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早年一手缔造“开元盛世”、把大唐推向巅峰的明君,自从遇见杨贵妃,直接从“励精图治模范生”切换成“宠妻无上限选手”,把皇宫变成了专属恋爱剧场,上演了一幕幕让人瞠目结舌又忍不住姨母笑的甜蜜戏码。
要说唐玄宗李隆基最宠爱哪个女人,我相信一般人都会不假思索的说是杨贵妃,因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情感故事世人皆知。
这位早年一手缔造“开元盛世”、把大唐推向巅峰的明君,自从遇见杨贵妃,直接从“励精图治模范生”切换成“宠妻无上限选手”,把皇宫变成了专属恋爱剧场,上演了一幕幕让人瞠目结舌又忍不住姨母笑的甜蜜戏码。
说起来,这对CP的开局就自带“狗血偶像剧”。杨贵妃最初是唐玄宗的儿媳妇——寿王李瑁的王妃,李隆基第一眼见到她,就彻底移不开眼,心里估计在呐喊“这才是我的理想型”。可毕竟是“儿媳”,直接抢人太没面子,唐玄宗灵机一动,玩起了“曲线追妻”:先让杨贵妃去道观当道士,美其名曰“为窦太后祈福”,还赐了个道号“太真”,既避开了伦理争议,又给了自己一个“合法接触”的理由。这波操作,像极了现代人为了接近暗恋对象,故意制造偶遇的小心思,只不过帝王的“小心思”,排场更大罢了。等风声一过,他立马把杨贵妃接回宫中,册封为贵妃,从此宣告“后宫三千皆过客,唯有贵妃是真爱”。
唐玄宗宠杨贵妃,宠得那叫一个“公私不分”,连朝廷规矩都得给爱情让路。以前他还会偶尔翻牌其他妃嫔,自从有了杨贵妃,其他娘娘们直接成了“背景板”,连见皇帝一面都难。有次梅妃江采萍趁着杨贵妃不在,找唐玄宗叙旧,两人刚聊了几句诗词,唐玄宗就坐不住了,嘴里念叨着“贵妃该等急了”,拔腿就往杨贵妃宫里跑,留下梅妃独自对着满桌佳肴叹气。更离谱的是,杨贵妃的家人也跟着“鸡犬升天”:哥哥杨国忠原本是个游手好闲的市井无赖,硬是被提拔成了宰相,权倾朝野;三个姐姐也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出门排场比公主还大,连皇子见了都得主动问好。当时民间都传开了“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意思是生女儿比生儿子划算,要是能像杨贵妃这样得宠,全家都能跟着飞黄腾达,这“宠妻效应”,简直比现代的“锦鲤体质”还离谱。
要是说封官加爵是“硬核宠妻”,那唐玄宗为了满足杨贵妃的口腹之欲,更是把“浪漫”玩到了极致。杨贵妃爱吃荔枝,可荔枝这东西娇贵得很,“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而当时的荔枝产地远在岭南,离长安隔着几千里路。换做普通人,顶多叹句“想吃吃不到”,可唐玄宗是谁?他直接下了道圣旨:开辟“荔枝专线”,动用驿站的快马,日夜兼程运送荔枝。要知道,古代驿站的快马是用来传递紧急军情的,相当于现在的“加急快递”,结果现在成了“水果配送员”,沿途的驿卒们累得人仰马翻,马跑死了一匹又一匹,就为了让杨贵妃能咬上一口新鲜荔枝。后来杜牧写了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看似浪漫,实则把唐玄宗的“恋爱脑”吐槽得明明白白——管它劳民伤财,只要贵妃开心,一切都值!
