工费”,别只写“管理费”);
剩下的钱用在哪了(比如修电梯的发票、绿化改造的合同)。
按规定,物业收到申请后15天内就得公示,要是无故拒绝或拖着不办,直接找小区所属的街道办、乡镇政府,或者住建局的物业监管科投诉,这些部门有监管责任,会督促物业公示的。
2. 查合同、算明细,总能找到线索
要是物业公示的账目糊里糊涂(比如只写“广告收入1万”,不说具体是哪个广告),业主可以再往下查:
找物业要合作合同:比如和广告公司签的《广告位租赁合同》、和快递柜公司签的《场地使用协议》,合同里会写清楚租金多少、多久付一次,和物业公示的收入对比一下,有没有隐瞒一眼就能看出来。比如合同写某快递柜每月给300元,一年该3600元,要是公示里只写2000元,这差额就有问题。
自己估算停车费:先数数小区地面有多少公共车位(实地数或者问物业),按平时的停车情况(比如每天大概80%的车位停满)和收费标准(比如5元/天)算下月收入。比如50个车位,每天停40个,月收入大概6000元,和物业公示的停车费对比,差距超过20%,就得好好问问了。
3. 成立业委会,掌握维权主动权
要是小区还没业委会,建议大家联合起来尽快成立。业委会是业主的“代言人”,能帮大家做这些事:和物业谈公共收益怎么分、怎么用;找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查物业的账目;要是发现物业侵占收益,能代表业主去法院起诉,要求返还钱,或者向公安报案。
四、公共收益该怎么用?不是必须“分红”,但得全程透明
有些业主觉得公共收益就得“按户平分”,其实不是这样。根据《民法典》和《物业管理条例》,公共收益怎么用,得业主一起决定(比如开业主大会投票),合法用途主要有两种:
投入小区公共建设:用来修老化的电梯、水泵,升级监控和门禁,改造小区绿化、加健身器材,或者增加保洁次数,这些投入能直接改善居住环境,长远看比一次分红更实用。
按比例分给业主:要是业主大会同意,也能按房子面积分(比如每平方米分5元,120平的房子能领600元),具体什么时候分、怎么分,大家一起商量着定。
不管选哪种方式,都得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扣合理成本”,物业的管理开支得合规、透明;二是“全程公开”,物业或业委会得定期(比如每季度)在小区公告栏、业主群里发收益使用明细,包括花了多少钱、花在哪、有啥凭证,让大家都能监督。
最后想说,小区公共收益真不是“小钱”,哪怕一个月就几千块,一年下来也不少,更不是物业的“私房钱”,是和每个业主都有关的合法财产。很多时候不是物业“敢侵占”,而是业主们没意识到该要这笔钱,或者不知道怎么要,才让这笔钱成了“糊涂账”。
你所在的小区公示过公共收益吗?要是小区有这笔钱,你更想用来改善公共设施,还是按比例分给业主?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优雅铅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