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例超1000亿骗局!上百万人血本无归,主使人最后竟选择自首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23:38 1

摘要:2017年12月27日的南京,空气里有种说不出的诡异,公安机关门口,一群人正焦急地张望,他们不是来报案的,恰恰相反,他们是来“捞人”的。

“宁叫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能说出此等豪言的骗子,格局可能远在曹操之上!

2017年12月27日的南京,空气里有种说不出的诡异,公安机关门口,一群人正焦急地张望,他们不是来报案的,恰恰相反,他们是来“捞人”的。

他们要捞的,正是刚刚走进这里投案自首的骗子张小雷,人群中甚至有人在高喊:“雷总是无辜的!”这场面,荒诞得像一出戏剧。

就在他们聚堆几小时前,“钱宝网”的创始人张小雷,这个被上百万投资者奉为“雷神”的男人,亲手终结了自己一手打造的千亿骗局,他眼看平台运营不下去,转头就向警察叔叔自首,当这个消息传出,那些被骗的人竟都不相信!

人们想不通,一个年化收益率敢喊到50%的平台,怎么说塌就塌了?

但更让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当骗子自己都认罪了,还有那么多受害者不愿醒来,反而想集资把他保释出来?

问题或许不在于那诱人的收益率,这场中国首例涉案金额高达千亿级别的骗局,其真正的核心产品,从来不是什么金融项目,而是张小雷本人。

他成功地将自己,锻造成了一个比金钱更具吸引力的“信仰”,要理解这场疯狂,我们必须剥开钱宝网的金融外壳,看看“张小雷”这个偶像,究竟是如何被一步步锻造出来的。

张小雷的骗局,根基不在于什么复杂的金融模型,而是一套为他量身定做的“救世主”故事,他很懂得,一个有血有肉、甚至带点悲情色彩的领袖,远比一纸冷冰冰的合同更能俘获人心。

他对外的人设,是一个上世纪60年代末出生的天才,时而是名校毕业的会计精英,时而是年纪轻轻就开始创业的商业奇才,总之,他的人生起点就充满了传奇光环。

他还宣称,自己在不到30岁的年纪,就凭着过人胆识积累了千万资产,当然,英雄的故事里总少不了一场惨烈的失败。

他说自己因为一次豪赌式的投资,转瞬之间资产清零,这套说辞,巧妙地把他人生中最大的一处污点给洗白了,那处污点,就是他第一次因诈骗入狱的经历。

在创办钱宝网之前,张小雷曾是泛美亚公司的CEO,当时,他打着“输送足球学员”的旗号,将50多名怀揣梦想的少年送到南美,并从中骗取了超过1000万元。

那些被他送到国外的孩子,最终却落得食不果腹的凄惨境地,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张小雷因诈骗罪锒铛入狱。

但在他的重新包装下,这段不光彩的过去,摇身一变,成了“英雄归来前的试炼”,牢狱之灾不再是耻辱,反而成了他洞悉世事、涅槃重生的资本,为他的人设增添了几分饱经沧桑的魅力。

出狱后,他带着这套全新的“英雄剧本”,一头扎进了当时正火热的互联网金融领域,2012年,钱宝网上线,一个更加庞大的骗局拉开序幕。

为了给这个新故事注入灵魂,张小雷创造了极具煽动性的口号,他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宁天下人负小雷,小雷必不负天下人。”

这句话被无数“宝粉”奉为圭臬,后来,它又演变成一个更具契约精神的变体:“尔等不负我,我必不负尔等。”

你看,这已经完全脱离了商业承诺的范畴,更像是一种带有江湖义气甚至宗教色彩的“精神契约”,他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背负着信徒期望、孤独前行的悲情英雄。

为了巩固“雷神”的地位,张小雷还定期举办名为“雷的盛宴”的大型线下粉丝见面会,那场面,与其说是投资者大会,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朝圣”仪式。

在盛大的舞台和狂热的欢呼声中,张小雷如同降临人间的神祇,接受着信徒们的顶礼膜拜,商业关系在此刻被彻底升华,变成了一种准宗教式的领袖与信徒的联结。

会赚钱的广告你看吗

有了“神格”,还需要展现“神迹”。钱宝网,就是张小雷用来展示自己“神力”的舞台,它的核心不是商业逻辑,而是要持续不断地制造一场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幻术”。

钱宝网的模式简单到近乎“无脑”,用户只需要缴纳一笔保证金,然后每天看看广告、填填问卷、玩玩游戏,就能获得高到离谱的收益。

这种极低的参与门槛,被包装成“雷神”赐予普通人的财富机会,它传递出一个信号:你不需要懂金融,不需要有背景,只要你信“雷神”,就能轻松赚钱。

近乎高达50%甚至更高的年化收益率,在当时的环境下,本身就是一种“神迹”的宣告,它粗暴地碾压了所有正常的理财产品,让无数人为之疯狂。

而让这个“神迹”真正落地的,是骗局初期那稳定且快速的兑付,每一笔及时的提现到账,都是一次最有效的信任背书。

亲身体验到“奇迹”的早期用户,成了张小雷最忠实的信徒和最有效的“活广告”,他们奔走相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雷神”作见证,让雪球越滚越大。