除了物质上的投喂,唐玄宗在精神层面更是把杨贵妃宠成了“专属女主角”。唐玄宗本身是个文艺全才,会写诗、通音律,还弹得一手好羯鼓。他特意为杨贵妃创作了《霓裳羽衣曲》,据说这首曲子的灵感来自他的“月宫梦”:梦里他跟着神仙去了月宫,听仙女们演奏乐曲,醒来后凭着记忆谱出旋律,专门给杨贵妃伴舞。每次杨贵妃跳这支舞,唐玄宗都会亲自打羯鼓伴奏,两人一个舞姿翩跹如仙女下凡,一个鼓点铿锵似行云流水,活像一对在舞台上撒糖的“文艺情侣”,连旁边的宫女太监都忍不住偷偷嗑CP。
更有意思的是,唐玄宗还特别“怕老婆”。有次杨贵妃因为吃醋,跟唐玄宗吵了一架,唐玄宗一时上头,把她送回了娘家。结果刚送回去半天,唐玄宗就开始坐立难安,饭吃不下,觉睡不着,连朝会都心不在焉,满脑子都是杨贵妃的身影。身边的太监一看这情况,赶紧劝他“把贵妃接回来吧”,唐玄宗立马借坡下驴,不仅派人送去金银珠宝赔罪,还亲自去接,一路上嘘寒问暖,活脱脱像个跟老婆认错的“耙耳朵”,哪里还有半分帝王的威严?
只不过,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最终还是没能逃过现实的重击。因为过度宠信杨贵妃及其家人,杨国忠专权乱政,安禄山趁机发动“安史之乱”,大唐盛世一夜崩塌。马嵬坡下,六军不发,唐玄宗为了自保,不得不赐死杨贵妃,这段甜蜜又荒唐的“宠妻史”,最终以悲剧收场。
要是把唐玄宗的感情史扒开细看,活脱脱像一部注水又狗血的古装偶像剧——前半段是“帝王独宠白月光”的深情戏码,后半段是“找个替身续前缘”的自我安慰。多数人只知道他跟杨贵妃“在天愿作比翼鸟”,却少有人晓得,在杨贵妃出现之前,武慧妃才是他放在心尖上疼了二十多年的“真爱天花板”。杨贵妃能后来居上,不过是因为她眉眼间那点像武慧妃的影子,恰好撞进了唐玄宗失去挚爱后的空窗期,成了他用来填补思念的“情感代餐”。
说起来,唐玄宗对武慧妃的感情,那可是从“少年夫妻”一路熬过来的情分,比跟杨贵妃那几年的轰轰烈烈扎实多了。武慧妃出身武家,是武则天的侄孙女,论身份背景,比后来从“寿王妃”转行的杨贵妃正统多了。唐玄宗刚登基那会儿,后宫里妃嫔不少,但他偏偏一眼看中了武慧妃——那时候武慧妃还是个刚入宫的小姑娘,既有武家女子的飒爽,又带着几分少女的娇憨,不像其他妃嫔要么拘谨要么谄媚。唐玄宗对她的喜欢,是藏在日常细节里的,不像后来对杨贵妃那样“咋咋呼呼”地摆排场,而是细水长流的疼惜。
早年唐玄宗忙着搞“开元盛世”,每天上完朝,别的地方不去,先往武慧妃宫里钻。有时候带着一身朝堂的疲惫,一进殿看到武慧妃端着刚温好的茶迎上来,立马就眉开眼笑了。武慧妃也懂他,不跟他聊那些勾心斗角的后宫琐事,要么陪他看会儿兵书,要么听他吐槽朝堂上的烦心事,偶尔还能跟他聊几句音律——要知道,唐玄宗可是个文艺发烧友,能跟他聊到一块儿的人不多,武慧妃就是其中一个。有次唐玄宗想编一首新曲子,琢磨了好几天没头绪,武慧妃就在旁边帮他整理乐谱,还随口哼了一段自己编的调子,没想到正好跟唐玄宗的想法合得上,两人当即一拍即合,连夜把曲子编完了。后来这首《得宝子》成了唐玄宗早期最喜欢的曲子,每次演奏的时候,他都要特意提一句“这是慧妃跟我一起编的”,那得意劲儿,像极了跟人炫耀情侣款的小伙子。
