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硬件行业的‘后发者’只要抓住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的节点,完全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而当前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转型,正是这样一个节点。”9月26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追觅科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此前一天,该公司晒出首款超奢旗舰SUV的照片,其造车计划也算有了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石飞月 北京报道
“硬件行业的‘后发者’只要抓住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的节点,完全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而当前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转型,正是这样一个节点。”9月26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追觅科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此前一天,该公司晒出首款超奢旗舰SUV的照片,其造车计划也算有了进一步的推进。
有小米和华为在前,消费电子厂商跨界做汽车也不是没有可能,但追觅科技选择的路并不一样,官宣的两款车,一个对标布加迪威龙,一个对标库里南的超奢SUV,均为超豪华品牌。该公司表示,其打造的超豪华品牌将结合中国智能化浪潮下的技术优势,让产品成为拥有生命力和成长性的AI智能终端,这不同于当前传统的超豪华品牌。
近两年,清洁家电刮起一阵跨界转型的风,追觅科技冲在最前沿,不仅跨界门类最多,所跨程度也最大。在业内人士看来,任何行业的发展必然经过专业化向多元化的迈进,否则企业规模很难做大,扫地机、洗地机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发展成为像冰箱、洗衣机一样的强刚需品类,但跨界造车难度极大,最关键的就是过资本、品牌、技术这三重门。
庞大的生态布局
9月25日,追觅汽车官方微博晒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该公司首款超奢旗舰SUV。追觅科技方面介绍道,这款车将对标劳斯莱斯库里南的家族首款超奢旗舰SUV。劳斯莱斯库里南是劳斯莱斯汽车旗下首款量产SUV,汽车之家显示,这款车的成交价基本在600多万元。
而在一个月前,追觅科技才正式官宣造车,首款车型定位超豪华纯电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据悉,上述两款汽车计划在2027年上市。
在家电市场做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进军汽车领域?追觅科技相关负责人就此回应《华夏时报》记者:“追觅不是现在才打算做车的,创始团队在大学的时候就有了造车的目标,但当时的条件并不成熟,造车起步至少需要200亿元的资金。在清华天空工厂时期,创始人兼CEO俞浩写过一份几十页关于造车的报告,但当时他意识到造车不适合用来初次创业,在那个时间点最重要的成功要素是有过成功创业经验。造车完全不是‘投机机会’。”
所以,在清洁家电市场耕耘8年后,追觅科技终于决定下场造车。
在追觅科技看来,现在是入局汽车的关键时间点。“一方面,中国汽车供应链和技术逐渐成熟,已经做到全球领先的水平,整个行业也处于向‘智能汽车’转型的百年变局,从机械主导变为软件和智能主导,这为这样拥有强大AI和软件基因的科技公司打开了时间窗口;另一方面,利用中国汽车产业培育出来的能力,新入局的企业可以快速进行品牌高端化和全球的布局。”上述负责人说。
事实上,清洁家电企业选择跨界,不只有追觅科技,石头科技此前也增加了洗衣机业务线,莱克电气则持续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着力。
目前,清洁电器在中国市场的普及率还相对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清洁电器能够在中国市场完全普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清洁电器进入中国市场,20多年过去了,普及率还是偏低,其实是因为清洁电器在中国市场不算特别刚需,就像洗碗机一样,这些机器所完成的工作是人工可以做到的,未来这个品类在中国市场很难做到像彩电、冰箱一样高普及的程度。”资深家电产业观察人士刘步尘对本报记者说。
