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传-2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22:02 1

摘要:1919年,杨靖宇在私塾里已经度过了六个春秋,私塾课程也已全部学完。这时恰好赶上确山县高等小学招收新生,杨靖宇满怀信心前去报名。在考试中,杨靖宇的语文基础好,文笔又流畅,考得很顺利;考数学,可难住了杨靖宇,他在私塾里压根就没学过,结果是名落孙山。

最初的正义感

1919年,杨靖宇在私塾里已经度过了六个春秋,私塾课程也已全部学完。这时恰好赶上确山县高等小学招收新生,杨靖宇满怀信心前去报名。在考试中,杨靖宇的语文基础好,文笔又流畅,考得很顺利;考数学,可难住了杨靖宇,他在私塾里压根就没学过,结果是名落孙山。

杨靖宇在失败面前并不灰心,他对同学李士芳说都是因为自己用功不够。杨靖宇从考场上看到了新的天地,也看到自己的不足,下决心从头开始,准备功课。

回乡以后,杨靖宇又师从关易公老先生学习。这年秋天,李湾村私塾改为信义小学,开设正规的初小课。在这里,经过关易公老先生的精心培养,杨靖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终于考入当时全县的“最高学府”确山高等小学校,该校学制三年,课程不是“四书”“五经”,而是算数、外语、历史、地理、手工、图画、唱歌、体操等“新学”。在这里,杨靖宇接触到了新知识。

己的不足,下决心从头开始,准备功课。

杨靖宇入学后,看着周围的同学都比自己富有,个别比自己差的,但人家有父亲。杨靖宇深感自己的母亲省吃俭用弄点粮食交学费,太不容易了,只有好好学习、刻苦读书才能对得住母亲,他不仅在学校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回到家里也不断读书写字,还帮助母亲打扫院子,做些零碎活计。母亲也经常对杨靖宇讲:读书才能知理,知理才能办大事。

这所学校的学生中,也有富商巨贾和地主官宦的子弟。这些人虽然不多,但能量很大,他们歧视贫寒家庭出身的学生,有时还打骂侮辱同学。刚入学时,杨靖宇只是看着不顺眼,日子久了,就难以压下心中怒火。

一次,在校读书的孙财主少爷在操场上仗势欺人,非要一个小同学趴在地下给他当马骑,小同学不干,他就动手打,硬把小同学按倒在地,骑在身上,揪着耳朵,看到小同学啼哭不,他还得意地大喊大叫。杨靖宇得知后十分气愤,便把孙少爷领到校内一间没有人的小屋里,声色俱厉地质问他为何欺负人,并将他痛打一顿。此后,那个姓孙的同学再也不敢欺侮其他同学了。杨靖宇为小同学出气的事情传开后,大家都非常敬佩他。那个孙少爷也想用糖果点心之类小恩小惠收买杨靖宇充当自己的打手,杨靖宇冷冷一笑:“你够不上做我的朋友。”

杨靖宇在这所学校读书时,学校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天,县教育局的一个“学监”来到学校“督察风纪”,临走的时候,他说丢了一件衣服,硬赖学校的工友老李偷去了。这个“学监”依仗势力从县团防营叫来两个兵差,把老李绑在学校的明柱子上进行拷打。老李因没有偷窃,连叫冤枉。杨靖宇见此,挺身而出,为老李鸣不平,并斥问兵差。两个兵差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杨靖宇就与同学们一拥而上,吓得两个兵差赶紧逃跑。杨靖宇和另外一个同学张家铎将捆绑工友老李的绳索解开,老李对杨靖宇等同学感激不尽。

当晚,十几个团防兵差闯进校园寻衅报复,面对他们明火执仗的凶相,杨靖宇毫不畏惧,手持火柴爬到第三讲堂的屋顶,喝令兵差立即退出,否则点火烧房,兵差见势不妙,抱头鼠窜而去。事后有人担心杨靖宇惹出乱子,杨靖宇慨然回答:“我是为正义而干的,合理合法,出事我自己承担,与你们无关。”对此,教师们意见不一,支持新思潮的进步教师对他赞赏有加,而且向他传授了更多的新知识新思回应。想;胆小怕事阿谀逢迎者则以“开除”相恐吓,杨靖宇则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读书期间,杨靖宇勤奋好学,刻苦努力,善于钻研,不仅学到了很多的文化知识,观察事物的能力也越加成熟。

