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有的基本物质从宇宙大爆炸开始便存在了,而且只要时间还存在,它们也会一直存在下去。
9.25 day98
“所有的基本物质从宇宙大爆炸开始便存在了,而且只要时间还存在,它们也会一直存在下去。
我们所认为的宇宙演化过程,或者再往小里说一些,这个星球上人类的历史与进化,只是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时间以不同的排列方式进行无穷无尽的组装与再组装而已。
……
当然,我很清楚的一点是,当我体内原子的特定组合分解后(有人称之为‘死亡’),这些被拆开的原子永远不会意识到它们曾经是我。
然而,这些曾经组合在一起成为‘我’的原子即便天各一方,却仍会永远存在下去的这一事实,还是让我有些许安慰。
……
事实上,可能这些原子早就在别的什么时间、别的什么星系里,组合成一次我了。”
亨利·戴维·梭罗:“你必须活在当下,让自己奋力冲上每个浪头,在每一刻中寻找你的永恒。
傻瓜们站在他们的机会之岛上,想要寻找另一片陆地。
但世界上没有别的陆地。而除了这一生,也再没有别的人生。”
“我们恐惧活在当下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一个原因可能是,我们永远都生活在惶恐之中,惴惴不安地害怕生活甚至是人生会叫我们大失所望。
我们本能地知道,此时此地的人生,就是人生的终极顶点——人生不可能比当时当下更真实。
但是,万一我们发现此时此地的人生贫瘠不堪,该如何是好?
要是它让我们如梦方醒,意识到‘一切不过如此’,又该怎么办?
假如我们察觉到这种终极的现实其实很叫人泄气,甚至更糟糕,举步维艰、有失公允和痛苦不已呢?
为了应付对这种存在主义失望感的恐惧,不用活在当下,我们决定先下手为强,条件反射似的去幻想不同的东西,将我们的意识调拨到未来或者过去,甚至是一种假想的另类人生。”
“法语中有个说法叫‘小死亡’(la petite mort),用来描述很多人在性高潮之后的感受。
这个词指的是,在生命最强大力量之一的如火激情结束后,有时人会产生一种深深的惆怅感。
高潮之后,一切皆空。
这个‘小死亡’中,包含着一种对‘大死亡’的隐约预示。
当然,这种现象也会反其道而行。
尽管人们很害怕活在此时此地,但却又深切地渴望自己是在真正地活,而追求这种自己在好好活的刺激感的方式之一,便是挑战死亡。
我们会从悬崖上跳下来,玩悬挂滑翔;我们会以危险的速度大肆飙车;有些不怕死的人甚至还沉湎于火山冲浪这种极限游戏,踩着冲浪板在火山边缘恣意滑行。
这些充满了致命危险的行为,将我们牢牢钉在了此时此地。
因为面对死亡时,我们才感到自己正在无与伦比地活着。
很多存在主义思想家认为,直面我们的必死性,是彻彻底底活在当下的唯一途径。
不过我敢肯定的是,戴着厚眼镜、身体又孱弱的萨特,肯定没有考虑过玩火山冲浪这事儿。”
“在翻看自己这本格言警句集的过程中,我才突然意识到,毫无保留地活在当下这一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出现的频率到底有多高,以及不同的哲学家最终同归到这个观点前所走过的殊途。
伊壁鸠鲁把这一点变成了他哲学的核心部分,劝诫我们不要总是试图去追逐更多,或想拥有与现在不一样的东西。
马可·奥勒留谈到这个概念时更鞭辟入里,建议我们要把每次行动都当成是此生的最后一次。
千年之后,亨利・戴维·梭罗则用朴素和热情的明确表达,告诫我们要“让自己奋力冲上每个浪头”。
而维特根斯坦用一句动人心魄的宜宣言一’此刻活着的人,也就永恒地活着’——便将这个观点弹升进了超验论的王国。”
此时此地,
时刻留心,
活在当下。
本来今天又遇上一些不开心,困扰了我人生十几年的事。
一碗热气腾腾的沙茶面之后,坐在沙发看完这本书,我很明白地再次疗愈,你值得,你要好好活好知天命的后半生。
9.26 day99
99天了,再次复查,张主任说✈恢复的很好,接下来骨折处骨头进入重塑阶段,3个月后再拍片复查。
终于熬过了这3个多月,成功避开了手术,保守疗法成功!
顺带自费查了个骨密度,+0.3,一天不落地补钙3个月后这个数值,倒推回去受伤当时,肯定是没有骨质疏松的。
继续好好喝牛奶罢。
月底了,好好完成规培医师带教任务,教学查房。
来源:林医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