更难得的是,武慧妃不仅懂唐玄宗的“闲情雅致”,还能懂他的“帝王心事”。有一年朝堂上因为“科举取士”的事儿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说要按家世选官,有人说要凭才华录取,唐玄宗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回到宫里就唉声叹气。武慧妃没直接给他出主意,而是给他讲了个武则天当年破格提拔人才的故事,还轻描淡写地说:“陛下是想选能帮您做事的人,还是想选能给您撑场面的人?”一句话点醒了唐玄宗,后来他力排众议推行“唯才是举”,还特意跟大臣说“这是朕听了内人的话,才想明白的”。要知道,在古代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下,唐玄宗敢这么说,可见对武慧妃的信任有多深——这可不是后来杨贵妃能比的,杨贵妃顶多陪他吃喝玩乐,朝堂上的事儿,她连问都不会问一句。
唐玄宗对武慧妃的宠,还带着点“护犊子”的劲儿。武慧妃刚入宫的时候,因为是武家后人,不少大臣和妃嫔都排挤她,说她“有武则天的野心”。有次皇后趁机在唐玄宗面前说武慧妃的坏话,说她私下里拉拢宫女太监,想争宠夺权。唐玄宗听完直接火了,当场就跟皇后吵了起来,还说“慧妃是什么样的人,朕比你清楚,你少在这儿挑拨离间”。后来为了给武慧妃撑腰,他甚至想废了皇后,立武慧妃为后——要知道,“废后立妃”可是件天大的事,尤其是武慧妃还是武家的人,大臣们肯定会反对。果不其然,宰相张九龄带头上书,说“武氏乱唐的教训还没过去,陛下要是立武慧妃为后,恐怕会引起朝野动荡”。唐玄宗虽然没拗过大臣,但也没亏待武慧妃,特意给她设了“慧妃”这个封号,地位跟皇后差不多,还把她的宫殿装修得比皇后的宫殿还豪华,明摆着告诉所有人“慧妃在朕心里,就是皇后”。
反观后来对杨贵妃的宠,就显得“虚”多了。唐玄宗跟杨贵妃在一起的时候,已经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了,早年的锐气和深情早就被岁月磨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更多是“补偿心理”和“新鲜感”。他给杨贵妃的宠爱,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投喂”——比如为了让她吃荔枝,动用全国的驿站;比如给她的家人封官加爵,让杨家一夜暴富;比如给她建华丽的宫殿,买各种珠宝首饰。这些东西看着排场大,其实都没走心,就像现在的土豪追女生,只会送包送车,却不知道对方真正喜欢什么。
就拿“荔枝专线”来说,看似浪漫,其实根本没考虑过武慧妃当年是怎么跟他相处的——武慧妃要是想吃什么,从来不会让他这么劳民伤财,顶多是跟他一起在御花园里种点蔬菜水果,偶尔尝个鲜。有次武慧妃想吃樱桃,御花园里的樱桃还没熟,唐玄宗想让人从外地运,武慧妃还拦着他说“陛下要是为了这点口腹之欲劳烦百姓,传出去人家该说陛下昏庸了”。后来还是宫里的园丁想出办法,用温水催熟了几棵樱桃树,武慧妃拿着樱桃跟唐玄宗一起分享,笑得比后来杨贵妃吃到荔枝时还开心。你看,真正的感情从来不是靠“铺张浪费”来证明的,武慧妃懂唐玄宗的“帝王身份”,也懂“民生疾苦”,而杨贵妃只知道享受他给的宠爱,从来没想过这些宠爱背后要付出什么代价。