只是,谁都没有追觅科技这么“疯狂”。今年才过去不到3/4的时间,该公司已经官宣了几大新业务:大家电、手机、无人机、汽车,本月甚至还宣布成立天文业务BU,研发制造智能天文光学系统,包括用于地面观测的智能望远镜,以及与商业航天公司合作开发用于对地观测的在轨光学载荷。
如此“疯狂”的跨界是十分罕见的。追觅科技尚未上市,外界有猜测认为,这一系列布局或许是在为未来的IPO增添故事性。
三大难题待解
在众多跨界领域中,造车是最为外界关注的。据了解,目前追觅科技的汽车项目已组建了近千人的造车团队,且在持续扩张。
一款对标布加迪威龙,一款对标库里南的超奢SUV,可以看出,追觅科技是一心要冲击超高端汽车市场。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对本报记者表示,从市场增量来看,超高端消费者始终追求稀缺性与创新性,这一市场长期被欧洲品牌占据,而随着它们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收缩,留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这正为追觅这样的新玩家提供了关键的切入时机。
但在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看来,豪华汽车市场少有新玩家涉足,在于市场规模有限且投入产出比偏低。“无论是劳斯莱斯还是其它顶级跑车品牌,每年在华销量都不算多,且因为单价高昂,其庞大的研发与品牌建设投入导致整体回报率并不理想,这也是小米、理想、比亚迪不做这门生意的原因。”
而抛开超豪华市场的体量,根据本报记者与业内人士的交流,追觅科技造车,最大的三个难关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资金层面。与普通家电不同,造车是一项成本极高的项目。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在2024年12月31日的跨年直播中曾透露,截至当时,小米造车总支出大概在300亿元左右。
“追觅虽已完成多轮融资,但能否撬动如此规模的资金仍是现实考验。尤其当前一级市场对汽车投资日趋谨慎,资金更多流向二级市场,对于追觅这类入局较晚的玩家而言,获取资本支持的难度将更为突出。”张毅说。
如果不通过银行贷款等借款渠道,就追觅科技本身来说,其资金来源一方面是本身业务产生的收入,另一方面则是融资。在不久前的发布会上,该公司透露2025年上半年的营收规模已远超2024年全年总额,实现跨越式增长,据媒体报道,其2024年的整体营收突破了150亿元。另外,在该公司官宣造车半个月后,追觅汽车即宣布完成首轮融资,具体金额未透露。
第二个难题,是品牌影响力。张毅认为,当前,无论是特斯拉、保时捷还是国内主流品牌,均在市场上建立了较强的认知基础,竞争激烈且品牌壁垒高企,而在超高端市场,品牌溢价往往更依赖于历史底蕴与圈层认同,正如劳斯莱斯、保时捷等品牌所展现的显著溢价能力。
“超豪华市场的核心是品牌身份象征。这一市场体量小、壁垒极高,需要强大的品牌历史与用户心智积淀。追觅作为新入局者,既无大众基础,也缺乏品牌故事,想要挑战成功难度很大。”王超说。
最后一个难题就是技术。关于这一点,追觅科技相关负责人称,“追觅将在汽车领域应用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在技术成果上,追觅在汽车产品所需的马达、AI交互、智能座舱领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追觅的目标是要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根据追觅汽车团队的产品规划目标,首款产品将打造成世界范围内性能最佳的超豪华品牌。”
张毅也承认,追觅科技在高速数字马达、AI算法等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理论上可复用于电动汽车的某些环节。但是,“汽车行业极高的‘车规级’标准(涉及安全、可靠及舒适性)与家电领域的标准有很大差异,其现有技术能否顺利平移并满足高端汽车的要求,仍需经历严格的验证过程,存在技术与合规上的不确定性。”
当然,跨界所要跨越的难题不只存在于这三个层面,还包括供应链、渠道、组装环节等。本报记者就工厂的情况采访了追觅科技方面,对方未就此给出具体信息,不过还是透露了“德国工厂”和“全球化供应链体系”这两个关键点。
至于渠道,追觅科技相关负责人称已具备触达全球高端用户的渠道基础,在海外100余国的6000家线下渠道。“在清洁领域,追觅能与戴森等国际品牌同台竞技,且以更高定价实现市占率第一,这意味着已掌握高端用户的需求洞察与品牌沟通逻辑。这种能力迁移到汽车领域,将大幅降低‘用户教育’的成本,让其在2027年车型推出时,快速触达目标客群。”
总而言之,造车无易事。对于追觅科技而言,既然已然落子,唯有全力以赴,确保两款车如期上市。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