当然,光有“神迹”还不够,还得有一个看起来足够宏伟的“神国”来支撑这一切,为了让骗局显得可信,张小雷不惜血本,用投资人的钱搭建了一个虚假的商业帝国。

他声称钱宝网旗下拥有70余家子公司,个个盈利丰厚,其中一家位于成都的公司,据说年利润高达10亿。

他还斥资12亿在南京购置地皮,转头就对外宣称,这块地的价值被包装到200亿,为了让这个数字显得真实,他甚至聘请了关联的评估公司,为他出具了一份虚假的评估报告。

他还把钱砸向了国际舞台,赞助了西甲足球联赛,投资拍摄影视剧,这些举动,无一不是在为他的“神话”搭建宏伟但空洞的布景。

这一切的铺张,目的只有一个:让信徒们坚信,“雷神”的背后有强大的实体产业支撑,他们的钱是安全的,神迹是可持续的。

然而,神的面具背后,是凡人无底线的贪婪,当上百万人将自己的养老金、购房款、甚至救命钱“奉献”给“雷神”时,这些所谓的“祭品”,正被他以惊人的速度挥霍着。

张小雷的生活极度奢靡,他购置了劳斯莱斯等豪车,住进了大平方米的豪宅,每天的生活堪比“酒池肉林”,奢侈之风远超一般富豪,用穷奢极欲这样的词汇来形容都不够。

但这还不是最夸张的,这位对外宣称“必不负天下人”的“雷神”,将巨额的赃款,毫不吝啬地砸在了他的情妇们身上。

他同时与多名女性保持着情人关系,其中,一位黄姓情妇最受其宠爱,张小雷在她身上累计花费了超过3600万元。

更令人咋舌的是,两人分手后,张小雷竟然还每天给她支付2万元的“分手费”,这位黄姓情妇曾是一名教师,后来被张小雷直接任命为公司法人,成了他转移资产的棋子。

骗局败露后,这位“法人”伙同亲属,试图将赃款兑换成美元转移到境外,除了黄某,还有一位汤姓情妇,每天能从张小雷那里收到1万元的汇款,此外,他还为邢某、李某等多位情人购置了多处房产。

这些赤裸裸的欲望与挥霍,与他公开宣扬的“精神契约”形成了巨大的讽刺,他嘴里的“天下人”,显然不包括那些把血汗钱投给他的普通人。

纸终究包不住火,从2016年8月开始,钱宝网出现了“黑天鹅事件”,大量用户集中套现,系统的兑付速度明显变慢。

平台开始频繁地以“系统维护”为由,拖延支付,恐慌情绪开始蔓延,属于“雷神”的末日审判,终于还是来了。

当张小雷走进公安局的那一刻,一个超过300亿元的未兑付本金黑洞,彻底暴露在阳光下。无数家庭因此陷入绝境,工薪族、退休老人、年轻人……无人幸免。

然而,面对这一切,自首后的张小雷却显得异常冷酷。他承认自己犯罪,但话锋一转,却将责任推给了受害者,他说:“他们因为贪欲受骗,他们也要认。”

这句话,撕下了他最后一片伪装,也道出了所有庞氏骗局成立的人性基础。

回到文章开头那一幕,我们似乎更能理解那些至今不愿相信真相的“宝粉”,当他们声嘶力竭地捍卫骗子时,他们捍卫的,或许早已不是那个虚假的“雷神”。

他们捍卫的,是自己曾经深信不疑的判断,是自己不愿崩塌的自尊,承认被骗,就等于承认自己的愚蠢和贪婪,这比亏钱本身更让人难以接受。

在钱宝网的社群里,任何质疑者都会被围攻为“黑子”,一个巨大的信息茧房早已形成,最终,法院判决张小雷非法集资总额高达496.5亿元。

他本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亿元,尽管部分资产被收缴用于返还,但对于那天文数字般的损失而言,终究是杯水车薪,张小雷的千亿骗局,是一场教科书级别的“偶像营销”。

他成功地抓住并放大了人性的弱点,贩卖的不是理财产品,而是一个能满足人们对财富、逆袭和精神寄托所有幻想的“救世主”符号。

结语

真正的陷阱,从来都不是那些惊人的回报率数字,而是那些被包裹在温情、承诺和宏大叙事之下的个人崇拜。当投资演变为信仰,当领袖被尊为神明,距离深渊,便只有一步之遥。

“天上不会掉馅饼”,这句古老的警告,在光怪陆离的今天,依然是抵御人性贪欲最坚固的防线。

来源:李大嘴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