还有唐玄宗给杨贵妃创作《霓裳羽衣曲》的事儿,很多人说这是“爱情的证明”,可要是跟他早年跟武慧妃一起编《得宝子》比,就差远了。《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自己梦见月宫编出来的,杨贵妃只是个“舞者”,顶多是个“表演者”;而《得宝子》是他跟武慧妃一起琢磨、一起创作的,武慧妃是“合作者”。一个是“你配合我”,一个是“我们一起”,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更有意思的是,唐玄宗每次看杨贵妃跳《霓裳羽衣曲》的时候,眼神里总带着点恍惚,有时候还会下意识地说“要是慧妃还在,肯定也会喜欢这支舞”——这话虽然没明说,但谁都听得出来,他看的不是杨贵妃,而是杨贵妃身上那点像武慧妃的影子。
最能证明杨贵妃是“替身”的,还是唐玄宗对两人“犯错”的不同态度。武慧妃这辈子几乎没犯过什么大错,唯一一次让唐玄宗生气,是因为她想让自己的儿子李瑁当太子,私下里跟大臣走得近了点。唐玄宗知道后虽然不高兴,但也只是跟她冷战了几天,还主动找她和解,说“朕知道你是为了孩子,但是有些事不能急”。后来武慧妃因为这件事心里有愧,生病卧床,唐玄宗天天守在她床边照顾,连朝都不上了,还跟她说“太子的事儿咱们慢慢来,你要是病了,朕可怎么办”。
可对杨贵妃呢?杨贵妃因为吃醋跟他吵架,他说把她送回娘家就送回娘家,一点情面都不留。第一次送杨贵妃回娘家的时候,唐玄宗虽然很快就后悔了,但也只是派太监去接,自己没去;第二次送她回去,更是连道歉的话都没说,还是杨贵妃主动认错,才被接回来的。更讽刺的是,杨贵妃每次被送回娘家,唐玄宗虽然茶饭不思,但嘴里念叨的不是“玉环怎么还不回来”,而是“要是慧妃在,肯定不会跟朕吵成这样”。你看,在他心里,杨贵妃连“吵架”都比不上武慧妃,武慧妃从来不会跟他闹脾气,只会跟他好好沟通,而杨贵妃只会用“撒娇”“耍脾气”的方式逼他妥协——这根本不是他想要的感情,只是他失去武慧妃后,找不到更好的“替代品”罢了。
武慧妃去世的时候已经38岁了,唐玄宗依然痴迷于她,对于武惠妃的离开是悲痛欲绝,那时候他的“开元盛世”已经到了顶峰,身边突然没了那个懂他、陪他的人,心里一下子就空了。他消沉了好长时间,每天要么在武慧妃的宫殿里发呆,要么对着武慧妃的画像叹气,连朝政都懒得管了。身边的太监为了让他开心,就开始给他找各种美女,可他看谁都不顺眼,要么说“这个不如慧妃温柔”,要么说“那个不如慧妃懂朕”。直到后来看到杨贵妃——杨贵妃不仅长得有点像武慧妃,而且跟武慧妃一样,也喜欢音乐舞蹈,还会点小性子,正好戳中了唐玄宗“寻找替身”的心思。
所以他才会不管“伦理道德”,非要把杨贵妃从儿子李瑁手里抢过来——李瑁是谁?是他跟武慧妃的儿子啊!他抢自己的儿媳妇,表面上是“爱杨贵妃”,实际上是因为杨贵妃像武慧妃,而李瑁是武慧妃的儿子,他潜意识里想通过这种方式,把“武慧妃的影子”和“武慧妃的儿子”都留在身边,填补自己失去挚爱的空缺。这一点从他给杨贵妃的待遇上就能看出来:杨贵妃住的宫殿,是武慧妃当年住过的“兴庆宫”;杨贵妃穿的衣服,很多款式都是按照武慧妃当年的喜好做的;甚至杨贵妃喜欢吃的甜食,都是武慧妃当年爱吃的——唐玄宗做的这一切,哪里是在宠杨贵妃,分明是在借着杨贵妃,怀念武慧妃罢了。
还有一件事特别能说明问题:武慧妃去世后,唐玄宗特意在宫里建了一座“慧妃祠”,每天都要去祭拜,还让画师画了很多武慧妃的画像,挂在自己的寝宫里,连睡觉的时候都要看着。可杨贵妃去世后,他虽然也伤心,但只是在马嵬坡立了个简单的墓碑,回到长安后也没给她建什么祠堂,更没让人画她的画像挂在身边。后来他退位当了太上皇,闲着没事的时候,经常跟身边的人聊起武慧妃,说“朕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慧妃,没能让她当上皇后”,可聊到杨贵妃的时候,他只说“她是个可怜人”——一个是“最对不起的挚爱”,一个是“可怜的替身”,谁在他心里更重要,一目了然。
