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黑龙江五常市民乐朝鲜族乡的稻田里,稻浪翻滚间裹挟着沁人的米香。十几名身着朝鲜族传统服饰的稻农手持镰刀,弯腰割下今秋第一把稻穗,鼓乐声、欢笑声与稻谷摩擦的沙沙声交织,拉开了2025年五常大米开镰节的序幕。这片被草甸黑土、充足日照与漫长生长周期滋养的土地
金秋九月,黑龙江五常市民乐朝鲜族乡的稻田里,稻浪翻滚间裹挟着沁人的米香。十几名身着朝鲜族传统服饰的稻农手持镰刀,弯腰割下今秋第一把稻穗,鼓乐声、欢笑声与稻谷摩擦的沙沙声交织,拉开了2025年五常大米开镰节的序幕。这片被草甸黑土、充足日照与漫长生长周期滋养的土地,正经历着一场从“好米愁卖”到“香飘万家”的蜕变,而这一切的背后,藏着稻农、电商与跨界者共同书写的故事。
从“愁得吃头疼药”到“1.3万亩不够卖”:稻农于殿红的逆袭
“以前900亩地都愁销路,现在1.3万亩却不够卖!”站在自家合作社的稻田边,红扬有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殿红的语气里满是感慨。2009年,他带着村里53户村民成立合作社时,从未想过会遭遇“丰产不丰收”的困境。作为五常大米核心产区,民乐朝鲜族乡振兴村坐拥拉林河与牤牛河交汇的冲积平原,草甸黑土肥沃,水稻生长周期长达142天,这里种出的“稻花香2号米”,口感软糯、香气浓郁,是实打实的“黑土珍馐”。
为了守住这份品质,于殿红带领社员坚持古法种植:人工育苗、人工插秧、人工除草,就连收割都不用机械,全程施用有机肥,拒绝任何农药喷洒。他还咬牙投入资金,建起了大型专业化大米加工厂,想着能让村民的原粮变成溢价更高的成品米,多赚点钱。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加工厂建成后,粮食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粮贩上门压价,年底给社员的分红没了着落。“那时候天天跑销路,跑了一圈下来还是没进展,愁得我天天吃头疼药,神经都绷得紧紧的。”于殿红说,有社员开始质疑入社的选择,甚至提出退社,他才真正意识到,没有好渠道、硬品牌,再好的米也没人知道。
转机出现在2019年。在朋友的推荐下,于殿红带着合作社的“陆家围子”品牌,入驻了京东五常大米官方自营旗舰店。让他没想到的是,入驻首年就卖出了800吨米,销售额近2000万元,京东一下子成了合作社最大的销售渠道。更意外的是,京东的品质背书还带动了其他渠道的爆发——企业采购、社群团购的订单当年就涨了20%。不少客户说:“能入驻京东,说明你们的米品质过硬,我们买着放心。”
如今,红扬合作社的社员从53户增至187户,占全村总户数的45%,种植面积扩展到1.3万亩。于殿红给社员算过一笔账:以前农户把原粮卖给粮商,一斤只能卖2.95元;加入合作社后,原粮经过深加工,在京东能卖到8.7元一斤,最高端的有机米甚至能卖到63元一斤,抛去成本后,社员年收入能增加30%,不少人家还买了小轿车。2025年,合作社又和京东共建了1400亩京东基地,于殿红忙着扩建粮仓——从7000平米扩到1万平米,还计划增购收割机、插秧机,“现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我心里比以前踏实多了!”
从“鱼龙混杂”到“一物一码”:京东给五常大米上“身份证”
五常大米火了,市场乱象也随之而来。市面上不少商家用普通东北米冒充五常大米,以次充好、掺假售假的情况屡禁不止,不仅坑了消费者,也让正宗五常稻农的利益受了损。“有一次我在外地出差,看到超市里卖的‘五常大米’才3块钱一斤,心里又气又急——我们的成本都不止这个价,那肯定是假的!”于殿红说,假货泛滥让不少消费者对五常大米失去信任,正宗五常米的销路也受了影响。
为了守住五常大米的招牌,京东超市打出了一套“溯源防伪组合拳”。在五常大米核心产区,京东建起了一万亩京东基地,从种植、收割、存储到加工、运输,全程参与管控,还推出了“一物一码”溯源防伪系统——每一袋从京东卖出的五常大米,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大米的种植地块、播种时间、田间管理记录、加工流程,甚至能看到稻田的实时监控画面。
“我们对入驻商家的要求很严,不仅要明确标注种植地、品种,还要接受京东不定期的质量检查,未经检验的产品严禁出厂销售。”京东超市大米组总监曹富贵介绍,这套“三确一检一码”体系,相当于给五常大米上了“双保险”,既杜绝了假货,也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数据不会说谎:近年来,官方溯源五常大米在京东渠道的市场份额占比提升了500%,产品销量提升150%,不仅拉动五常本地3323户农户增收,惠及3万多稻农,还让五常大米的地域品牌价值重新凸显。五常大米协会会长常伟说:“京东的入驻,就像给五常大米插上了电商的翅膀,不仅让正宗五常米更快地送到消费者餐桌上,还帮我们守住了品牌信誉,这是五常大米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从“泰山陪爬”到“稻田新农人”:明星史元庭的跨界选择
今年的五常稻田里,还多了一位特殊的“新农人”——演员史元庭。提起史元庭,很多人会想起他“泰山陪爬小哥”的身份:几年前,受影视行业寒冬影响,他一度无戏可拍,为了维持生计,去泰山做了陪爬导游,没想到因阳光开朗的性格走红网络。而现在,他的新身份是“五常稻田承包人”。
“今年春节回家,亲戚跟我说五常大米是好东西,就是很多人找不到正宗的,问我要不要试试跨界种米。”史元庭说,他从小在东北长大,对黑土地有感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民乐朝鲜族乡承包了一片稻田。和于殿红的合作社在同一个区域。
为了种出好米,史元庭跟着当地老农学技术,从选种到插秧,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让他惊喜的是,这片稻田经过京东的多轮质检后,被京东超市看中,今年9月正式成为京东超市五常大米基地之一,京东还承诺包销“史元庭”牌五常大米,让他没有销售后顾之忧。“以前拍戏是把故事带给观众,现在种米是把黑土地的好东西带给大家,虽然跨界很大,但感觉很有意义。”史元庭说,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正宗五常大米,也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如今,2025年五常新米已进入预售期,京东超市的预售额比去年涨了50%,依旧是新米线上首发的“主力军”。京东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深入超百个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立一百万亩京东基地,通过源头直采、优化供应链,让更多像五常大米这样的优质农产品,既保真又便宜,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夕阳西下,民乐朝鲜族乡的稻田里,收割机在金色的稻浪中穿梭,沉甸甸的稻穗被源源不断地收储。从于殿红的“愁销路”到史元庭的“跨界种米”,从市场乱象到溯源保真,五常大米的故事,早已不只是一场丰收的喜悦——它是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是传统农业拥抱现代市场的蜕变之路,更是黑土地上的人们,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的幸福篇章。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缪翼
来源:农民日报