学得愈多,思考愈深。从自己家的悲惨遭遇,杨靖宇想到了整个国家民族, 脑袋里装着好多问号:为什么军阀连年混战?为什么地主欺负穷人?为什么外国军队要来打中国人?他想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我们要按照书上孔孟讲的那样,只讲仁义,对侵略者只磕头作揖,岂不更坏事了。但是究竟应该怎样,杨靖宇也找不到答案。

正当杨靖宇苦苦思索的时候,中华民族正经历着天翻地覆的巨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后又增加了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冲刷着古老的神州大地,也激荡着小小的确山县城。1920年,确山人民响应五四运动的号召,奋起开展抗日救国、抵制日货的斗争,杨靖宇积极参加罢课,带领十几名同学到街头发表演讲、张贴标语,呼吁国民行动起来,争取中华民族的强盛。

当时,确山县的一些奸商为牟取暴利,甘心充当日本资本家的走狗,大量倾销日货,杨靖宇就和同学们一起,经常到确山火车站和街市上检查日货,并要求货主将日货自行停售或退回,否则没收销毁。

在抵制日货的斗争中,学生们得到了铁路工人的有力支持和配合。工人阶级的高度政治觉悟、鲜明而坚定的阶级立场、巧妙灵活的斗争艺术,给杨靖宇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学生们和铁路工人们友爱相处,配合得很默契。只要火车一到站,铁路工人就把货车运载的详细情况告诉学生。所以,杨靖宇和同学们抵制日货的斗争,开展得很顺利。

夏季的一天,杨靖宇和同学们从一家商店里查出一大批新买来的日货。唯利是图的店老板贿赂反动当局出面干涉,将学生的爱国行动诬为“胡闹”,强令解散,杨靖宇义正词严地答复说:“以前这家商店就进过日货,他不知悔改,这次又进日货,全不把国家存亡放在心上,这日货一定得没收、销毁。”

官府碰了一鼻子灰,竞气急败坏地给学校去了公函,要学校严加管教。校长害怕了,先是“规劝”,后是“勒令”,并以“开除”相威逼。这样,就更激怒了学生。在杨靖宇等人的带领下,学生们举行了全校性的大罢课。校长慌了手脚,反动当局也惧怕由此引出更多的麻烦,就不再干涉了。学生们的斗争胜利了。那批日货被学生们引火点着,他们围着那熊熊火焰,欢庆着这场斗争的胜利。

在查处社会上贩卖使用日货的同时,杨靖宇还教育同窗学友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有一天,杨靖宇和同学们一起去火车站检查日货,看到同学王祖善穿着用日本洋布制作的长衫。杨靖宇便劝他赶快脱掉,换上土布衣服来参加抵制日货的斗争。王祖善听从了杨靖宇的劝说,扭身跑回去脱掉了长衫。

在社会斗争中,杨靖宇受到了初步的锻炼。尽管年少的他还不可能从理性上认识到黑暗社会的根源和改造社会的方法,但毕竟这是他第一次经历社会斗争的风雨。在斗争中,杨靖宇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正是由于工人、学生联合起来,在社会舆论强大压力下,才使充斥市场的日货被抵制、被烧毁。

五四运动以后,《新青年》《东方杂志》《少年中国》等刊物所宣传的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原理,如灿烂的阳光一般为进步青年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杨靖宇与许多进步青年一样在探索解救中国、改造社会的道路。从那以后,杨靖宇的性情也改变了许多,一反过去的沉默寡言,经常出现在群众面前,发表政治演讲。这期间,杨靖宇写过许多宣传材料,他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反帝爱国的自觉性,他立志一定要成为对中华民族有贡献的人。

1922年,杨靖宇依家乡早婚的习俗,由家人做主,与杨桥村农家姑娘郭莲结婚。婚后,杨靖宇继续求学。

来源:表里如一大好河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