其实唐玄宗自己也知道,杨贵妃不是武慧妃。有次他跟杨贵妃一起在御花园里散步,看到一朵盛开的牡丹,突然说“这牡丹跟慧妃当年种的那棵一模一样”,杨贵妃想接话,说“臣妾也喜欢牡丹,陛下要是喜欢,臣妾再给您种几棵”,可唐玄宗没理她,只是盯着牡丹发呆,嘴里还喃喃自语“不一样,不一样,慧妃种的牡丹,比这个好看多了”。杨贵妃当时脸都白了,可她也不敢说什么——她心里其实也清楚,自己不过是个“替代品”,要是跟唐玄宗较真,连这个“替代品”的位置都保不住。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到马嵬坡,六军不发,非要他赐死杨贵妃。唐玄宗虽然舍不得,但也没怎么反抗,就答应了——要是换做武慧妃,他绝对不会这么轻易妥协。想当年武慧妃因为“太子之争”被大臣攻击,唐玄宗宁愿跟满朝文武对着干,也要护着她;可面对要赐死杨贵妃的要求,他只是犹豫了一下,就让人把白绫送了过去。这就是“真爱”和“替身”的区别:真爱是“我拼尽全力也要保护你”,替身是“我舍不得你,但我更舍不得我自己”。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回到长安,虽然也时常怀念她,但更多的是一种“失去后的惋惜”,而不是“失去挚爱的痛苦”。他晚年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武慧妃的画像前,跟她“说话”,说自己有多后悔没立她为后,说自己有多想念她跟自己一起编曲子、聊朝政的日子。有次他看着画像,突然哭了起来,说“慧妃啊,朕这辈子做过最错的事,就是把玉环当成你的影子,委屈了她,也辜负了你”——这句话算是他的“真心话”,他终于承认,自己对杨贵妃的宠爱,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影子游戏”。
现在很多人都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当成“千古绝唱”,却忘了在这场爱情之前,还有一个武慧妃,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占据了唐玄宗的整个青春和真心。杨贵妃就像一颗耀眼的流星,虽然短暂地照亮了唐玄宗的晚年,却终究没能取代武慧妃在他心里的位置。说到底,唐玄宗的爱情故事,哪里是什么“浪漫传奇”,不过是一个帝王在失去挚爱后,找了个替身来自我安慰的“悲情故事”——他宠了杨贵妃一辈子,却从来没真正爱过她;他怀念了武慧妃一辈子,却再也没机会跟她说一句“我爱你”。
要是武慧妃泉下有知,看到唐玄宗后来对杨贵妃的那些“荒唐宠爱”,不知道会是哭还是笑——哭他把对自己的思念,变成了对另一个女人的“敷衍”;笑他到最后都没明白,真正的爱情,从来不是找个影子就能替代的。而杨贵妃呢?她到死可能都不知道,自己这辈子最引以为傲的“帝王宠爱”,不过是别人爱情里的“边角料”,是唐玄宗用来填补思念的“情感代餐”。这场跨越十几年的“替身情缘”,终究是一场三个人的悲剧——唐玄宗失去了真爱,杨贵妃成了替身,而武慧妃,成了那个被遗忘在历史角落里的“白月光”。
来源:小宇的美食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